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答案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一)1.D(A“发”读“fà”;B“稔”读“rěn”;C“稽”读“jī”;“臧”读“zāng”。)2.C(A“迷”“谜”;B“暇”“瑕”;“璜”“潢”;D“裹”“果”;“奈’’“捺”。)3.D(A中“积聚”可改为‘积淀”;B中“齿冷”的意思是“耻笑”,显然不能和“心寒”连用;C.中商榷”一般常用于学术性较强的问题,此处可改为“协商”。)4.C5.A6.B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1.B(A“载”读zài;“曳”读“yè”;C“肱”读gōng;D“隽”读juàn;“与”读yù)2.D(A“溶”为“融”,“减”为“简”;B“察”为“查”;C“代”为“待”,“妆”为“装”,“磬”为“罄”。)3.B(A中“为”应为“对”;C中“或者”应为“还是”;D中“了”应去掉。)4.D5.B(休养生息: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休养,休息调养;生息,人口繁殖。)6.D7.D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三)1、A:B祗qí;C处chù所;D量liàng体裁衣2、C:A引吭高歌,藏锋不露;B.嬉笑怒骂,纵横捭阖,迫在眉睫;D.兴利除弊3.C4.B5.B6.C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四)1、D(A.冗rǒng;B.碣jié;C.粳jīng)2、C(A.震一振,炼一拣;B.像一相,脂一诣;C.佣一俑;D.拙一绌,竟一竞)3、C(声名鹊起是成语。置疑:怀疑,用于否定;质疑:提出疑问。富裕:指财物充裕;富余:足够而有余。)4、B(A.“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C.“忍俊不禁”与“笑起来”重复;“望风披靡”形容军队丧失斗志,老远看见对方的气势就溃败了。应改为“望而生畏”)5、C(A.指代不明;B.缺主语,可删去“由于”;D.前后对应不当)6、C(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的顺序)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五)1.B2.D3.A4.D5.A6.B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六)1.A(绌chù仃dīng)2.D(和蔼天崩地坼戳穿墨守陈规档案)3.B(腐败指行为堕落,腐化指思想行为变坏,句中指坏现象面不是变坏;敞开、打开均可以;避免是想办法使不发生,免除是免去、除掉,当然是指已经发生的,句中病入膏肓还没有发生;显露为明显,容易看到,裸露是指没有东西遮盖,句中是指峰峦显而易见了。)4.C送久想得到的书,不属于“雪中”——别人急需的时候;语意相反;与句又不搭配。5.D不存在递进关系;语序为“他对这个小镇”;“凡是…不少”不搭配,为“凡是…都”。6、C音韵和谐,语义连贯。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七)1.B(儆jǐng,横hèng,订dìng,作zuō)2.C(传诵,叠韵,就绪,潦草,风毛麟角,杨柳,心浮气躁,义不容辞,英雄辈出,编纂)3.D(法制是名词,法治是动词;电讯是消息、信号,电信是传播方式;导致多用于贬义)4.A(换“休戚与共”为“息息相关”;无所不为用于贬义;无可厚非换为无可非议)5.B(“既然……但是”换“既然……那么”;增加换增强;“晋文公……成为强国”不搭配。)6.D(“这疼痛也是我的”与“这歌声却独不是我一个人的”语义照应,音节和谐;先谈幸福,后谈对幸福的感觉。)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八)1、C(“劲”读jìng)2、C(A项的“诘”为“拮”,B项的“濯”为“擢”,D项的“宵”为“霄”。)3.B(①处应突出“矫健、敏捷”,②处应突出稳固性,③处应突出其声音。)4.D(语义相反,应用“引以为戒”。)5.B(A项,下降用倍数不妥。C项,有歧义,“天津一中学生”是“天津的一名学生”呢,还是“天津一中的学生”呢?D项,第二、三、四分句缺少主语“我”。)6.A(第(1)句要关照下文“文短气长”,第(2)句要注意合乎逻辑。)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九)1.A2.B3.B4.C5.A6。B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1.A(B讷nèC溘kèD模mú2.B(A幻矢C赃韦D首驷)3.C(近义词的适用对象,内涵的深浅程度有异。)4.B(A“遐思迩想”是一种愉快的心理活动,本句话用‘追思回忆”即可。