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基于社区固有属性的社区信息化数据标准研究和通用基础数据库中间件领域:信息技术/社会发展起止时间: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历下区科学技术局填报日期:2008年4月14日历下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1.1立项背景以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属地化管理全面实施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了向现代化社会全方位转变的时期,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也进入了向现代化迈进的历程,社区信息化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出现了大量的社区信息化解决方案。政府街道办事处(下文简称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我国政府的最基层单位,是管理和服务社区的最直接、最贴近的政府机构,社区自治机构的居民委员会(下文简称居委会)是支撑政府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最基层组织。办事处工作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连,是社区信息化主导者和建设者。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的政府,社区信息化也必然需要结合办事处信息化进行建设,办事处信息化是社区信息化的前提。从广义上说,办事处信息化是社区信息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社区信息化包含了办事处信息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深入到办事处,社区信息化也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深入开始起步。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的垂直管理体系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特定电脑特定窗口办理特定业务,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数据重复录入、多处维护和数据不一致,无法支持跨部门的应用,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情况,各个系统需要专人负责,系统管理维护困难。而办事处所面向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业务,是政府各种专业职能业务的综合体,是全面的业务工作。因此,已经在各级政府成功应用的电子政务系统,深入到办事处后就会发生一系列问题,到目前为止,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办事处信息化系统没有成功的案例。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数据,是面向政府管理需求设计的,当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基础数据必须发生变化时,系统更新就非常困难,甚至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系统。因为我国的社会转型在一段时间内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形态处于不稳定时期,这必然带来政府管理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面向政府管理需求的基础数据设计思路,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现状。因此,日常工作中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以外再进行手工统计作业现象经常出现;虽然这种手工作业往往还是电子化、网络化的,但它又是了一个“信息孤岛”。另外,社区信息化应用功能众多,不同的社区应用需求千差万别,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特色,这是社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依照社区信息化功能规范系统,很难做到统一,这也是社区信息化功能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全面实施,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展现出来,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至今没有真正适合于办事处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出现,社区信息化解决方案也就无从谈起,究其原因就是以上问题造成的。本项目就是面向社区研究能够描述社区固有属性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元素,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体系,并据此开发可被各种应用系统共享的通用基础数据库,为真正实现办事处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奠定数据基础。1.2项目主要内容任何客观存在的实体都有其固有的属性,这些属性不以人们对其管理的意志为转移,社区也不例外。社区的客观存在是由居民及家庭、单位(各种组织)、空间地理(建筑、道路、设施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本项目在大量调查、统计和分析这些客观实体和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论及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研究能够描述社区固有属性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元素,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描述标准、代码标准、应用标准等)。同时,本项目还基于此标准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共享的通用标准数据库中间件,为真正实现统一平台的社区信息化系统奠定基础。实体固有属性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而处理则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复杂多变的。只要实体性质不发生变化(即社区模式不变),其属性数据类就很少变化。利用各种聚类分析方法,可以找到这些数据类的稳定结构,即基础数据模型。根据基础数据模型建立起来的数据以及数据管理系统(即社区通用基础数据库),不仅能为多种业务活动(政府各职能电子政务和社区服务系统)提供信息共享支持,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组织机构不断变化(政府部门职能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调整(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深入)。1.3项目来源本项目是本单位研发部在研发社区信息化产品过程中总结并提出的,对社区信息化数据标准建设的研究思路是本单位独创的思想,至今还未见其它机构提出类似设想。本项目设想是在2007年底才提出的,还没有申报过任何科技计划和专利。本单位拟在数据模型建立、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等理论研究方面,与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1.4项目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社区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根基,没有社区信息化,就没有城市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从电子政务的角度看,社区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电子政务的落脚点,用于辅助电子政务系统完成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从电子商务的角度看,社区信息化所覆盖的巨大用户资源,是电子商务面向直接消费者的重要接口,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厚实的基础环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只有通过在社区汇聚,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使居民享受并参与到企业和政府提供的便利和服务当中,这才是信息化社会的目标。社区信息化标准的缺乏正在成为制约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数据标准的建立是建立其它标准的基础。因此,数据标准的研究和开发相应的标准数据库产品,已经成为社区信息化必须先行的工作,也是实现整个社会信息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本项目旨在充分分析我国社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果,面向社区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研究社区固有属性的数据标准,并开发标准数据库,可满足我国政府管理和服务社区的职能要求,进一步提高办事处的办事效率和社区的信息化程度,实现我国社会信息化总体目标。