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与市场的跨国集成创新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技术与市场的跨国集成创新模式一、背景:跨国公司跨国研发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进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战略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投资区域集中化及投资行业集中化仍然是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主流,但近几年的数据表明,跨国公司研发集中化程度开始下降,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展的趋势。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跨国公司通过贸易、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已经把中国纳入其全球战略之中。自从1993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并展开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我国已逐步被纳入其价值增值链之中或经营网络之中。目前世界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开始在华投资,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一半以上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研发活动也呈现出了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性投资开始有所增长。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如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开始在中国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截止到2000年3月,已有30家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33个独立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独立研发机构,雇佣中国本土的研究人员和市场开拓人员,成功地获取了适应中国本土市场的有关知识。在设立独立研发机构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又开始与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研发合作。以清华大学为例,仅2001年一年,全校正在执行的国际合作合同数为206项,总金额为229万元。从1998年到2001年,清华大学28个院(系)、科研中心、机关等机构参与了与美国、日本等11个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科技合作项目。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联合研发和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是合作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技术支持、委托研究、提供设备、技术咨询、许可协议、互派研究生、捐赠软件、提供奖学金等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合作项目中的合作双方建立了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形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以项目为基础的合作演化为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全球化主体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技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社会的智力源和知识的辐射源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我国国家科技政策关注的焦点。因此深入探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中出现的新趋势,透视跨国公司与我国大学、科研机构技术合作中蕴涵的机理和逻辑,从政策层面对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国内企业借鉴跨国公司经验,充分利用大学的技术、人才资源,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参与集成创新的主体的角度,探讨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科研机构合作中的战略和运作形式的选择依据。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清华大学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总体特征的分析,提出基本假设,而后以案例为基础,深人探讨合作中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合作双方关系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基本结论。二、理论回顾与假设:多主体的集成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技术和知识的竞争。微妙的技术变革过程经常会带来企业间竞争实力对比的变化。处于频繁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环境中的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技术领域和市场领域中发生的变革,学者们开始关心处于变革环境中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和创新管理方式。一些学者认为即使在设计巧妙的组织机构中,技术变革环境中的产品开发过程也必然会失败(Henderson&Clark,1990),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技巧和惯例的基础,可以实现对于技术变革过程的有效管理(Marcolansiti,1995;Rothwel1,1992),而该过程则称之为技术集成。Iansiti花了6年的时间对计算机产业中50家企业的技术管理对大型机、半导体、工作站、软件等技术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Iansiti认为,在新技术和环境复杂性带来的挑战面前,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品开发不同阶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公司进行技术管理的方式(系统集成或元素加合)将影响着技术创新的绩效lansiti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公司应对技术变革的新思路,但其研究集中于对一个组织内部产品开发过程是否具有系统化的开发模式、人员分配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探讨。从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主体角度来看,可以有多种模式:单个组织、两个组织合作、多个组织合作等。因此,探讨以两个甚至多个组织为主体的应对技术变革环境中的技术创新方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国内一些学者对集成创新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出集成创新不仅包括技术集成,还包括组织集成、知识集成等维度,而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与交往的频率则是衡量组织集成程度的指标之一。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展开频繁的技术合作的现象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跨国公司选择与中国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具体合作形式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将打破原有技术发展轨道,将工业技术引向突破性的新起点,处于该技术变革环境中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所有技术变革的早期阶段,企业能够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模糊的,有时甚至产生误导。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尽量避免由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选择提前进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把握产业内技术发展前沿,预测技术发展方向,掌握新技术,保持技术竞争优势。