C“万籁无声”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寂静,在本句话中应改为“静无声息”。D“幡然悔悟”指改正错误,本句话的意思是开拓解题思路,应改为“骤然省悟”。)5.D(A应在句末加“与否”二字。B应将“具有”和“的意见”五字删除。C应将“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改为“学习与实践中”。)26.B((1)句①②的顺序是正确的,因为①是承接上文讲全局事物所形成的结果,②进一步涉及个别事物。(2)句应连接②,因为上下文都是用比喻的方法讲的,①最后点明了比喻的本体事物。)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一)1.B(A毗píC莠yǒuD曲qū)2.B(A陇鹜C揉畴D溯迭)3.D(近义词的侧重点不同。)4.D(A“独占鳌头”应改为“占有一席之地”。B“良莠不齐”,是指有好有坏,本句话指程度,应改为“参差不齐”。C“休戚与共”指在任何安乐艰难的时空都团结一致。本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之中共渡困难,应改为“同舟共济”。)5.C(A将“真”字改为“伪善”。B在“加强法制”之后加上“的办法”三字。D把“熟练”二字改为“广博”。)6.(1)D(因为本项开首的“无难事”,紧接上文认为作文“太难了”的说法。)(2)B(后半句讲的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而本项四句话构成正确的逻辑推理,是一个承接复句。)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二)1.D(相形见绌chù)2.B(其余A弊病C蜾蠃D急躁)3.C4.A(B重复,C不合事理,D“逢人说项”指替别人说好话。)5.C(A“归宿”名词,不能构成“所”字结构;B应该具体指出哪一天的气温为28℃;D语序不当。)6.B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三)1.D(其余A愈觉yùB濒危bīnC笨拙zhuō)2.D(其余A殒身不恤,B切磋,C提纲挈领)3.C4.C(A“上行下效”具有贬义,B“巧夺天工”改为“鬼斧神工”,D“差强人意”是比较令人满意。)5.D(A语序颠倒,B“在各种促销竞争中”不能修饰最后一句,C“起了独特的角色”动宾不搭配。)6.C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四)1.C(愦一聩guì一kuì”2.C3.C4.D(A.“仍然”跟上文没有联系,是多余的;B;“更加”应作“尤其”;C.“否则”跟上文的“要不是”相矛盾。)5、C(A.“不一定”语言虽简,但语意不鲜明;B.三处“工作”重复;D.“从头上”多余,“用右手”也可有可无)6.B(A.”对待的孩子”中的“的”多余;C.“屠格涅夫”跟“苏联”不相对应;D.句式杂糅。)答案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五)1.B(A.qìng—qǐng,廖一寥,C.pǔ一pú,覆一复,D.yīn-yìn)2.B(句中没有“始终”之意,应用“最终”)3.C(“鉴定”是“辨别真伪”之意,“启动”有“开始”的意思)4.A(B如出一辙”多指言行非常相似,多含贬义;C“改弦更辙”是比喻改变不适宜的或错误的方法或态度,这里指调整计划;D“望而生畏”形容不当)5.C(A“影响”跟“不高”不搭配,B“都能拍片”意思不明,D“明代修建的古建筑”有误6.C7.C(“一场大雨”跟两天不能衔接,排除B、D;A中“正好”与句意不合)8.C(从语意的连贯与陈述的对象前后一致两方面考虑)9.D(由山到水,由桥到石,句子对偶,音韵和谐。)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六)1.A(A,qī;B.缧一léi,其余lěi;C.晷一guǐD.悔、毁读huǐ;晦,诲huì2.C(A濒、霄、成;B.贻;C.铄、眈;D.覆)3.B(既要注意词义的差异,又要切合浯境)4.D(A“不绝如缕”含“时断时续”之意,与语境不合;B.“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含贬义;C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祸乱,有悖浯境。)5.D(A否定不当;B去掉“令人”;C去掉“可以”。)6.D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七)1、A(B.sàn——chǎn,zhé——shé,pàng——pán;C.mǒ——mò;D.shé——yì)2.B(①④句是存现句,表处所的介词短语作主语,介词删去更显得简洁;②③则不同,介词短语作全句的状语)3.D(“次品”是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赝品”是伪造的文物或艺术品;“五彩缤纷”的意思是色彩鲜艳繁多,比“五颜六色”更具美感;“无可辩驳”用于争辩的语境)4.C(A“面目一新”意思是样子完全改变,出现崭新现象,应为“耳目—新”;B“休养生息”指经过动乱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D.