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农村小学探究型课程构建研究展茅中心小学课题组*执笔:周军海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知识经济的特征由于以载人飞船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经济的特征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为基础,以资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经济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策,教育必须适应甚至适度超越时代的要求,教育要在培养创新人材,加强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发展高科技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2、智力和创造力的特点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开发出来的,是在与优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激发起来的,是应该从小开始就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每一个学生只有开发其潜能,都具有创造的能力。成功的智力包括:分析智力、综合智力、实践智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都有其擅长的智力,关键是我们学校和老师要创造条件开发他们的潜能。成功的创造力包括:对事物和问题充满好奇心,以至入迷;敢于“标新立异”,具有执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意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擅长形象思维和展开式的探索方法。释放创造力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3、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教育的观念和实际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传统教育的观念强调继承教育、理论教育、封闭教育、应试教育等。因此人们在知识上容易形成一种观点,认为知识是确定的,静止的,孤立的,思维习惯是有序的,直线的,单向的,表现在价值观上,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创造性。在实际操作上,传统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一般强调统一性、继承性、封闭性,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学科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分代表质量;培养的学习方式一般强调被动接受性、系统完整性,单向直线性等,而忽视了主动研究性,项目渗透性,跳跃创造性和多元*课题组成员:张飞霞、王萍、周贤琴、余海舟3非线性。传统教育的观念和实际操作往往导致教育脱离实际,学生缺乏创造力。由于缺少社会实践和体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潜能和人格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培养。4、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新课程发展的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以及过于划一呆板教育教学制度。”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指出:“迄今为止的课程多是训练我们成为预定`真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积极创造者。”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课程体系。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构建、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我们的创造和我们的课程应该是多层面的,将技术与人类已证实的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二、课题的界定“探究型课程”简单地描述: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自主探究并获得体验的一种课程。具体地描述:是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发现并选择对生活、自然、社会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独立与合作地进行探索或研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获得体验与知识,开发潜能与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以及掌握一般探究方法等目的的一种课程。探究型课程相对应是探究性学习,它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是一种以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或课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与知识,应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探究型课程功能、目标和特点1、探究型课程的功能1)体现以学科探究方式为中心的功能——学科探究。2)体现以学生自然状态的探究方式为中心的功能——学生探究。3)体现以对知识、自然、社会本质的认识和反思为中心的探究——社会探究。4探究型课程综合体现上述三种功能,但以社会探究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探究为中心,以学科探究为基础。2、探究型课程的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发展观与创新精神。即对知识、自然、社会有发展观,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开拓进取。2)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即好奇心与质疑能力、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和方法、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反思的能力、外显知识与内隐的开发等。3、探究型课程的特点1)开放性。即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不受课程标准、教材、教室、教师的限制,而是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2)探究性。探究型课程不是预先确定的内容,不是现成的知识,也没有现成的材料和标准答案,不能仅靠记忆和理解知识解决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去收集资料,去调查、去观察、去设计实验、去思考、去假设、去想象、做多方探究。3)实践性。探究型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理解重复发生的事件独立构建知识,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建构是由问题的情境、合作学习的群体、丰富的参考资料、建构意义四个要素组成,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2、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九大智能要素,人的多元智能是潜在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开发程度。学校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和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智能特点,发展其兴趣爱好,促进个体健康发展。3、以人为本理论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按照学生发展的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创设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包括课程、教材、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增加评价的多样性,实施因材施教。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六、探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探究程序5一)探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1、各种探究的问题或课题。2、探究的方式。3、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观。4、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健全。二)探究程序:1、探究方式的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课题——探究问题和课题——得出结论——撰写探究报告和交流。2、自然科学课题探究程序:发现问题——疑难、困惑;提出问题或课题——分析问题,显示有差异的事件;搜集资料——证实问题或课题的发生、解决的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研究,确定探究的重点,不断修正问题或课题;搜集资料与实验——分析有关的变量,假设并检验因果关系中假说,证实假说;形成系统的解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加以解释,提出尚需探究的问题;探究过程的反思——意识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形成有效的策略,提高探究水平;撰写报告与交流。3、社会课题探究程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课题——搜集资料以提出、确定并阐明假设——根据假设的设想、含意和逻辑有效地探索假设——收集事实或证据以支持假设——形成概括地表述或解决办法——撰写探究报告与交流。4、动手探究程序:提出问题——动手或实验——观察实验——解释讨论——得出结论——陈述表达与交流。七、探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一)与新课程理念紧密结合,确定问题的解决是探究型课程的核心探究型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主要是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自主探究活动。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型课程的基本目标。2、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提出的问题是探究型课程的载体。3、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要素是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或群体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二)结合新课程,明确探究型课程中“问题解决”的意义设计探究型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训练的价值、实践能力的增强,只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问题的解决是探究型课程的核心,而其核心作用的发挥则依6赖于问题的质量和问题的充分解决程度。这里的所谓“问题”是广义的,大到可以是一个课题、专题、又可小到学习和生活中尚未解开的迷。“问题解决”则强调立足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探求。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问题来源于学科的延伸、学科的综合,或来源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实践。问题的质量取决于探究空间的大小。问题解决的充分性,是指挖掘探究的深度。在实践中应提倡把问题想得更深刻的思维方式,从而强化小学生的探究体验。三)以“问题——探究——发现”为基本模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众所周知,有意义的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长项。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以接受学习为主。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讲解式教学,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以致造成“模仿有余、创新不足”的教育弊端。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动和创新能力的增长。为增长探究学习的突破力度,应在实践研究中把握好以“问题——探究——发现——再探究”为基本模式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三种方式:1、开设探究型课题。其基本职能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与之适应的学习思考方式。2、将探究学习作为方法使用,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辐射。方法只有在学科学习的变化情境中灵活应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本领。3、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求异思维,施展创造才能。案例一:展茅中心小学为学生创设了三个探究性学习的阵地:1、开设探究型课程。教师注重挖掘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如“多功能菜篮的设计”、“走进展茅菜市场”等,学生参与探究,往往要经历信息收集和加工、创意和制作的过程,对探究过程的体验是探究能力不断增长的源泉。2、加强探究性学习。将以“问题——探究——发现”为模式的探究学习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辐射。为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着意为学生开辟探究空间,如数学教师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引导学生自选物品,进行包装设计。语文老师在教学“密林怪客”后,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在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活时,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也随之增长。3、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如“展茅五匠博物馆”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究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进入“木匠博物馆”、“篾匠博物馆”、“泥匠博物馆”、“建筑匠博物馆”、“铜匠博物馆”等实践基地进行探究性活动,学到了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7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采访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孝心、诚心。经过学生几年的探究实践,探究越来越深入,效果越来越明显。四)明确探究型课程中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操作要点1、课程目标及其在课程整体设计中的操作要点探究型课程的目标为: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研究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操作要点: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上述目标,根据条件、特点,把课程目标一步步地细化,将分散的目标重点化,将笼统的目标具体化,将统一的目标分层化。案例二:展茅中心小学在制订探究型课程目标时作了如下考虑:为了突出重点,便于操作,将课程目标集中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遵循“五星教学原理”,以问题为中心,在激活、整合、应用等不同层面上提出具体要求,既便于课程实施,又能满足差异性教育的需要。探索思考——通过探究型课程学习,让学生学会在有启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