世界各国的大学在技术创新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不仅是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成长的摇篮,而且是对于产业中的技术进步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发现和技术的源泉。大学的研究职能中包含着基础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应用导向的科学研究(如材料科学等)。在我国,自从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明确提出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时起,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大学的研究职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大学系统拥有4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批产、学、研示范基地,1999年完成全国31060项科技成果中的22·3%。由此可见,我国大学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又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摇篮。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被企业的研发主管们认为是三个有广泛前途的领域,同时也是技术变革最为迅猛的三个领域。然而与生物技术、材料技术领域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已经产生巨大的革命性影响,并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在清华大学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的案例中,从合作项目数量上看,技术领域处于快速发展和变化中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的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较为突出,四年累计项目数量占全校总合作项目数量的1/2。从集成创新的观点来看,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实质上是跨国公司面对频繁技术变革、市场需求变化环境所采取的集成创新战略的组成部分,合作中具体管理形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合作主要内容对于跨国公司战略意义大小的影响。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技术变革迅猛的领域与中国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是出于减少变革技术风险的战略性考虑,跟踪大学基础应用研究发展的方向,未雨绸缪。同时,技术集成的关键在于为了有效使用新技术、新知识,大学中产生的新概念必须经过仔细认真的选择并与现存的概念相适应,必要时需要做出调整,因此对于合作内容涉及到与跨国公司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技术变革时,跨国公司在合作过程中会着重强调对于技术开发进程、开发成果的控制。三、案例分析:合作战略与形式的选择以下几个案例都属于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合作内容既包括处于变革阶段的技术开发,又包括产品本地化适应性改良。我们将考察其中跨国公司选择合作的战略动机和具体合作方式,对以上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一)A公司与中日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下面的两个案例都是A公司在技术变革频繁的半导体领域与中国大学、科研机构展开的技术合作项目。虽然都是同一技术领域内的合作,由于研究内容在A公司总体战略计划中的作用不尽相同,A公司在两个项目的合作战略安排、合作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个案例的对比研究为我们的理论假设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l.A公司与中科院B实验室的技术合作2000年6月,A公司开始与中国科学院B实验室展开技术合作,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的新材料的制备和研究,由A公司指定特定的材料和特定的性能技术指标,中科院B实验室进行研究开发。(1)合作战略。A公司是一家在提供集成通讯解决方案和嵌入式电子解决方案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2001年销售额为300亿美元,增加产品领域包括个人通讯产品、无线网络系统、半导体产品、宽带产品、对讲机产品和集成电子系统等。该项目所研制的新材料与A公司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是该公司基于技术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安排。参与合作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个人的科研成果中包括9项专利,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在该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望。由此可见,A公司与该实验室合作主要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在半导体、新材料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为保持自身在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选择中国科研实力强大的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利用中国当地优秀科研人才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其开发产品,同时跟踪半导体、新材料领域内的基础研究进展。(2)合作伙伴安排。跨国公司在对战略安排意义重大的项目上考虑周全。为降低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A公司建立的战略技术联盟也不仅仅是中科院一家,在国内还有其他大学,中科院和其他大学之间的工作报告由双方共享,在美国本土也都有合作。虽然各个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但研究领域是相同的,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格局。这样的格局使研究机构之间相互促进,提高了研发效率和研发产出,同时保持了技术初始阶段必要的冗余度,保证技术开发的成功率。(3)组织管理形式。在组织方式上,跨国公司也煞费苦心。项目汇报制度相当严格,包括英文版的月报告、季度报告、半年报告、年报告,报告提交到A公司研发总部后,负责该项目的研发人员会提出明确的项目要求,必要时做技术上的帮忙和指导。非报告时段出现的问题通过。e-mail形式与美国实验室的专家联系。A公司在北京的分部也派出联络员,每周到中科院1-2次。美方也会派人到中国来视察,中方也有研究人员到美国实验室。在资金拨款方面,采用分期分季度拨款的形式,只有报告通过才可以获得拨款,拨款金额也是浮动的。双方签定的合同上规定课题发明成果属于A公司,论文的发表要经过A公司的同意。从合作的实际情况上看,论文发表通常都会有所延迟,曾经有一篇论文延迟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由此我们看出无论是在战略安排、组织形式、资金拨款和成果分配方面,A公司为了应对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变革而处心积虑。在战略安排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础研究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采用与多组织合作并鼓励互相竞争的方法,以较低成本分担了主导设计出现之前的创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全面把握该技术领域内出现的变革,这样无论哪一种技术路线成为产业内的主导设计,公司都能够获得该技术的第一使用或许可权;在组织管理形式上和成果分配形式上,严格的过程监控能够有效督促合作方进行高效的开发,同时也能够防止合作方在合作中违反双方达成的协议,这是由公司与中方合作的战略目标所决定的,跨国公司合作的初衷在于把握技术最新的发展动向,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技术合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和成果分配中需要进行严密的监督和控制。2.清华某单片机应用开发研究中心清华某单片机应用开发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5月,是A公司半导体亚太区总部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联合建立的一个非盈利机构。(1)合作战略。合作的推动者是1994年任A公司亚太地区总代表的美籍华人。他有着28年的在A公司的工作经验,并致力于振兴中国电子工业,力图实现A公司产品在中国的本土化。考虑到清华大学某教授对A公司产品的性能比较熟悉,并以清华的优秀学生和科研力量为背景,他决定在单片机研究方面与清华大学进行合作。从1994年开始,由该老师带领的科研群体开始获得A公司的资助,承担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