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件字体及间距要求常规文件一、标题:方正小标宋体(简体)、小二号字(加粗)二、正文:仿宋GB2312、四号字三、行间距:1、标题:“固定值”36—38磅之间,以36磅为宜2、正文:“固定值”21—24磅之间,以24磅为宜四、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红头文件一、标题:方正小标宋体(简体)、二号字(加粗)二、正文:仿宋GB2312、三号字三、行间距:1、标题:“固定值”38磅2、正文:“固定值”28磅四、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各级标题字体要求一、标题方正小标宋体(简体)、二号字(加粗)二、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黑体加粗四号三、二级标题楷体GB-2312四、三级标题和正文仿宋GB-2312如何写好公文一、要写好公文,就要有正确态度和奉献精神。二、要写好公文,就要较好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注意学好上级文件,吃透上级精神。三、要写好公文,就要熟悉情况,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四、要写好公文,就要研究和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学生会工作公文的规律性、固定性很强,它与党委、政府办公厅(室)的公文相比,写作难度要小得多。因此,只要肯下苦功,谁人都可以掌握、都可以写好。1、学习和研究公文写作专著。2、要分门别类地收集别人、别部门的优秀公文。3、抓住“一个中心”和“三个基本点”。每份公文一般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多中心难以成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提笔写文之前,首先要确定中心,明确思路,然后据此去收集观点和材料。中心思想从哪里来?从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客观实际中来,而不要从我们个人的兴趣喜好中来。如果在中心不明、思路不清时即着笔,公文就会越写越难写,最后只好废掉重来。在明确了中心思想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抓好三个基本点,或是“三部曲”。对下布置工作的公文,在一般情况下,一要写明“为什么要做”,即目的、意义或原因;二是“怎么做”,即方法、措施及注意事项;三是“做成什么样”,即标准、要求以及附带的考核、验收、奖惩等。对上汇报工作的公文,一要写明“我们做了什么”或“我们为什么要做”,二要写明“怎样做的”,三要写明“做得怎么样”及体会、效果和经验。第一部曲的“我们做了什么”,多用于上级有布置,有要求的汇报,写这样的汇报,要少写或不写目的、意义和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做”,则常常是自发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主动地对上汇报或对下发动,这就需要把开展工作和活动的目的、意义、原因叙述清楚。在《讲话》写作上,若是综合性的,又是例行性,其第一部曲为截至目前的基本情况和经验体会,第二部曲为下一步的目标和任务,第三部曲为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主要措施。若是专题讲话,其“三部曲”一般为意义、目标和措施。4、要写好公文就要了解领导意图。领导意图必须不能与法律、政策相违背,领导意图排在法律、政策之后。5、写好公文,要注意“悟”,道理是悟出来的,要把别人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听和看不可少,个人“悟”更重要,传说古人王羲之写字曾有一段时间在水平上停滞不前,在无意中观看了女子舞剑之后,引起了联想和思考结果开了“悟”,从而使自己在书法和诗词上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怎样写公文(重点)公文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业务性工作。一个称职的机关干部(不仅仅是文书、秘书、档案工作者,而且包括全体机关干部),应当具有较高的文书处理能力和公文写作水平。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写作水平,是公文写作者理论水平、文化水平、业务水平、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和文字水平的综合反映。一、公文的形式与要求文艺写作是一门艺术,公文写作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就是正确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具体讲有以下五部分:导语要提笔入题、正文要主题突出、表述要正确无误、篇章要条理清楚、结尾要当断即断。(一)导语要提笔入题。“头好半篇文”、“开门见山,起笔入题”,是公文开头的基本写法。由于公文的文种、行文对象、所谈问题有所不同,公文导语的写法也有所不同。比较常用的有:1、根据式。用“根据”、“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句式。例文: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加强****管理,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2、目的式。用“为”、“为了”等介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的句式,直接交代发文的目的。例文:为了深入开展****工作,促进****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将***工作安排如下:3、原因式。用叙述句陈述制发公文的原因。例文:加强对****的管理,对于促进****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本学期以来教师科研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原因加目的式。5、根据加目的式。为全面做好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目的),根据**通知精神(根据)......(二)正文要主题突出。公文的中心就是公文所谈的问题和事由。无论什么文种的公文,从头至尾,通篇内容都要围绕问题和事由来写。与主题和事由无关的,即使再“重要”也不能写。(三)表述要准确无误。在上行文中,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情况,反映问题,请示工作,都必须真实、客观、全面,不可弄虚作假。在平行文中,与有关部门商洽工作,求得支持和帮助,需要真实、准确地通报情况,不允许相互欺瞒。在下行文中,上级向下级发出指示或批复,也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指挥。衡量一件公文在文字上是否准确无误,有这样一些标准: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不走样;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不片面;立场、态度、观点不含糊其辞;前后文不自相矛盾;语言合乎逻辑,不致产生歧意;引文与引文出处,具体数字、人名、地名、时间、地点不出现错误。