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摘要:和谐管理是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本文运用和谐管理的基本原理,结合质量管理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质量管理应用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实际应用要点。关键词:和谐管理理论质量管理和谐主题ResearchonQualityManagementBasedonHarmoniousManagementTheoryAbstract:Harmoniousmanagementisanewphilosophy,whichisusedforachievingorganization’sobjectives.Inthechangingenvironment,focusingontheanalysisofthethemeofharmony,harmoniousmanagementisapracticalactivitytoprovidesolutionstoproblemsbyoptimismanduncertainabatement.Thispaperusesthefundamentalprinciplesofharmonymanagement,combiningwiththecurrentsituationanditsproblemsofqualitymanagement,establishareasonableapplicationmodel;takesoutthethemeofharmonyinthequalitymanagement,establishesthemechanismofharmony;Finally,appliestheabovemethodstoimprovethelevelofthequalitymanagement.Keywords:harmoniousmanagementtheory;qualitymanagement;harmonytheme;质量管理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已由质量检验阶段过渡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质量管理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深刻变革。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家和企业都在从系统化的角度寻找新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和谐管理”理论是中国学者为解决当代世界管理困境,借鉴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念以及当代系统科学理论,而提出的一个新的系统化管理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管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结合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对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谐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企业管理是在确定和谐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和则”与“谐则”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其基本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和谐主题和谐主题是指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情境下,通过外界环境与自身状态进行信息加工、过滤、判断和选择,从而提炼出来的有关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心或中心工作议题,它是对组织近一段时期内所开展工作的中心思想的陈述,是组织发展的要害所在。(二)“和”与“和则”和谐管理理论将与人有关的问题归结为“和”的问题,并将“和”定义为人及人群的观念、行为在组织中的“合意”的“嵌入”。而“和则”是从“和”概念中派生出来的一套人嵌入组织的规则或者说主张。作为和谐管理理论解决管理问题的两个基本方面之一,“和则”是实现环境诱导下行为主体自主演化的基本原则,是对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进行协调与控制的管理机制。“和则”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依据行为主体的智能性特点,在组织中营造一种氛围并搭建人能够发挥作用的平台,影响行为主体选择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并最终使组织能够自主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适应和调节。(三)“谐”与“谐则”“谐”是指一切“物的要素”在组织中“合理”的“投入”。“谐”考虑的是科学化、物化的东西,它讲究的是比例协调、配合得当、可以科学安排;“谐则”是指任何可以被最终要素化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模式”在给定的资源约束条件和目标下去追求结果的最大化。它可以是结构的,也可以是过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总之,和谐理论将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强调各子系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及和谐,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理论运用复杂系统的特性进行管理,而不在将这些特性作为管理中需要努力克服的对象。其理论核心是充分调动和利用个子系统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整体中在创造机会、条件和一种促进各子系统能量释放和协同发展的环境,通过每个子系统的发展和协同作用来实现系统整体的目标。二、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环境对企业成本、绩效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质量管理已经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多数企业构建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质量管理的内驱力不足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主要针对三项内容:各相关主体在质量管理中的权责分工体系、质量管理的流程体系和质量管理操作细则。这三部分内容,反映在质量认证体系文件中,对应的是质量管理大纲、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操作手册。而对各相关主体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业绩类型、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经济处理和非经济处理等业绩管理方面的内容,则缺乏相应系统化的配套制定。结果因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使得经过认证的,本来很科学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实际上也很难真正运行起来。(二)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不强我国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质量业绩管理体系残缺,而且质量改进体系也很不健全。质量是通过业务流程实现的。业务流程有一系列具体环节组成:设计环节、采购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安装调试环节、包装环节和运输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要求各环节按照既定的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工作,以期实现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而质量改进活动则是通过对各环节工作本身的改进、甚至创新,实现质量实现水平的提升。可以这么说,一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再好,也不过管理的是已有的质量实现水平。而质量改进活动则不同,它是在不断打破企业质量实现水平的上限,促进企业质量实现水平的实际提升。(三)质量管理的根基不深质量是通过业务人员,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实现的。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牢牢结合业务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工作根植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之中。