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研究各位老师:大家好!接受周宏老师的命令,我来给大家进行一次关于课程标准下史料教学做法的培训,为了便于大家对史料教学的理解,周老师又让我加上案例。周老师对这次培训注入大量心血。首先请大家感谢周老师!关于课程标准下的史料教学,我关注此问题开始于2006年,那年我要参加一次赛教,就用了这个方法。真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开始2007年,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两个与史料教学相关的课题,形成了一些自己对史料教学的看法,其中有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和大家一起使它更加完善。下面就为什么做史料教学,怎样做史料教学,和史料教学案例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史料教学与案例研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关于课程标准下的史料教学问题。史料教学界定史料教学的产生背景史料教学现实意义史料教学案例分析史料教学实施建议史料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史料的来源与选择史料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你我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可能实际的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和教学经验比理论知识多一些,甚至在一些培训会上也有老师也对我说“何老师,我们对理论不感兴趣,就就讲些实际的,我们一看就能操作的”。这位老师还是关注教学的,要不然就不这些话了。但是,我首先声明,我对“史料教学”不成熟,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自己的看法,需要我们共同使她完善。我们不能“只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咱们陕西有句老话说得好“方向不明干劲大,点子不清主意多”。说的就是不抬头看路,盲目行动的人。所以我们还是的看看理论。一、史料教学界定见大屏幕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得出相关结论,验证历史教学观点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从这个概念上来看,史料教学一种历史教学手段,就是史论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看来,这种教学手段并不新颖,但是,正是这不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国际国内都经历了起起落落,落落起起。二、史料教学的产生背景史料教学是一个传统而古老的历史教学手段,我们古代的历史教学用的就是这个手段,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在治学与教学中也采用的是这个手段,历史是什么?用哲学的话讲,她是存在于意识之后,认识之前的客观实在。既然是客观实在的,就有史实的存在,没有史实,就剩下干巴巴的说教。历史教学失去了史料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历史属于验证主义,使用的基本哲学方法是归纳法。如果没有了史实,我们如何归纳。这样历史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有时候,就是这些看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有时就会眼睁睁犯错误。史料教学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出现了波折,甚至有一个时期被放弃,使历史教学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历史课变成了灌输政治思想、历史史实。以至于让我们的历史学科被有些人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称我们教历史的人为“历史掮客”。2让我们历史老师的战线沦陷了,让我们教历史的人被道德沦陷了。当然这是特殊时期。但是国际上史料教学也一度沦陷了阵地,直到历史教学下滑时,才被重新拾起。20世纪50、60年代,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的局面以及美、苏争霸的态势,美国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校教育也被期待着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效能。而在一片改革的呼声中,历史科作为英国的一门独立科目的地位正在发生动摇,据一项教育调查显示,英国历史科教育表现堪忧。被调查的近万名学生多半感到历史科没有什么重要性,而且是非常无趣的一科。在他们认为“有用而有趣”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敬陪末座,而在“无用且无聊”的科目排行榜中“历史”则高居榜首。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科十分无聊,而且对他们的生活和日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助益,因此修读历史课的兴趣日益低落,这就造成了历史科的教育危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稚勇这些情况与我们今天历史学科遭遇的尴尬是一致的,那么英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大家看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modeofenquiryapproach)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史料被引入教学之中。一些历史教师让学生通过史料感受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评价证据,分辨“事实”与“说法”的差异,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想象来理解以往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学生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一些一手或二手的材料,彼此讨论、解答问题,判别史料、尝试重建历史,在课堂中进行“做历史学家”的“活动”。一时间,运用史料的历史教学在教育界倡导的“活动教学”的风潮下积极开展起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稚勇这样做效果如何,是不是走出了危机?英国为此进行了改革,其表现之一是十分重视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此项改革坚持数十年,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与社会的赞同,而且使英国的历史科教育彻底摆脱了危机。当英国摆脱危机后,这个成功经验迅速的在世界其他国家推广开来,我国此时也正值90年代末期深化改革。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由于国际上史料教学的展开,改变了历史教学危机,我国此时也开始了引进并重新拾起史料教学。但是开始也是悄悄的变化,它并没有首先出现在当时教学大纲里,而是产生在当年的教学指挥棒高考中。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高考中悄悄的出现了“材料阅读”题。