(四)篇章要条理清楚。条理清楚主要是指公文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公文的结构形式比较常用的有四种:1、一段式。通篇只有一段文字。内容比较单一的通告、请示、批复、函,结构形式往往是一段式。2、分段式。大多数公文采用分段式结构。3、分条式。一些规定、条例、章程等,往往采用分条式结构。4、章节式。一些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公文,往往采用章节式结构。(五)结尾要当断即断。所谓当断即断,是指当所讲的事由或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要求、办法都已交代清楚,就果断地结束全文,不拖泥带水,不画蛇添足。二、公文的语言与修辞(一)公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简练、严谨、庄重、生动。准确。所谓准确,是说公文在语言表达上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明确无误。简炼。严格意义上的公文,其语言应简练到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也不可的程度。长而无物是写作大忌。能把一件小事写成“万言书”未必是真功夫,而把一件大事写成“千字文”、“百字文”才是真功夫。例文:A:“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我们处里还没有取暖电器,希望你们资产处尽量调拨给我们,好用来满足紧急需要。是不是可以,等待你们迅速答复。”B:“严冬在即,我处尚无取暖电器。请速调拨配给,以应急需。可否,盼复。”A和B两篇例文,谁更简练,一目了然。怎样才能使文稿简练呢?一是要善于概括、归纳、提炼。二是要开门见山,少穿靴戴帽。有些文稿,开头总是“在什么什么形势下”,“在什么什么领导下”,“下”了半天才是我们如何如何,这样的文稿看上去郑重其事,实际上废话连篇。三是少说空话套话假话。公文是施行行政措施,指导和布置工作的重要工具,施行行政措施,指导和布置工作,归根到底是一个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子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话都是没用的话,都不应写入文稿。四是少用数概修辞法。许多人在起草文稿时,都热衷于什么“一个中心,两个面向,三条措施,四个结合”一类的语言,并自以为是,洋洋自得。认真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二三四”也好,“四三二一”也好,十之八九都是“数字游戏”,总给人一种生拉硬扯、拼拼凑凑的感觉,这样就使本来很有特色的数概修辞法庸俗化、形式化,也使本来能写得很精短的文稿变得又臭又长。当然,语言精炼和用语苟简是两回事,随意苟且简略是无助于语言精炼的,而且容易产生歧义。严谨。所谓严谨,指的是态度严肃,交代清楚,行文自然,结构严密。在写作时只有做到叙事周全,说理透彻,要求精当,用词选句贴切无误,才能使公文符合实际,合乎逻辑。庄重。所谓庄重,是指公文的语言端庄、持重、严肃。这是由公文具有行政约束力和法定强制力这一特点决定的。我们讲公文语言庄重的特点,还包括写作时必须经常使用公文专用语。这类专用语通常有:A、常用的开头词:根据、据、近查、最近、自、自从、为、为了、由于、关于、按照、遵照、随着、现将、当前、目前;B、常用的引叙词:前接、近接、现接、当经、前经、现经、并经、悉、敬悉、惊悉、近悉、喜悉、欣悉、特(现)通知(通报、批示、批复、报告)如下;C、常用的称谓词:本(我)办、贵(你)处、该单位;D、常用的表态词:应、应当、似应、责成、同意、拟同意、拟不同意、准予备案、请即试行、遵照执行、即将下达、现予公布;E、常用的询问词:妥否、是否妥当、是否可行、如无不当、如无不妥;F、常用的综合词:为此、据此、综上所述、鉴此、总之、总而言之;G、常用的表达目的词:批示、批复、示复、函复、函告、告知、周知、批转、下达、遵照办理、参照执行;H、常用的结尾词:特此报告、现予公布、为荷、为要、为盼、是荷、贯彻执行、将...报告给我们。生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公文比写文艺作品更需要生动。但公文语言的生动和文艺作品的生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艺作品的生动主要通过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渲染、场面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刻画来实现,而公文语言的生动则主要借助于观点新颖和材料新颖来实现。做到观点新颖,就要学会科学的概括,准确的提炼,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提出不落俗套的概念和判断来。做到材料新颖,关键要选择出最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来。(二)正确使用称谓公文常用的称谓词:第一人称:我(本)办(、部、所、院、校、委、站...)第二人称:你(贵)处(馆、委、处、办...)第三人称:该单位(部门、系、院、所、局...)、他、他们;特指人称:收文单位直书其名,使用全称(与公章一致);发文单位在公文标题中出现时,使用全称。为使公文在表述上比较简练,在不致引起歧意的情况下,公文的称谓可以使用规范化简称。如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发改委、发规处、校办、计财处、学工处等等同一公文中,对同一单位的称谓应保持上下文一致。例文:一般情况下,第三人称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以后再出现时用“该单位”、“他们”等词代替。例文:有些情况下,公文的称谓可以省略。例文: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国家房改有关规定,经学校研究,就加强校内公有住房管理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你单位)遵照执行。(三)公文的修辞。原则:主要使用消极修辞方式、适当运用积极修辞方式。1、消极修辞方式。公文具有规范作用。公文的规范作用也就是公文的控制作用。公文的控制作用要求公文的评议也不可缺少控制性。这种语言修辞正是公文用语的消极修辞。消极修辞要求语言有所控制,文理通顺,结构妥帖,繁简适当,通俗易懂,语言明确。例文1:在建立平安文明校园的过程中,从重从快治理狗患,是摆在各校区保卫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定向型控制用语)例文2: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的舞弊行为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这是完全错误的。(定性型控制用语)2、积极修辞方式。在公文写作中,恰当运用某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夸张、设问、象征、感叹、警句、顶真、排比、对偶等),把所陈述、表达、反映、部署、要求的问题准确、鲜明、生动地写出来,可以给人以深刻的感染。这就是公文写作中的积极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要恰当运用,不可多作,否则公文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