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大基于网络的课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刍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层电大课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刍议乐山广播电视大学杨凤林周晓琼【摘要】由于基于网络课改课程教学涉及环节多,参与课改的基层电大老师远程教学技能差、责任心不强,学员缺少学习主动性等原因,导致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在实施中存在教师工作不到位、学员作业不认真等问题。为此,作者运用管理理论,结合本校该项改革前期实践,创设了基于网络的课改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实现了“教管合一”,减少了课改管理角色和管理环节,提出了“熟悉课改要求、强化师生培训、加强形成性考核管理、注重沟通联系,重视考前演练”的具体措施,以确保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实践效果较为显著。【关键词】基层电大网络课改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远程教育发展已由对规模的关注转为对质量的重视,而质量的关键,是教学过程是否落实。中央电大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正是基于此而进行的有益尝试。如何落实该项改革,则是一项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就基层电大如何强化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下文统一简称为“课改”)教学过程管理作一探讨。一、中央电大课改课程教学管理运行模式中央电大开展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环节构成,前者通过“形考平台”完成,后者通过网上考试系统进行。其教学运行实行中央、省、市电大三级管理。中央电大管理员负责学期课程开设,授权主持教师和省校管理员具体操作;主持教师负责设置学习周期、任务计划和发布任务;省校管理员授权责任教师和教学点管理员,查看学生任务完成及教师评阅情况;责任教师调整学习周期、授权评阅教师,查看任务完成及评阅情况;教学点管理员负责建立班级,授权导修主任,查看任务完成和评阅情况;导修主任负责分组,查看学员任务完成情况,添加辅导资料;评阅教师负责评阅作业;学员自行选课,完成作业,并及时查看教师评阅信息。二、课改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一)主要问题1、参与改革的部分教师工作不到位首先,部分导修主任不清楚课改要求,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思路实施管理,缺乏对学员学习方法的引导和作业完成的及时检查;对人数少未开课的课程,基本没有学习过程的监控。其次,部分课程辅导教师引导不到位。在首次课程导学时,没有对学员予以方法引导,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与“考”完全分离。再次,部分课程辅导、评阅教师间沟通不够。表现在两种角色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担任时,彼此缺乏交流,导致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缺少针对性辅导。最后,部分评阅教师职责履行不到位。未按要求写作业评阅评价;未处理雷同作业。2、参与课改的部分学员学习不认真2首先,课改技能培训不重视。部分学员不重视课改技能培训,不参加或不认真参加培训,不清楚形成性考核作业提交程序,按想当然的程序提交作业,导致完成了作业却没能提交。其次,阶段性学习不认真。不按时完成阶段性作业,从而失去参加期末考试资格。再次,课改形考作业应付了事。部分学员通过抄袭或求助网络寻找答案的方式完成形成性作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文字教材,学习过程流于形式,背离了课改初衷。(二)深层原因1、管理方面的原因实践中,基层教学点的该项工作由课程管理员、导俢主任、课程辅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实施过程管理与教学,分工细,环节多。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工作的“肠梗阻”现象产生。2、师生方面的原因参与课改的学员多数是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学习目的多元化。部分学员只为文凭而来,受社会浮躁习气影响,学习懒散,纪律松弛;部分学员远程学习技能差,网上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难度;部分学员以临场发挥方式对待课改课程学习,抱着侥幸心理参加考试,甚至寄希望于抄袭作弊。参与课改的基层电大部分老师,网上教学技能较差,专职教师普遍“身兼数职”,工作头绪多;兼职教师仅是兼职而已,如果对教师的管理不到位,那么,教师导学就很难到位。课改课程形考作业①分多次、多阶段、多种类测评,其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要求参与课改的学员必须按时准确地完成,老师及时评阅、讲评,达到使学员拾遗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并内化之的目的。而课改管理及师生的现状,却很难达到上述要求。三、强化课改教学过程管理的实践探索行为科学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实体是人的行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联系;要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达成平衡”②。他在此强调了组织和人的协调问题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市级电大与教学点、导修教师、评阅教师、学员间的协调问题,是落实课改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结合课改管理和师生实际,我们初步形成了课改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图,并在实践中运用。教学点管理员(市校责任教师)导修主任(课程管理员)评阅教师(课程辅导教师)学员授权检查评阅提交桥梁纽带分组检查作业建班、添加学生检查作业3该流程图实现了“教管合一”,简化了管理环节和步骤。1、教学点管理员与市校责任教师合一。课改,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深化教学改革,夯实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责任教师担任教学点管理员,即教学点管理员与市校责任教师的合一,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助于改革目的顺利实现。