“莫衷一是”意为不能判定哪一个对,哪一个错,而句子中两项都对)5.B(A“美与不美”是两面,后句只有一面,未对应。C“带领”与之宾语不完全能搭配。D主谓宾搭配不当,应该是“职工对改革感到不适应”)6.D(①处的下一句强调的是“人的改革”,为衔接紧密,上句也应是“人的改革”强凋人的行动,而不是“改革的人”。②处前的分号恰把“改革”和“改革者”分为上下,所以②处应为“改革者”)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八)1.D(Apín—bīn;B.zhi—chè,guì—kuì;C.zhi—dié,biǎn—biān)2.A(A.陶——淘、事——是、耐——奈;B.搏——博、癫——颠;C.袒——坦、至——置;D.循——徇、辜——姑)33.C(A.“沾沾自喜”是贬义词,不能用它形容获得成功后的喜悦的心情;B.“鹿死谁手”指政权落在谁的手里,也指谁取得了最后胜利,其运用对象通常是竞选、比赛、格斗等,用于评奖活动殊为不当;D.“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不能形容一个人单独站着。)4.A(“收集”一般只有集中的过程,而“搜集”却是通过寻找、搜罗而把东西集中起来;“摸索”表示“经过实践,求得经验或寻找新的途径”的意思,而“探索”则表示“对事物进行研究、试探,寻出答案或寻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意思;“模糊”一般指物体形状不够清晰,有时也指对事物记忆不清,而“迷糊”通常指神智不清醒,根据上下语境和词的细微差别,当选A。)5.B(A.“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应为“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C.“聊尽绵薄”为谦词,不妥;D.“揭发”后应加“的”。)6.B(A、D两项中的两个分句的位置与上下文不相应;C、D中“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这两个概念与上下文不一致。)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十九)1.B(A声调不同,C悛读quàn,其余读qùn;D锲读qiè,其余读qī)2.B(A闻一文,C抒一纾,D座一坐)3.D(①“推托”意为推辞托付,不当,应为推脱,即推卸之义;②“盈利”即获得的利润,不当,应为“营利”即谋求利润;③“鉴戒”意为使人警惕的事情,不当,应为“借镜”即借鉴)4.C(A“娓娓动听”形容谈论动听,形容唱歌不当;B“急功近利”是急于求目前的成功和利益,这里应用“急功好义”;D“外强中干”不恰当,应用“色厉内荏”)。5.A(B力量就用在这方面所指不明,C“不幸”修饰“噩运”语义重复,D90%指什么,不明确,即便指雨,也应承“雨季”说下来)6.D(注意搭配:溪水一畅达,春风一爽利,马蹄一轻快,篝火一炽热)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十)1.D(A诞一涎;D恳一肯,kěn,qiè,嘎一戛)2.D(A.应改为“对于”B.表目地关系的“为了”不应该与表因关系的“所以”连用C.应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只是……而且是”)3.A(“启动”有开始工作的意思;“配置”是配备布置;“安置”是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境况”多指经济方面的状况;“境遇”除了境况还有遭遇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妥。)4.B(A.“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不能用来指“像亲兄弟一样”。C.“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与本句语义不合。D.“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用在这里是褒贬错用)5.A.(B.缺少主语,“抓举成绩”不能做第二分句的主语。C.搭配不当,“病人权利”不能和“改进和完善”搭配。D.不合逻辑,“学业负担”包含’‘作业负担”,二者不能并列。)6.B(AC两项与上句主语不一致,排除;D项与下句句意矛盾,排除)基础知识强化训练(二十一)1.A(Btí——dī;Cjué——jiē;Dqūqǔguā——gū)2.B(A怠——贷,B究——咎,全——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