但从我国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情况来看,真正做到这种程度的并不多,质量管理往往成为游离业务管理之上的体系——脱离管理“对象”的管理,很难会有好的管理效果。很多认证公司在认证时,推行的是一套标准化的程序和模板,结合企业的应用性设计不够,结果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的业务特点。企业遇到特殊的业务情况时,质量管理体系便难敷其用,甚至于有的企业觉得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本不适合自身业务管理的需要,干脆弃之不用,使得花力气认证的体系最后成了装点的摆设。三、和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一)应用模式针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问题和质量管理的动态性。本文结合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和谐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领导的管理职责,组织资源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外部环境即企业需求、法律、制度、等因素影响下,领导者以及组织资源对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和谐主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和谐主题随着企业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既质量管理中的和谐主题发生漂移。而和谐主题受到和谐机制中的影响,在和谐主题漂移过程中,“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这两个和谐机制的解决之道将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新的和谐主题所要求的新的解决之道来共同构成新的和谐机制。在优化和谐主题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持续改进,提高过程的有效性并满足顾客需求(如图1所示)。(二)“和”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加强企业员工对“和”的理解首先质量管理要求全体职员的承诺。只有全体员工对质量做出承诺并被激励和培训,公司才能实现质量保证。成功的公司是那些消除了部门间壁垒的公司。也就是在“和”这方面处理的比较好的公司。它们的职员像团队一样协同工作,以实现核心业务流程和期望的结果。职员们试图使他们的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都感到满意,以求达到“和谐”的状态。质量要求有高质量的伙伴。只有价值链中的各参与方也对质量做出承诺,公司才能实现质量目标。因此,质量导向的公司有义务寻找并安排高质量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两方面都做到和谐统一,使员工及顾客都达到最大满意度。这也是“和”在质量管理中所体现出的意义。2、“和”在企业文化的建立方面的积极作用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在企业的文化中充分体现“和”的一面,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纠正和消除员工心中抱有的“公司不是我的,我是来打工的,公司效益好坏、发展与否和我无关”之类的心态。让员工有一定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员工们有了权利,才会有主动性。允许员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如果什么问题都要管理者来决定,大家只有消极工作和等待了。3、“和”在质量管理机制方面的应用要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和质量测评制度以及激励机制。产品好坏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公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结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得是好是坏。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的形式切实付诸实施,才能增加可信度,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如果质量检测的结果对个人的利益无任何影响,则员工没有尽力提高质量的动力。要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根据他们的绩效对员工进行不同的激励。总之,尽可能的去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和谐管理中“和”的理念,去实现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4、“和”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体现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以及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时刻关注组织经营的国内外环境,指定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的蓝图,注重组织的“和谐性”。(三)“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谐”在质量小组和企业流程中的应用“建立质量小组,加强团队工作中的培训”也是和谐管理中“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质量小组可以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负责发现质量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出并实施解决方案。培训员工,尤其是团队负责人其如何有效地制定团队工作目标,如何不断增强这个目标,如何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工作?教给大家如何更好地交流,如何更好地合作,如何在解决问题时对事不对人,这些都是在“谐”的作用下所起到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企业的流程再造进行。流程分析与优化是将“谐”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一种重要工作。它是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对工作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找出已经觉察到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找出解决或优化的方法并切实地实施,不断收集反馈,进行总结,提出新方案。2、“谐”在管理的系统方法中的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包括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过程及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及明确职责和资源需求,建立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以测量现行过程的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寻求改进机会,确立改进方向,实施改进,监控改进效果和评价结果,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等。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建立新体系,也可用于改进现行体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还可以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最终导致顾客满意和使组织获得成功。这就是“谐”在管理的系统方法中所起的作用。四、结论和谐管理理论是从和则、谐则和组织运动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和谐主题的互动和耦合来考察组织管理现象的,这就为我们分析现实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和谐管理理论对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是从对和谐主题的辨识开始的,辨识出和谐主题之后,在对特定情况下特定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行仔细分辨和确定的基础上,和谐管理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