台湾政党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台湾政党制度研究(一)台湾的各党派除少数原来在海外或中国大陆成立之政党外,大多数的台湾政党都成立于1949年以后的台湾。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台湾和澎湖解除戒严(不含金门、马祖等外岛),开放党禁、报禁。主要党派介绍: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自1949年迁台后,一直以“执政党”身份掌控台湾政局。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因国民党本身分裂导致票源分散,而丧失执政权,沦为在野党。直至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国民党籍选举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国民党重新执政。国民党现任党主席为朱立伦,名誉主席为吴伯雄、连战。民主进步党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独立”的各股“党外”势力合组建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民进党成立后,一直稳步发展,并在2000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而渔翁得利,一夕之间成为执政党。民进党现任党主席为蔡英文。亲民党2000年3月31日,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凭借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所赢取的466万票,正式宣布成立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并逐步发展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台湾第3大党。亲民党现任党主席为宋楚瑜。新党1993年8月10日,赵少康、王建煊等7名国民党中生代“立委”因不满李登辉日益偏离九二共识,推行“台独”分裂路线而另组新党。认同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追求民族统一、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目标。新党现任党主席为郁慕明。《从权力垄断到权力分享:台湾政党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台湾民主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台湾的政党制度也逐渐从国民党一党垄断权力的霸权党制转变为各个政党分享权力的两党制#究其原因,既有中美关系改善给国民党带来的外部挑战,也有党外运动和省籍矛盾给国民党带来的内部冲击;既有政治腐败和选举体制僵化给国民党带来的自身困境,也有儒家文化与自由主义观念冲突给国民党带来的两难处境;既有李登辉不当的改革措施给国民党带来的分裂和伤痛,也有党外势力的团结合作给国民党带来的打击和毁灭。但是,通过对不同国家、社会的制度变迁的考察和归纳,历史制度主义发现,影响制度变迁的变量主要集中在外部挑战、内部冲击、新兴观念和精英作用等方面。国民党在1949年从大陆败亡逃台后,建立了戒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虽然在县市层面举行地方选举,并且还允许中国青年党等几个小党的存在,但是在中央层面则是完全由国民党垄断权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前,台湾的政党制度属于萨托利所谓的霸权党,即“既不允许正式的也不允许事实的权力竞争。尽管允许其他政党存在,但是却作为第二等级的特许的政党而存在,因为它们是不被允许在对立的条件下在平等的基础上同霸权党竞争的#轮流执政不仅事实上不会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因为权力轮转的可能性甚至没有被预见过。然而,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之后,台湾的中产阶级增加$党外运动逐渐活跃。与此同时,人民对戒严体制也日益不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霸权党制的根基,从而导致台湾的政党制度自80年代开始逐渐由垄断权力的霸权党制变迁到分享权力的两党制#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台湾政党制度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迁,正是由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外部挑战$内部冲击$新兴观念和精英作用这四大变量。(一)外部挑战1.中美建交导致的法统危机2.中国大陆和平统一政策导致了!回归宪法’的要求总之,美国支持的匮乏与中国大陆和平统一政策的实施,成为影响台湾政党制度变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二)内部冲击1.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党外运动兴起2.省籍矛盾增强了反国民党力量3.国民党的黑金政治与政治腐败4.选举体制僵化(三)新兴观念:儒家文化和自由主义运动的冲突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霸权党制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不能悖逆美国,放弃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否则就会在国际上失去合法性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无法放弃尊重权威,宣扬服从的儒家文化,否则就会在台湾内部失去实行霸权党制的依据#由此可见,自由主义与儒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削弱了国民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功能,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党外运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四)精英作用1.李登辉不当的改革措施和国民党内部分裂2.党外势力的相对团结和境外支持最终,在这些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台湾政党制度实现了从权力垄断到权力分享的转变。《从台湾选举看其政党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一)国民党一党执政、多党并存时期的台湾选举(1986一2000)1986年,台湾历史上第一个国民党党外势力组党成功,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在野政党—民主进步党。面对民进党的成立,蒋经国迫于各方压力,只得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并于1987年7月宜布解除在台湾实施了38年的“戒严令”,开放“党禁”和“报禁”。随之,台湾产生了许多政党。台湾开始进人了国民党一党执政、多党并存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台湾的各级别选举进行了全面的放开,各在野政党纷纷参与竞争,不过选举中国民党仍凭借其长期执政累积的政治、经济资源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当然作为第一大在野党的民进党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席位,初步具有了能与国民党相抗衡的资本,成为了国民党最有力的挑战者。台湾基本形成了“一党占优、两党竞争、多党并存”的政治局面。(二)多党竞争、两大联盟对峙时期的台湾选举(2000——至今)2000年后的台湾政局和政党制度在三次比较大的选举推动下,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政治力量进行重新整合,岛内政治生态发生大调整。这三次选举就是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2004年“总统”选举和2005年底的地方“三合一”选举。2000年“总统”选举中,由于原来同属国民党的连战与宋楚瑜同时参选,造成了国民党票源的分散,加之民进党实施了比较成功的选举策略,最终民进党陈水扁胜选,台湾实现了首次政党轮替,结束了国民党在台湾长达55年的执政。选后,宋楚瑜成立了亲民党。台湾开始出现了国、民、亲三党竞争并主导台湾政局的局面。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国民党和亲民党吸取2000年选举中票源分裂的经验教训,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宜布建立“国亲政党联盟”,共同推出候选人,组成“连宋配”,来对付民进党的“陈吕配”。这一策略的提出在选举初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由于诸如3·19枪击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亲两党败选,不过两大在野党势力实现了初次整合,蓝绿两大阵营初步形成。2005年地方“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组成了泛蓝大联盟,共同参选,互相助选,来对抗民进党,泛蓝呈现空前的团结。而与此同时,民进党、台联等也开始联起手来进行反击,结果“三合一”选举似乎成了一场蓝绿阵营的攻防战。最终,泛蓝阵营在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泛蓝联盟实现了全面的整合,台湾形成了多党竞争,两大联盟对峙的政治局面。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