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复习《经济生活》考点分析教案学案之十一2008年高考政治基础复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十一)一、考点展示一、【考点展示】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考点有: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考点有: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二、材料分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跨度达50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2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材料一: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由此看来,小康概念源远流长。那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什么新的含义呢?材料二: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之家”、“小康的国家”。到了1984年3月25日,他在会见另一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又把这种“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他还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后来邓小平又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设想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就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材料三: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三、考点整合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表现(①总体上P100、②微观P100、③宏观P101)、(1)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2)总体小康的特点P10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总体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3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注意拓展1、就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来看,我们已经完成第一、第二步,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课本P100):(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过渡到,部分向。(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所谓最终产品,是相对于中间产品而言,是指直接进入消费领域不再转化其他产品的产品。2、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典型事例【例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C)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例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7.86%,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由此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C)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特点):P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经济建设目标P102:4个方面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4(3)全面小康建设过程的特点:P10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注意拓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1)时间:本世纪头20年,2000—2020年。(2)全面小康的表现:(3)全面建设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目标:第一,在和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番,明显增强。第二,基本实现,建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的经济体系。第三,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第四,比较健全,比较充分,家庭财产,人民过上的生活。(4)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例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A)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例4】(不定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BD)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B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根本扭转D.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基础知识复习《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二十二)一、考点展示1、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主要考点有①科学发展观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2、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要点有: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5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二、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2)科学发展观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①科学发展观的主旨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优化产业结构④统筹城乡发展⑤统筹区域发展讨论思考: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2.这种GDP的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P103考点分析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片面发展经济的后果)6这一材料说明,单从GDP来看是经济增长了,社会财富却没有相应增加。这种GDP的增长,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