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与实践作者:邓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年5期字数:2923字体:【大中小】摘要:提倡通过教学与管理软件的对象化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来建构网络环境;主张以视听说学习策略训练为中心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和检测;力求通过在教学任务中融合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信息技术培养来实现多种教学与学习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达到转变学习观念、改善学习方法、培养信息技术、发扬协作精神、发展自主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关键词:网络环境;任务型语言教学;英语视听说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7)05-0112-04一、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各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尤其是自2003年国家推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类各级学校都加大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力度,并按要求将精品课程的资源上网或实施网上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基础课程——英语视听说——于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精品课程,该课程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总体理论框架,通过在教学任务中融合“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多种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并开发专用的资源管理与备课软件系统和教学与管理网站,大力推行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有着传统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更多的制约因素;教学任务的选择、分类、分级、排序和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检测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这一切都是亟待外语界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二、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主要以语言学习和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主张使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材料(Nunan,1991;Willis,1996;Richards1994),让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规则(skehan,2002),着重通过处理、解决意义来习得语言(Long,1985;Crookes,1986)。Nunan(1989)在其确立的任务分析框架中认为,一项任务应包括六个要素:目标(goals)、输入(input)、活动(activities)教师角色(teacherrole)、学生角色(learnerrole)、环境(settings)等。Richards(1994)提出在进行数学任务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1)反应原则(responsemodedemands),任务要包含处理信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反应、协商、争论等;2)交际原则(interactionalmodedemands),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要有真实的交际机会和行为,例如,就任务交换意见、策划方案、选择方案、选择方法、寻找信息等等;3)复杂原则(taskcomplexitydemands),任务要有一定难度,在智力上对学生构成挑战,这样才能维持他们的兴趣,把注意力放在任务的完成和意义的表达上。Skehan(1992)根据语言的复杂性(codecomplexity)、认知的复杂性(cognitioncomplexity)和交际的紧张度(communicationpressure)等三方面划分任务的难度。吴旭东(1997)在具体分析了影响任务难易度的各因素后,甚至提出了一个基于学习者、输入材料和活动三要素的任务难易度确定原则和理论框架。Willis(1996)提出实施任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1)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2)运用语言;3)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4)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5)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并根据原则设计出“前期任务”—“执行任务”—“注重语言形式”这一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两个相关的任务常常配对使用。第一个任务(即前导任务)是由教师在全班上使用的,目的是介绍和演示任务、评估任务的难度并引出需要使用的相关语言;第二个任务(即任务主体)通常是由学生个人完成的,紧接着便是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出反馈。Richards&Rodgers(1986)认为,师生角色中教师的作用与以下4个问题有关:1)期望教师所起作用的类型,比如是指导者,顾问,还是示范者;2)教师对学习发生方式的控制程度;3)教师对学习内容负责的程度;4)教师和学生之间发展起来的交际形式。教师主要是制定任务,为完成任务提供方便,同时监督和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偶尔也加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与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综上所述,教学任务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真实的输入材料和输出反馈、合理的难易程度、具体的活动安排、明晰的师生角色和可行的实施环境。三、多媒体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必须建构好实施任务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通常由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和教学资源三部分组成,硬件设施的性能、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程度均直接关系到网络环境任务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硬件建设完全依赖于经济投入,不属教学研究范围,这方面局限性的突破得依靠政策支持。但是,软件系统功能和教学资源的信息程度却与教学和管理的需求密切相关,属于教学研究范围,这两方面局限性的突破则有待于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所以,网络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突破其自身的局限性。有了现代化硬件设施的物质基础,还必须同时具备能充分体现教学需求且能灵活适应需求变化的软件系统和开放式可扩充信息化资源库。只有突破了软件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性,才有可能充分挖掘硬件设施的性能,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一)软件环境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依赖于深奥的算法(Algorithm)和繁杂的过程(Procedure)。这种面向过程的方法同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法相距甚远,必然导致计算机软件的构造变得异常困难,构造出来的软件也往往似“天书”一般,常人难以理解和维护(Larman,1998)。