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是在即时通讯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专用的远程医疗多媒体模块,将专线网宽带网进行合理整合,实现各医院之间远程医疗业务交互功能。在医生之间建立常态化联络的基础上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指导等功能。解决医疗日常业务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以适应在医疗业务特征下的各医院系统差异下的,各类医生随时随地的业务交流的需求。1、远程医疗系统现状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国家卫生计委关于组织院合作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重点针对制约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政策环境障碍,在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制定适用于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法规和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在局部地区构建有利于远程医疗应用的整体环境,验证完善各类政策,为在全国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远程医疗是指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将即时通讯、仪器监测、远程控制等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实现远程交流会诊、病人体征监控与远程治疗等功能。近几年原卫生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有关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远程医疗协助网,初步了实现以远程会诊为目标的需求,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各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利用不高,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主要原因是:1、原信息技术制约:由于远程医疗交互需要建立多通道的视屏通讯,需要占用大量带宽,在远程医疗实施初期宽带网络无法满足,只能建立专线网络甚至利用卫星通道,实现点对点的通讯的需求。另外,在视屏接收中多使用网真等硬件技术来满足交互过程中对多路高清视屏接收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建设与使用费用高,一般用户无法接收,另外目前各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病人可以方便到省部级医院就医。2、系统架构制约:现有的远程医疗系统,多是对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专业图像处理进行整合,会诊时通过通讯技术建立医生与专家之间的联系,而会诊前后医生之间的沟通都是由远程医疗管理中心来完成。3、管理模式制约:目前各省卫生部门建立了各种远程医疗管理中心,该中心主要是围绕远程会诊开展工作,负责专家管理、会诊管理等。基层医院需要会诊时,需要通过中心联系相应专家、组织需要会诊的资料、选择会诊时间,启动远程会诊,收取会诊费用分配给专家。由此可见目前此系统的远程医疗管理会诊环节繁多复杂,只能局限于边远地区重大疾病的定时定点的远程医疗会诊,严重制约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2、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架构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的高速发展,已基本满足远程高清视屏信息交换的需求,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与使用的门槛越来越低,移动互联与可穿戴计算技术日渐成熟,解决了医生之间随时随地交流的需求。原有的点对点定时定点的远程会诊系统与相应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适应医疗业务特征的远程医疗业务交互的需求。2.1医疗业务特征:医疗业务主要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工作,其主要特征是,在患者诊疗过程中根据循证医学,持续关注病人的各种症状。实施各种检查,逐步排除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制定与不断调整诊疗计划,最终使患者病情减轻或全愈。2.2基本原则:在保障医院系统安全的基础下,建立适应医疗业务特征需求的全互联互通开放网络平始,利用统一即时通讯工具,满足各类医生人员(本地或外地)随时随地信息交互的需要。从而实现远程或院内会诊、示教与指导、病历讨论、小型专题会议等功能。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基层医生对各种急诊病人与疑难病历诊断处置的正确率。2.3系统架构2.3.1医疗机构云平台:各医疗机构在各自的网站上,根据即时通讯工具的专家与医生数据要求建立与维护本医疗机构专家与医生名单,并对坐诊医生建立号池,为预约挂号平台提供数据。2.3.2省级平台:建立企事业级即时通讯服务器,负责各医疗机构网站注册,负责宽带网接入,对各医疗机构提供的专家与医生的资质与各类专家的网上医疗行为进行监管与评审,类似丁香园网站组织开展各种专科论坛与医疗方案征集,病例跟踪、视屏教学资料整理与网上有偿提供。2.3.3即时通讯工具:建立统一的,在网络安全基础上内外网互通的即时通讯工具,此工具提供类似QQ的各种功能,完成各类医生之间的联络关系建立、高清视屏通讯、语音聊天、离线留言、文件传递屏幕共享等功能。2.3.4专业工具:专业工具是指对医学专业图像与视屏进行远程实时传递与远程图像分析,从而使专家借助的这些专业工具在任何地点,通过谷歌眼镜得到实时的患者在手术、病房、检查科室中的视屏;患者检查时各种医疗设备视屏与图像,有助于专家对患者疾病进行正确的判别。DICOM图像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离线传递的DICOM与其它图像文件,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为了满足分析信息的网络实时交互,可以采用坐标同步,遥控控制的方法。电心图文件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显示远程心电图机传递的心电数据或离线生成的文件图像,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用户可以在屏幕上打开多个应用窗口,可以将某一窗口放大,可以使用窗口截取、截屏、屏幕录像功能对上述某窗口进行操作保存。2.3.5即时消息:即时消息窗口主要提供联系人传递的离线文件、离线留言等消息。还可以开发标准接口,接收医院系统需要医生关注的各种消息(危急值等),并可以传递相关回复信息。2.3.6医院系统接口:由于各医院运行系统不一,直接通过接口技术提取患者病历信息造成巨大阻力,并且随着医院运行系统的改造,接口也需要不断维护。在远程医疗过程中专家只需要浏览病人相关病历资料,并不需要对文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中提供的屏幕共享与文件传递功能,来满足专家对病人病历的浏览。