本项目适应政府要求而提出,其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我国办事处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一方面为社区信息化提供基础数据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为国家制定社区信息化标准提供实践素材及理论探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由于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具有投入小、逻辑清晰、可复制强的特点,易于转化为商业产品进行推广。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转化为商品后,其边际成本极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社区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社区居民可享受到来自社区的各种信息化服务。但是,由于国家体制、经济发展状况和社区模式巨大不同,现有的国外社区信息化的经验对我国社区信息化发展并不合适,在此不再叙述。2.1国内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1.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建设现状和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2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各部委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国字号信息系统工程,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但是,正是自上而下的条条管理机制,导致政府各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不能统筹兼顾,而是各自为政、互不相顾,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政府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问题到目前都没有解决。一方面,政府垂直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同垂直业务系统的横向业务集成难度越来越大,最基层的政府部门的横行业务联系的困难,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甚至已成为构建办事处电子政务系统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些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建立统一技术标准的解决方案,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中,由于自上而下的电子政务建设路线,政府垂直部门的需求差异大,技术复杂,因而存在着不少困难,至今已经出台的电子政务标准,都没有真正解决横向连通和信息共享的问题,越到基层问题越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标准的研究是面向政府各部门现有的职能展开,而政府部门职能是动态变化的,往往在标准建设过程中,目标就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标准的制定要面向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社会,面向社会的微观群体,即居民、企业、地理空间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发展到今天,应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建设路线,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建立各种信息化标准,重新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当然,目前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2.办事处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和问题街道办事处是城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政府系列中最基层的组织,为整个政府的运转,提供最为基本的、全方位的、最主要的支撑。同时办事处又代表整个政府对辖区内自然人、法人、公共资源和社区进行具体和直接的管理和服务。办事处管理辖区所有社区的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社保、公共卫生、区域经济、突发灾难性事务(政治、经济、自然)等众多各自相对独立的繁杂事务。目前,办事处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延伸,上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都按其工作有利的原则,对办事处信息系统提出建设要求,造成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录入、多处维护和数据不一致,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无法支持跨部门的应用,各个系统独立开发和实施,系统需要专人负责,系统管理维护困难,增加办事处的工作压力。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信息系统无法跟上管理的需要,上级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系统外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要求成为经常现象,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反感,大大加大了办事处人员工作难度和强度。造成上述现象的表面原因在于我国“条块分割的二维管理体制”,但根本原因是在办事处信息化建设中,没有针对办事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的专门的信息化标准,而是简单的沿用了政府电子政务标准。办事处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数据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的基础,标准的制定要面向管理和服务对象,而不是面向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正是因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能够整合办事处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标准至今未能出现。3.社区信息化标准建设需求按照民政部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社区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政部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早在2001年就制定颁布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信息系统也只是单一功能的应用,例如社区网站、居民呼叫中心等,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一直未能出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社区的建设与办事处工作密不可分,社区信息化也必须与办事处信息化融为一体,才能够更好的享用政府资源,同时政府采集社区的数据才能做到直接、准确、及时。也就是说,社区信息化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最末梢,办事处信息化没有实现,社区信息化就无从谈起。其次,社区是生活共同体,就有本社区内特有的应用需求,社区信息化就不能等同于电子政务,还有自身服务于社区的应用需求,也需要标准加以规范。目前,社区信息化标准还是一个空白。4.我国各地区社区信息化标准建设案例近几年来,各地已经意识到社区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本地区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以深圳市2006年出台的全国首个社区信息化标准为例,其主要分为数据采集规范、代码规范、数据元规范、数据格式规范、数据交换规范、系统接入规范等部分,其标准结构和涉及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是,该标准建设的思路,仍是按照各级政府部门延伸到社区的管理方面需要进行的,如社区民政系统、社区计划生育系统、社区卫生系统、社区综治系统、社区劳动保障系统等。这种思路建立的信息化标准,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也就无法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更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期系统需求快速变化的要求。因此,按此标准实施的社区信息化系统应用差强人意,至今还没有很成功的案例。5.各级政府的社区信息化标准建设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关于城市发展的思路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城市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