2、导修主任与课程管理员合一。课改中,导修主任兼具课程管理员职责,既负责为学员注册、建班,检查作业完成等导修主任工作,又承担着联系学员、督促学员等课程管理员职责,更能有效地落实学习过程。3、评阅教师与课程辅导教师合一。课程辅导教师兼具评阅教师,既能及时评阅作业,履行评阅教师职责,又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提升课程辅导质量。在流程图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如下工作:1、强化师生培训。强化网上教与学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别培训、交流讨论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培训,为顺利推进课改工作扫清技术障碍。集中培训:除组织教师参加省校课改教师培训外,市校还集中开展网上培训,教学点进行岗前培训,要求教师熟悉课改要求,明确各自职责;每学期期初召开学员培训会,让学员了解形考改革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弄清要求。个别培训:市校责任教师通过QQ群或电话,与教学点老师进行经常性互动交流,解答课改工作难点、疑点;同时,开设了课改课程QQ群,在群里与学员进行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交流讨论培训:市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对课改工作开展讨论,分享经验,商讨解决问题措施。2、注重过程管理加强检查督促。每次作业完成时间即将结束时,市校责任教师逐个检查并通报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环节教师履行职责;导修主任经常查看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发布和反馈信息,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课程辅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及时解答学员疑难问题,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强化沟通联系。各职能老师之间加强协作,及时互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共同督促学员按时完成作业;学员之间互相交流,互助学习。3、重视考前模拟考试演练。教学点认真组织课改课程期末模拟考试,增强学员网上应考技能,为学员期末终结性考试中顺利过关打下良好基础。四、抓实基于网络课改教学过程管理的实践效果课改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图在实践中试行后,取得了一定成效。转变了师生观念,促进了网上资源的运用,深化了教学改革,提升了作业完成率和课程考试及格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一)转变了师生观念实践中,教师为适应改革,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网络平台的交流互动方式,注重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学员也改变了“平时不学习,期末赶作业,考试抱佛脚”的不良习气,逐渐养成了阶段性学习、检测、再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习主动性。4(二)强化了教学过程课改任务的实施,需要基层电大老师对学员施以具体的网上指导,需要老师经常的督促检查和评阅;需要学员学习教材,查阅资料,参加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答疑教学活动;要求学员互助协作学习讨论完成任务等等。而教管合一的实施,为落实上述各环节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教学过程真正落到了实处。(三)加强了师生联系教管合一中导修主任、课程管理员的合一,课程辅导教师与评阅教师的合一,为学员提供的针对性较强的导学辅导,及时了解并协助解决学员学习中的困难,督促学员按时完成任务,等等,密切了老师与学员的联系,增强了网上教学的效果。(四)提升了教学质量教管合一的实施,简化了管理环节,明确了各自职责,从而保证了基于网络的课改各环节工作、诸如每次作业的检查督促、评阅讲评,有针对性的辅导等落到实处,夯实了课改教学和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质量,提升了学员形成性作业的完成率和及格率。(见下表)乐山电大学生2007——2008年课改部分课程形考成绩统计课程时间语言学概论商法小企业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总人数及格率(%)平均分人数及格率%)平均分人数及格率%)平均分人数及格率%)平均分人数及格率%)平均分07春13777625927917537007秋11827481868117947451007211466608春4100852396812191734506218486508秋6100874496871191771110073225068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校08春学员课改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与08春的相比较,各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均有较大变化。如08秋《商法》课程期末考试及格率为96%,平均成绩为87分,07秋的相同指标为86%和81分。【注释】①课程形考作业,是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的简称②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P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2003年5月第三次印刷【参考文献】[1]谷战涛.对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2]王剑华.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3]黄霖.远程教育管理概论.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8.6[4]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P1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2003年5月第三次印刷作者简介:杨凤林女49岁乐山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教学处处长副教授周晓琼女28岁乐山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助理讲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