对于图像文件,即时通讯工具提供标准DICOM图像文件分析工具。通过此方法即减少接口工作量,又保障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全。3、预期应用效益分析此平台建立应用后,将为医疗业务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产生不估量可经济与社会效益。主要效益分析如下:3.1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在当代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车祸、煤矿事件等。突发事件中的病人转到基层医院后,需要进行各种手术与其它处置。另外基层医生在日常手术过程中遇到无法处理的复杂手术,还有对急诊病人无法及时诊断,这都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危险。基层医院医生可以随时通过此套远程医疗系统,联系本人日常联系的专家,接受专家的指导,或通过此系统调用各地权威专家进行应急响应,极大提高了突发事件中病人抢救速度。3.2疑难患者全过程跟踪:使用基于移动互联与可穿戴计算远程医疗系统,使专家可以参与病人的全过程跟踪治疗。如一个胃癌病人,可以在远程专家指导下进行胃镜活检取样、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切片病检。再根据胃镜与切片结果与结合当地医院医疗条件,决定是否转院治疗或在当地在专家远程参与下进行手术。利用此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疑难病历的诊断率、减少病人死亡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为专家提供一个施展医疗技术、丰富医疗经验的平台。并对缓解病人就医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3.3医疗业务协作,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某些三级医院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减轻床位压力,将对患者治疗分解治疗前期、治疗期与治疗康复期。对治疗前期与康复期患者在社区医院中完成,手术治疗期则在三级医院完成。医生、社区、患者在不同时期,利用此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带动社区卫沟通工具各医院专家名单库省卫计委医院名单库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省平台各医院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建立常态联系远程会诊交互远程示教远程指导远程查房远程门诊常态化,随时随地,应对突发事件,疑难疾病诊疗专业工具专线网平台与网络宽带网即时通讯服务器及防火墙屏幕共享DICOM远程B超远程心电谷歌眼镜即时消息接收实时沟通生服务工作。3.4基层医疗业务指导:由于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医疗协作网,每个基层医生都有经常与自己导师进行医疗业务沟通渠道。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能有效的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与提高医疗保障能力。3.5充分利用医疗人才资源:国家新医改政策指出: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开展远程门诊与多种形式的医疗业务交流减少盲目出诊。并通过此平台达到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行为。3.6充分利用退休专家资源:退休专家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但由于年龄与精力,不能坐门诊,上手术台。通过综合医疗服务平台,退休专家即可在家中开展医疗咨询、远程门诊或进行远程手术指导。3.7培养年青医生:一个人的医学知识,是通过医学院专业学习得到的。而医疗水平的提高是在日常诊疗与不断勤奋学习中大量经验积累,并在建立导师与学生的“传帮带”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水平。但是由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手把手进行指导。利用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实现专家双向指导:专家对基层医师有针对性的日常医疗业务指导;专家的本职日常医疗业务对基层医师的指导。使导师的指导一直贯穿在年青医生整个业务工作中。3.8促进日常医疗学术交流:为了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医疗专业学术研讨会,但由于专家医疗业务繁忙无法到会。利用医疗业务交流平台,实现经常性的小型学术交流,对疑难杂症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学科发展。5、探讨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远程医疗系统建立后,各医院医生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建立常态的联系关系,实时交流医疗业务,原有的围绕专家、会诊、费用的远程医疗日常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从实际远程医疗需求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目前此系统设计方案只涉及医生之间的医疗业务交流,可以在法规政策的许可上,基于此平台开展针对病人的网上预诊、网上分时挂号、网上随访、网上病患交流等服务。从而有效地减少病人盲目就诊,节省患者费用,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矛盾,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生看诊效率。远程医疗业务服务系统建立后,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确保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使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办医和医师多点执业,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已以成为人们之间交流不可获缺的工具,也初步具备医疗业务交流功能。若将此工具进行改造,建立企业级系统,在虚拟专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医院内外网互通,并在政府机构监管下实现各种医疗交互业务,使此工具成为日常工作中医生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面对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浪潮与4G商用时代到来,移动医疗业务交流系统的诞生必将改变医生的工作模式,随之形成全互通互联,随时随地信息获取,常态化运营的全开放平台,彻底颠覆原远程医疗运营与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