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2、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认识。3、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推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4、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5、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6、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7、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8、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9、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10、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两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处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11、视觉感受野:指视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他们收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视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特征觉察器: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仅对呈现在视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这个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12、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继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知觉重要特性称为知觉恒常性。-2-13、模式识别: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模式识别。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延续性与顺序性的直接认知。运动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知。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中,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由此引起的知觉称为似动知觉。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错觉。1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从发生上讲,随意后注意来源于随意注意,从性质上看,它又高于有意注意。15、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讲,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遗忘:是指识记过的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情境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陈述性记忆: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16、前摄抑制:前面学过的材料可以干扰对新材料的学习与保持。倒摄抑制:后学的材料可以干扰前面学过的材料。17、内隐记忆: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出来。这种记忆现象称之为内隐记忆。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时的记忆叫外显记忆,也可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18、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时间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3-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基本特点。概念:是指某类事物的概括。它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词语表现出来。概念形成:也称概念掌握、概念学习等,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人工概念:指认为地在程序上模拟真实概念的概念,它可以简化概念研究的进程,控制研究的变量。推理: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从事某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现象叫酝酿效应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利用跟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地解决一个问题时,在已存贮的信息基础上,进过独立地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过程。图式:是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是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关于当前时事件信息的结合。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权利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和亲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双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一种目标时,就产生双避冲突。趋避冲突:这种矛盾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这一物体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趋避冲突常常表现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有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4-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色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练习曲线:是用图解的形式来表现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有三种形式:一种表示练习次数与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的关系,第二种:表示练习次数与错误量的关系;第三种练习次数与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关系。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练习成绩一时性的停顿现象。技能的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影响。迁移是指个体已获得的知识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学习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正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负迁移: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智力:专指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体有目的、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气质:是人格的一个部分,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影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他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性格:是人格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它是人格的主体。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式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次要特质:是指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固着:对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分限制,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认知风格:是指个体所偏爱是哟个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5-普通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1、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系统与脑的出现。(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人的心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里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其作用。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行为来客观地研究人们的心理活动。(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一个特征。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2、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答:(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生理心理学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心理学家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研究问题:脑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研究方法: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等。(2)行为主义的研究: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行为主义强调,认识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探索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可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