2004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引入了史料教学,但是说的不明确,细心地老师就会发“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话”201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史料教学首先,《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课标》第三部分的“内容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史料教学。再次,《课标》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也明确提出史料教学的重要。例如,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3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我们学习了史料教学产生的背景。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做史料教学。史料教学的必然性——现实的必然要求(1)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若干年后,我们教的基本史实可能被忘却,但因网络在,随时都可以找到,便于重新识记。但是不能忘却的是史料分析的方法,只要有这个方法在,他就不会形形色色的歪曲历史所迷惑。这才是历史教学根本使命所在。(2)历史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明确提到: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现实因素——中高考的基本题型。我们目前中高考历史试题,没有一道题不是以史料为依托。史料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根据史料提炼有效信息能力;对史料进行分析理解能力;能根据史料提供的信息点,迁移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构成答案的能力具有不可替带的作用。史料教学的紧迫性——历史老师的尴尬2013年陕西中考历史平均分18.332014年陕西高考历史平均分45.46由于成绩差,我们不得不面临同事、学校领导、家长的指责与不理解。历史老师的困惑——命题不在书中——命题原则“命题不囿于教材”学生的厌学——怎么努力背,都是没成果,反正都是蒙,学不学一个样。政治老师的责备——你们历史学科拉了政史合卷的腿,跟你们一张卷子,还不分开计成绩,倒了八辈子霉了。领导的责备——给你们一周两节课的课时,成绩还考不过体育,综合素质不开课,考的都比你们强。学生家长的不理解——我娃背了、记了,怎么不见成绩呢,现在的历史老师咋连书都不会教了。我们必须得认真思考:历史教学成绩提高被什么限制了?教师角度——走的太久,忘记了出发点。我们的老师教历史这么多年了,忘了我们为什么教历史。忘了我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是史实还是方法?若我们想清楚了,就应该回到史料教学的轨道上去。学生角度——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学生为什么史料阅读理解能力差,不是不动脑,而是我们老师没有培养这种方法和意识。要培养这种意识就得进行史料教学。说到这里,我们应经可以找出史料教学的意义了。三、史料教学现实意义1.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修习、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提高;3.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4.提升中高考成绩的必然选择既然史料教学这么重要,我们当前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史料教学呢?我们学生的史料阅读理解能力如何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原因在于我2012年曾经申请了一个市级课题《中学生历史阅读理解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我的调查结果。4对老师的调查——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个区76名教师)结论:我们知道错在哪里了,我们太需要史料教学了,我们太需要史料教学的方法和实施建议了。对学生的调查——教学质量中等及以下学校12所初中893名同学,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不会审题375读不懂材料207不会提取信息341做题次序不对402不会迁移教材知识232不懂关键词含义435…………不敢列举了,我当时发现这些调查数据后,不敢再给各位老师展示了。我们有些老师会坐不住的。这说明什么,我们需要史料教学。我们的学生需要史料教学,非此不能克服这些问题。我将倒查结果汇总,不以表格形成呈献给大家,我们看看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学生了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这将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不会审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词限制项,要么对问题回答不完整,要么答非所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核心论点,回答问题出现偏差;阅读材料不能抓住材料中的所有有效信息,回答问题不完整;做题习惯差,总是先看材料、后看问题,结果看完问题忘了材料,又得重读,时间紧张;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有漏洞,不能与材料信息点有机结合;材料的对比、分析能力差,不能掌握对比分析的一般方法;对材料观点的评价能力差,初中学生不能做到一分为二的评价,高中学生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评价;由于不能获取材料中心思想、核心观点和对材料信息不能完整的获取以及教材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和知识漏洞,使学生不能或不能很好的完成史论结合类型的问题;对于探讨材料启示类的问题学生则因为不能对所有材料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不能言简意赅的回答出核心启示……。阐述了问题,等会我将会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到此为止,我说了这么多史料教学的好处,那么有没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案例,可以供我们参考呢?请大家看一课,这是2008年我作为“阳光师训”讲师时在阎良上的一节公开课。01020304050607080对史料教学的认知知道史料教学不知道史料教学知道但认为学生的水平低学不会知道并开始进行知道但不知怎么做5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西安市西城中学何高峰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承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而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宋的经济发展是两宋社会生活丰富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本课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第二部分两小标题介绍了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以及商业繁荣的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逐步引导——个别点拨——形成结论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