我们以面向对象知识表示(objectOrientedPresentationofKnowledge)理论为指导,依据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原理进行课程的软件环境建设。面向对象知识表示理论属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如何以“对象”(Object)的方式把人类的知识表示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知识”(Knowledge),即面向对象知识表示。面向对象方法学以面向对象知识表示理论为依据,用“对象”来表示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体,用对象的“关联”(Association)来描述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还客观世界以对象的本来面目”(Nils,2000),以便能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范式来认识世界和处理事务。基于面向对象知识表示理论和面向对象方法学设计和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便于理解、易于维护和移植,因此能更好地体现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且能灵活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具有传统软件系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开展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首先必须对各教学环节中的对象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知识表示。只有解决好了知识表示问题,才能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软件系统开发,才能开发出切合实际需求、且能适应需求变化的软件系统;只有开发了实用高效的软件系统,才能建构理想的网络教学软件环境。我们通过深入分析教学需求,建构了一套英语视听说多媒体网络教学对象模型体系,并基于此模型创造性提出“音视频媒体文件的逻辑标记技术”(详见邓杰,2006,以下简称“标记技术”)。标记技术是一项用于对媒体文件进行播放控制和对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的技术创新,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处理平台和教学与管理网站均利用标记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具有切合实际需求且能灵活适应需求变化的显著特点。(二)资源环境利用标记技术对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即是把教学素材“数据”(Data)加工成教学资源“信息”(Infor-mation)。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加工处理的资料,包括文本、数字、图像和声音等。按一定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以后,简单数据即成为有用信息(Timothy&Linda,2005)。多媒体素材在未经加工处理和教学设计之前也只是简单数据,不宜直接作为教学资源使用,所以,目前虽然各类外语学习资源浩如烟海,但如果不经过信息化加工而长期“随取随用”,则会导致教学失去目标,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英语视听说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以“逻辑标记”对象为核心,其信息结构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逻辑标记对象是联系媒体文件和任务活动的纽带,媒体文件的加工处理和任务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围绕逻辑标记的建立和应用来进行。如果说标记技术的应用从技术的角度仅仅是解决了一些播放控制问题,虽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但还不足以改变素材作为“原始素材”的本质,那么,利用标记技术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则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不仅解决了“教什么”而且还解决了“如何教”的问题,促使了素材从“原始素材”到“信息资源”的“质”的飞跃。所以说,逻辑标记是视听说教学资源的主要信息指标,是教学资源的信息含量和信息价值的集中体现。四、视听说教学任务英语视听说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和检测涵盖Nunan(1989)提出的全部6个组成要素,力求体现Richards(1994)提出的三大设计原则,并依据Willis(1996)提出的五大实施原则参照执行。现就教学目标、输入材料和活动安排说明如下:(一)教学目标基于任务的目的性,我们首先对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整体培养目标进行定位。英语视听说是我们在改革传统专业英语“听力”课的基础上,综合《大纲》中的“听力”和“视听说”两门课程发展而成的,所以其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也就是说,英语视听说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任务在学科专业方面应达到两个目标: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知识的培养。另外,我们认为,课程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任务还需面向另外一个目标——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协作精神和信息技术能力等。每一项具体的教学任务,作为整体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要体现整体目标的三个方面,更要突出其所处特定阶段的针对性和侧重点,主要包括:以什么技能训练为主;应掌握哪些语言、社会、文化等知识;宜进行何种素质培养。这同时也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检测的参照和教师对任务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的依据。任务的选材(筛选、定级、分类和排序)、素材的使用(设计、实施、检测)和后继任务的设定均应紧紧围绕任务的目标及其实现情况来进行。(二)输入材料任务的选材坚持“主题相关、难易适度、策略主导”的原则。首先,针对教学单元知识结构的主题,选取能真实反映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素材。选材既要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要能体现任务的真实性特征;其次,针对学习者的整体水平(按学年学期分为3个学年6个等级)选择与语速、时长、词汇等难易度和背景知识的复杂程度相当的语言输入材料。若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相对较大(如二年一期即开始接触原版英美电视报道和访谈节目),则可通过强化背景解说、示范训练、脚本同步、甚至脚本阅读等教学活动,来降低任务难度;相反,若语言输入材料相对较为容易,则可以提高任务目标,设计要求较高的口笔头总结汇报等输出目标来提升任务难度;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输入材料必须适宜用于当前学习阶段的主体学习策略训练。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主要通过学习策略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视听理解、笔记、记忆和口笔头表达等语言技能,要求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之后,再经过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强化操练,最后达到多种学习策略的自然和灵活应用;第四,要不失时机地适量安排一些有利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和信息技术培养等有关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题材。学习策略理论的有关研究表明,认知策略与学习者的学习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