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保护与发展规划1规划性质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域规划国土整治规划水源涵养区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大地景观规划政策研究与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功能区规划非法定规划2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排斥关系融合关系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哲学关系与技术关系能动关系与被动关系:观念、技术、管理、配置(组合与循环)度的把握:平衡、和谐,承载力承载力从学术研究转向政府管理,城市规模以承载力为依据。3景源与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风景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可以利用但又不能过度利用,智慧利用(专家、领导、百姓)环境容量与资源承载力、游憩容量4生态系统整体观:上游与下游、山上与山下层次观:大流域与小流域,大沟与小沟,大生态与小生态动态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适度的人工干预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4.1生物、环境与生态学EcologyandEconomyeco,住所、处所生态学是分析生物如何“经济地”安身立命,经济学是探索人这种生物如何经济地活下去;生态学是探讨自然界的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生态学;基本问题:环境怎样决定和塑造了生物,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具有怎样的改造作用;出发点:生物需要怎样的资源和环境、如何获取相应的资源支持和环境保障,以维持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生态智慧:协同进化、共同发展。人不在自然之外,也不在自然之上,而在自然之中,要寻求一种使整个生命共同体保持和谐与稳定的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认为生态学同经济学唱反调,被认为是一门“限制性”的学科,与现代发展观、现代社会生活价值观相冲突。揭示了科学的人地关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存在中尺度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的现象:在自然界可接受的范围内,人类的干扰行为是不会导致环境衰退的。很小的和局部的干扰有时可能产生积极的后果,如在森林中,局部小范围的砍伐或森林倒木形成的林窗内,生物多样性反而比森林内更为丰富。超过一定范围和规模,干扰对生物的不利影响就显示出来,生态环境自我恢复潜力大大下降,达到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进而走向灭亡。生态学研究表明:收获量为承载量一半时,人们可以永远地获得这个产量,称之为最大可持续产量。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生物、一个环境因素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保护了被保护对象所在的生态系统,才能进行长远的保护。如湖泊保护中只保护“核心的”水体,不保护其中非核心的河道、湿地,不能从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角度进行系统保护,最后这些受保护的核心部分---湖泊也程度不同地消失了。在地球地质历史上,不同地质年代主宰地球环境的生物种类是不一样的,如侏罗纪是恐龙王国的时代,任何物种主宰地球环境的时间尺度都达到了数千万年,而人类至今也只有数百万年,成为影响这个星球的主要力量只能从农耕文明数起,只有万年左右,真正成为地球环境的主导力量如果从工业革命以后数起,仅仅只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这个星球已经被人类糟蹋得不成样子。支持和维系我们发展的大量生物在亿万年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中保存了下来,但在我们人类数千年的干扰和破坏中却已相继离去。创造性地运用生态学原理,探索并设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推动生态工程、生态恢复、生态经济、生态设计、产业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人类社会创造一个积极的应用生态学5生态问题的特点积累效应E1放大效应E2滞后效应E4空间转移效应E5目标研究6规划方法生态现状评价问题辩识战略取向管制策略发展对策空间布局规划流程6规划方法目标排序法:满足保护目标前提下的发展规划,水源、粮源、景源保护,划定范围与边界;生态单元法:以流域生态系统为基本的规划对象,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统筹协调发展;指标协调法: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人口指标体系,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村镇用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协调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6规划方法规模界定法:人口规模、村镇用地规模、基本农田规模,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以小康水平人均耕地为依据(生活与生态),镇规模以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目标为依据;空间布局法:大沟集中,小沟分散;大生态定体系,小生态定规模;工业集中园区,农业开发园区;融合的资源利用分区;系统集成法:广度与深度,战略与战术,理念与技术;人口、产业、居民点、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的整合;多学科合作与专题研究法SWOTS法调查法7问题辨识发现问题:调查、座谈、咨询分析问题:科学方法真问题与假问题实问题与虚问题8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总战略与子战略中长期战略与近期行动计划9生态化基础设施总结人口:总体与分布土地:利用方式产业:循环经济居民点:规模与形态空间布局:集中与分散技术:承载力的动态性管理:承载力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