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发展规划doc-广西农业(种植业)“十一五”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西农业(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是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制定“十一五”广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农业经济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决定,特制定广西农业(种植业)“十一五”规划。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基本评价(一)主要成就“十五”时期全区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克服农产品市场化影响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促进了农业持续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1、农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大宗农产品量增质高。“十五”期末农牧渔业总产值1442.1亿元,比“九五”期末的828.97亿元增加613.13亿元,增长73.96%,年均增长11.71%,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90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52亿元,年均增长10.4%,农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排第十一位,2排位前移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比“九五”期末增加630元,年均增长6%,高于“九五”时期年均增长水平。“十五”期间农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48亿美元,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品种50项;农产品出口贸易稳步增长,总额达11.32亿美元,比“九五”增长21%。——粮食。由于“十五”期末粮食播种面积比“九五”期末减少8.3%,因此,“十五”期末粮食总产量减少9.1%。但是,粮食优质品率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九五”期末45.3%上升到80.6%,优质玉米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0%。——糖料蔗。2005年糖料蔗种植面积747.6千公顷,比“九五”期末增长53%;糖料蔗总产量5154.7万吨,比“九五”期末增长84.2%,平均单产由“九五”期末的3.8吨/亩提高到2005年的4.6吨/亩。——蔬菜、水果、木薯、蚕茧、茶叶。与“九五”期末相比,2005年蔬菜总产量2118万吨,增长31.3%;水果总产571.6万吨,增长58.7%;木薯(干片)产量173万吨,增长35.2%;蚕桑种植面积94.7千公顷,鲜茧产量14.8万吨,分别增长373.3%,393.3%;茶叶产量2.6万吨,增长46.1%;中草药产值10亿元,增长24%。2、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一是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在全国的排位基本稳定在第12-15位。二是产品结构优化。2005年,全3区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比2000年增加了35.3个百分点;高糖高产糖料蔗种植比重高达95%以上,比“九五”期末提高18个百分点;水果良种覆盖率和优质果品率分别达85.3%和50.3%,比“九五”期末分别提高17.3和18.97个百分点;桑蚕良种的推广普及率近100%,比“九五”期末提高20个百分点。优质粮、糖料蔗、水果、蔬菜成为产值超百亿的产业。三是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糖料蔗产量占全国50%以上,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桂中、桂西南等22个主产县的糖料蔗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79.9%和82%;桑蚕茧产量由第6位跃居全国第1位,南宁、柳州、贵港、河池和来宾五个市的蚕茧产量占全区的92.2%;桂北、桂中、桂东南优质稻产量占全区的58.7%,桂南、桂北和桂西水果产量占全区的72.3%,南宁、桂林、玉林、百色、贺州五市的蔬菜产量占全区的63%。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品生产也趋于规模化和区域化;四是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464.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2%。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我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施种子工程,引进试验示范各种农作物新品种2175个,审定认定优良农作物品种673个,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全面更新。全区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累计推广面积41343.16千公顷,增收节支约12亿元。经济作物生产避雨、避寒、避晒技术累计推广面积866.7千公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20亿元。实施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工程,推广以“猪+沼+果+灯+鱼(蛙)”等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生态富民示范村1096个、示范户6万多户,示范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2005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780.3千公顷,肥料利用率提高6-8个百分点,节约化肥8.69万多吨(标准肥)。准确监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发展动态,通过防治挽回粮食作物损失103亿公斤、经济作物520亿公斤。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三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全区共完成吨粮田726.67千公顷、吨糖田160.67千公顷、万元田54.86千公顷,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35.1%、138.6%、26.6%。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建设20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共733.33千公顷,认定无公害产地面积749.42千公顷,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520个,2005年全区蔬菜农药残留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4、农业信息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建成广西农业信息网和14个市级、100多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及600多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有10个县实施了“三电合一”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在十多家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及时向农民提供全国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5“十五”期间,广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建立健全专业市场网络,有2600多家农贸市场,其中13家被认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二是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不断涌现,开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网上展销洽谈会,参加网上展销的农产品及招商项目近3000个,促成421.38万吨农产品成交,成交额达112.2亿元。三是广西先后在武汉、上海、西安、北京等地组织举办农产品展销洽谈会,组团参加厦门、北京、上海、广州、俄罗斯等地农业博览会和农产品展销会,在全区各产地举办各种时令农产品节(会),积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招商引资,累计获销售订单150多亿元,提升了广西农产品的知名度,培育出一批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四是开通“绿色通道”,自2004年7月1日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以来,全区共核发通行证110多万张,运销鲜活农产品800多万吨,全区农民增收超22亿元。5、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834个,比2000年增长58%,直接带动农户322.5万户。全区已有1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8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4家。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200多万户。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370个,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437个。一批种养协会、流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成为产品流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服务农民共同体及带领农民致富的“贴心会”。(二)经验及启示61、党的“三农”政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连续两年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制定了减轻农民负担、免征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的“两减免、三补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支农惠农政策的历史性突破。自治区加强支农强农政策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已增加到31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并且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进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二是免征农业税。三是开展专项治理,降低收费标准,取消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四是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全区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7.29%,涉及农户4.73%。2、依靠科技进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动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大大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成为新阶段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亮点。我区成功推广“三免”、“三避”等先进技术,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猪、沼、果、灯、鱼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既保护了农业生态,又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区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较少的省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资源约束的矛盾会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农业科技革命进程,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有限的资源,提高农7业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水平,消减需求增加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冲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3、扶持和壮大重点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但面对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新环境,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显得无所适从。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带基地、联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矛盾,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近年来我区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产销一体化,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农产品增值效果显著,农民增收明显。今后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应作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手段。4、大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是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的发展基本告别了农产品总量供给短缺的年代,进入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追求农产品品质和特色的年代。国外市场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需求更是日益增长。能否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植区域性、地方性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名优产品占领更大的国内外市场份额,成为影响农业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区提出了大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明确特色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实施品牌农产品带8动战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很好效果。我区糖料蔗优势产业的成功打造,使广西生产的食用糖占领全国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面旗帜。要进一步适应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步伐,必须立足我区的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和发展我区传统农业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培植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产业群,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把优势农产品聚集到优势生产地域集中连片发展。(三)存在问题虽然“十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比较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城乡与工农间发展失衡等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未来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根本性变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决定。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9“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