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史学理论方法一、历史与历史学1、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2、历史学(也常简称为历史):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则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3、真实的历史:已经发生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但要认清真实的历史,困难重重。①我们所认识的历史永远是残缺的,有时还是被篡改的。原因在于:史料只能反映部分的过去;史书作者受制于环境、能力、素养等,不能使史书完全反映真实历史;政治权势篡改历史;史家各有侧重也各有所忽略,如古史侧重帝王将相,疏于记录民众。②真正的历史学可以求真求实:历史工作者不可能求得过去的全部的真,但可以求得部分的真并逐步接近真相。这要求学习和研究历史:谨遵求真求实的职业道德;依靠科学的历史观指导;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技术手段不断改进。二、主要史观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文明史丰富而多样的,他们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看,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2、全球(整体)史观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3、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4、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具有其特定规律的,其核心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从生产力看,人类社会经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社会形态来看,则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三、史料认识史料:一切存储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1、史料的分类(1)分法一①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书信等;②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证据,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它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验证文献的正误。但它只是历史的碎片,不能展现历史的全貌。③口述史料: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主要通过调查采访获得(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各种史料的方法),离原貌可能差距大,需非常谨慎。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④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2)分法二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②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以二手居多,也有不少是一手资料;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仔细鉴别。一手史料相对价值较高,二手史料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但两者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当事者有可能“当局者迷”,甚至因利益驱动而捏造,研究者需要整合起来,对比研究,揭示原貌。2、基本的史料处理(1)获取史料的途径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②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③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2)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②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③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④时代的局限性等。(3)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①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多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②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鉴别;③对史料做到求真求实,综合分析,合理利用;④坚持正确的史学观;⑤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史料考证就是依据资料对史料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史料考证一般分为本证,即指利用史料发现问题,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旁证,即指利用史料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史料的真伪问题,具体又分为书证、物证和理证。考证史料的原则主要有: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为最可信;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比间接史料(第二手或第三手史料)可信;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判断史料价值以时间、地域、亲见或传闻为主;第二手史料不能代替第一手史料;不能依据孤立的史料下结论;注意记载人记载事实的动机和态度等。四、西方史学史1、早期古典史学:秉笔直书、意在训世;中世纪史学:“神学的一个卑贱的女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性、理性史观,历史哲学兴起。2、兰克学派(19世纪西方史学主流)19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流派,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兰克名言:“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指导现在,以利于未来。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判定历史真相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原始资料,特别是档案材料。”3、历史哲学即对历史进行哲学的思考。指的是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只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了解。(文明史观的代表)(1)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终极原因为目标的思辨的历史哲学(思辨)——文明形态史观①施宾格勒对文化的比较——名著:《西方的没落》;名言:世界史“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他寻找出世界上有八种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没有哪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先进,但每种文化都有其兴衰历程。②汤因比对文明社会的比较——名著《历史研究》;名言:“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他认为文明有三十多种,认为文明具有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2)奉行非决定论、强调主体认识作用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分析)——强调关注历史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①狄尔泰:历史即体验与理解。他认为既然历史世界是人创造的,而每个人的意志和主张各有不同,那么只有从人的内心理解、重新体验历史才能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②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③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过去思想的重演”。④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他认为,由于人类根本无法预知人类知识的增长,而历史进程又受制于人类知识的影响,所以人类无法对未来的历史进行预测,以此所谓的“历史决定论”实际上是毫无可能的。“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的进程。”4、年鉴学派(20世纪西方史学主流)(整体史观的代表,以《年鉴》杂志命名)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单纯的因果性的纵向思维逻辑是不可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①创建:一战后。费弗尔《为历史而战斗》,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认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的力量,要综合考察人类的全部,重视对历史各方面各层次的有机联系的综合研究。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普通大众的历史;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②发展:二战后。布罗代尔时代。提出三个历史时段论:长时段(地理时间),稳定的结构性诸因素(如地理、生态、心态、社会、经济、文化等)组成;中时段(社会时间),影响人类生活的经济或人口变动的周期性变化;短时间(事件时间),眼花缭乱的的政治、军事与人物活动。他写历史先从地理环境出发,其次探讨社会经济形态,最后才以这些为基础,来说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事件,重大事件只是文明长期发展之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③转型:1968年以来。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更潜心于细小的课题;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影响世界,并派生出众多分支,如心态史学、计量史学„„5、新史学①新社会史:注重结构分析的整体历史观;注重普通人集团的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大和学科间的交叉。妇女史、家庭史、两性关系史都是重要分支。②计量史学: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数学模式。它还引发出新经济史学、新政治史学。③比较史学:从人类历史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侧重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即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④心理史学: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6、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社会是由各个领域和各种社会现象组成的有机体,有其基本社会结构,注重阶级社会的分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肯定人类的自我创造,肯定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五、中国史学史1、史书体例(1)按不同的编排体例①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事件;孔子修订的《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②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的体例;为中国古代史书主要体例,二十四史均为纪传体。③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南宋的袁枢读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将不同时期的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组成《通鉴纪事本末》,开创新体例。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⑤章节体:今天多数著作使用的体例,兼顾时间、事件和不同领域。(2)按不同的时间跨度①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跨黄帝至汉武帝(司马迁当代),《资治通鉴》跨战国至五代。②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二十四史的大部分。2、重要史家与史书(1)司马迁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