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11目录1前言................................................................11.1课题的来源........................................................11.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1.3设计的思路及解决的主要问题........................................32机床总体设计.........................................................42.1工艺方案的拟订....................................................42.2确定切削用量......................................................52.3机床尺寸联系总图的确定............................................73机床的电气控制部分设计.............................................103.1机床的控制要求...................................................103.2机床控制方案的确定...............................................113.3机床主电路的设计.................................................123.4PLC控制部分硬件的设计............................................133.5PLC控制部分软件的设计............................................183.6操作面板的设计...................................................204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谢.................................................................23附录.................................................................24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1111前言1.1课题的来源本课题来源于江苏高精机电设备装备公司,是对后制动板三大孔机床总体设计及电气控制部分设计。首先设计机床的总体结构,然后通过控制方案的选用,选择PLC控制来实现机床主轴、夹具、滑台之间的调整和整机循环动作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化装置已在工业控制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灵活通用、易于编程、维修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将PLC技术应用于组合镗床,使该机床实现了除装卸工件以外的全部自动循环过程,避免了过去由于大量使用继电器带来的种种缺点,改善并提高了控制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公司的组合机床选用PLC控制而不是继电器控制,因为PLC的控制与继电器的控制有以下不同之处:1、控制逻辑继电器控制逻辑采用硬接线逻辑,利用继电器触点的串联或并联,及延时继电器的的滞后动作等到组合成控制逻辑,其接线多而复杂、体积大、功耗大、故障率高,一旦系统构成后,想再改变或增加功能都很困难。另外继电器触点数目有限,每只仅有4~8对触点,因此灵活性和扩展性很差。而PLC采用存储器逻辑,其控制逻辑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即可,故称“软接线”。其接线少,体积小,因此灵活性和扩展性都很好。PLC由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因而功耗较小。2、工作方式电源接通时,继电器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同时都处于受控状态,即该吸合的都应吸合,不该吸合的都应受到某种条件限制不能吸合,它属并联工作方式。而PLC的控制逻辑中,各内部器件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中,属串联工作方式。3、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继电器控制逻辑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连线较多。触点断开或闭合时会受到电弧的损坏,并有机械磨损、寿命短,因此可靠性和维护性差。而PLC采用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体积小、寿命长、可靠性高。PLC配有自检和监督功能,能检查出自身的故障并随时显示给操作人员,还能动态地监视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为现场调试和维护提供了方便。4、控制速度继电器控制逻辑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触点的开闭一般在几十毫秒数量级;另处,机械触点还会出现抖动问题。而PLC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属无触点控制,速度极快,一条用户指令的执行时间一般在微秒数量级,且不会出现抖动。后制动板三大孔粗精镗机床总体设计及电气控制部分设计25、定时控制继电器控制逻辑利用时间继电器进行时间控制。一般来说,时间继电器存在定时精确度不高、定时范围窄,且易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时间调整困难等问题。PLC使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做定时器,时基脉冲由晶体振荡产生,精度相当高,且定时时间不受环境的影响,定时范围一般从0.001S到若干天或更长;用户可根据需要在程序中设置定时值,然后用软件来控制定时时间。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知,PLC在性能上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特别是具有可靠性高,设计施工周期短,调试修改方便的特点;而且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维护方便。正是基于以上优点,PLC控制系统正在逐步地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1.2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机械制造中,对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工件,许多工厂采用通用机床进行加工。由于通用机床要适应被加工零件形状和尺寸的需要,故机床结构一般比较复杂。不仅如此,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由于只能单人单机操作,一道一道工序地完成,所以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工件的加工质量也不稳定。组合机床是以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按工件特定形状和加工工艺设计的专用部件和夹具,组成的半自动或自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式,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由于通用部件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能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因此,组合机床兼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电机、仪器仪表、军工及自行车等轻工行业的大批大量生产中,并可用以组成自动生产线;在一些中小批量生产中,如机床、机车、工程制造业中也已推广应用。以下是PLC的发展历史:起源: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盐城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20113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PLC技术发展呈现新的动向:a:产品规模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大:I/O点数达14336点、32位为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储器、扫描速度高速化。小: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增加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b:PLC在闭环过程控制中应用日益广泛;c:不断加强通讯功能;d:.新器件和模块不断推出高档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处理速度外,还有带处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远程I/O模块等专用化模块;e:编程工具丰富多样,功能不断提高,编程语言趋向标准化有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编程器及编程软件,采用梯形图、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亦有高档的PLC指令系统;f:发展容错技术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g:追求软硬件的标准化。1.3设计的思路及解决的主要问题设计思路:本课题是后制动板三大孔机床总体设计及电气控制部分设计,首先根据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选用总体方案,绘制机床总体联系图,然后将选择PLC实现机床主轴、夹具、滑台的调整和整机循环动作控制。拟解决以下问题:a.确定机床总体结构方案;b.根据机床的总体电气控制要求,绘制机床总体电气分布图;c.按照仪表面板要求,进行操作台面板的设计;d.进行主电路设计,绘制控制系统的主电路电气控制原图;e.选定PLC的型号,分配输入/输出点,绘制PLC输入/输出端子接线图,绘制PLC伺服控制接线图;f.进行PLC编程,编制机床主轴、滑台、夹具的调整和整机循环的动作程序。通过这次设计达到:机床运转平稳,控制动作准确、可靠,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便于维修;通过学习与设计,使自己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后制动板三大孔粗精镗机床总体设计及电气控制部分设计42组合机床总体设计组合机床是按高度集中工序原则,针对被加工零件的特点及工艺要求设计的一种高效率专用机床。2.1工艺方案的拟订制订工艺方案是设计组合机床最重要的步骤.为了使工艺方案制订得合理、先进,必须认真分析被加工零件,深入现场全面了解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部位、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技术要求及生产率要求等,总结设计、制造、使用单位和操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从而确定零件在组合机床上完成的工艺内容及方法。2.1.1设计内容及依据课题来源于江苏高精机电装备公司。为保证对后制动板进行镗孔加工,需设计一台多工序组合机床。主要完成机床的总体设计及电气控制部分设计。后制动板的材料为HT200,硬度为HB170-220,主要为对后制动板的三大孔粗精镗,控制对象为机床的动力头、两个进给滑台,采用伺服系统,控制方式为日本的三菱PLC控制器。生产规模:大批大量生产。2.1.2技术要求a.机床整体布局要合理,美观,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便于维修;b.机床应运转平稳,控制动作要准确可靠;c.保证各动力头部件由电气控制;d.用对电机进行控制,实现滑台快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