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设计(5)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单元第五讲记忆教学章节第一节记忆概述第二节记忆测量第三节记忆的组织第四节遗忘第五节记忆系统第六节记忆品质和知识巩固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记忆的特点、规律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掌握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和策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忆方法和策略教学难点: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六章记忆引言•记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记忆有没有规律?•记忆究竟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存储与加工信息的?•人是如何加工与处理刺激信息的问题?•为什么已经记住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遗忘?•记忆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把学习的东西进行合理组织,即如何记得牢固?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2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过去经验是指: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在人脑中的保持,以后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重新得到恢复的,在人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与体验的保留和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记忆包括“记”和“忆”的过程,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与保存经验的完整的心理过程。(一)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二)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三)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是已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称为再认。二、记忆过程(一)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内隐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它并不在乎识记信息过程中是否有意识的参与。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过程(二)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用语言传授的特征,即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陈述出来。2.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中主要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它们是经过个体由观察学习与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的记忆。(三)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31.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3.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5.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记忆机能定位观点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的中枢、听觉记忆的中枢、语言记忆的中枢和运动记忆的中枢。二记忆机能整体观点记忆在大脑中是整体活动。三突触生长观点当刺激持续作用就会使神经元的突触发生变化。四记忆分子观点记忆经验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借助核糖核酸(RNA)来传递遗传信息。第三节记忆测量记忆力以及记忆效率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测量。记忆测量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一回忆法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量/原来学习的项目量100%二再认法保持量=(认对数-认错数)/呈现材料的总数100%三节省法保持量=(初学时间或次数-再学时间或次数)/初学时间或次数100%四重建法在记忆测量中,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4第四节记忆的组织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是一个主动的信息接受器、加工器和提取器。记忆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以及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方面,并提出了记忆信息表征与记忆的组织模型:主要有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一、层次网络模型层次网络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奎利恩(Collins&Quillian)在1969年提出的语义记忆储存网络模型。语义层次网络模型二、激活扩散模型柯林斯和劳福特斯(Collins&Loftus)在1975年提出了语义激活扩散模型。5激活扩散模型第五节遗忘一遗忘的概念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经过重新学习则不能再行恢复的现象。二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遗忘规律是:(一)先快后慢。(二)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三)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6三遗忘的原因(一)记忆痕迹衰退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这种说法接近于常识,容易为人们接受,因为某些物理的、化学的痕迹有随时间而衰退甚至消失的现象。(二)干扰抑制说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抑制理论与记忆衰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记忆痕迹并没有从头脑中不消失,只是由于相互抑制而造成了遗忘。干扰抑制分为两类: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7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或抑制作用越大。2.倒摄干扰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对于不同内容材料的学习要进行合理安排,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同样在学习某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前摄抑制干扰和倒摄抑制干扰。四动机性遗忘说动机性遗忘说又称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个体会把一些痛苦经历压抑到潜意识领域里而导致遗忘。遗忘是维护自我、自信的动态过程,以避免生活中的痛苦记忆而引起焦虑、羞耻感或不安等,这种难以回忆的经验,既不像记忆痕迹衰退理论所说的是痕迹的自然消失,也不像记忆干扰说所述的由于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所造成的抑制,但通过某种方式,例如催眠或自由联想等,能够恢复被压抑的记忆,如果能消除人为的压抑,消除记忆材料与消极情绪之间的联系,那么遗忘现象就可能被克服。(四)线索依赖性遗忘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因为检索线索困难所致。图尔文(E.Tulving)将线索依赖性遗忘和痕迹消退说做了重要的区分,遗忘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消失了,这是痕迹消退说的观点。另一种可能是信息仍存储在记忆系统里,但一时不能被提取出来,这是线索依赖性遗忘。第六节记忆系统在记忆过程中,从信息输入到信息提取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不同,对信息的编码方式也不尽相同。根据这些特点,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可以用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表示:8三种记忆信息加工与存储模型一、感觉记忆(一)什么是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二)感觉记忆基本特点:第一,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第二,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4秒。第三,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二、短时记忆(一)什么是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与感觉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短时记忆是信息在感觉记忆之后的高一级加工水9平阶段。(二)短时记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人类记忆广度为7±2,即5—9个组快,其平均数为7。组快是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组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是加工处理信息材料的意义单元三、长时记忆(一)什么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长时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保存着个体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长时记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第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够按时、日、月、年乃至终身。(二)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它们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1.表象编码:人对信息的意义编码形式之一是表象编码,它主要是加工处理非言语对象和某事件的知觉信息2.语义编码:语义编码是按言语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的,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方面的信息第七节记忆品质和知识巩固一、记忆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10(四)记忆的储备性二、知识巩固(一)记忆术(二)正确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3.复习方式多样化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6.掌握复习的“量”11作业设计: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