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废水的理论分析及脱硫试验研究发布日期:2013-02-22浏览次数:45杨艺程阮复昌(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000)刘仁军肖乐业(萍乡庞泰实业有限公司,萍乡337000)炼焦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0.5%~1.2%的硫,其中20%~45%以硫化物的形式转入荒煤气中,形成气体杂质。这些硫化物如果不处理,不但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能引起设备的严重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因此,焦炉煤气在用于燃料和合成气之前必须进行脱硫处理。焦炉煤气中含有5~8g/m3硫化氢。目前,国内外关于煤气中硫化氢的脱除方法主要有湿式吸收法(AS法、真空碳酸盐法、萨尔费班法)和湿式氧化法(改良ADA法、FRC法、TH法、拷胶法、PDS法和HPF法)。其中以氨为碱源的脱硫工艺目前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针对湿式吸收法产生的脱硫废液,提出了一种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即以绿矾作为药剂,对含硫废液进行回收利用。文中先对含硫废水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不同pH值条件下废水中硫的存在形态及分布。再以绿矾(FeSO4·7H2O)为药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寻找含硫废水的最佳脱硫条件和脱硫效果,为含硫废水的实际脱硫工程提供参考。1含硫废水的理论分析S2-、HS-以及H2S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和平衡常数:H2S←→HS-+H+K1=[HS-][H+]/[H2S]=1.3×10-7HS-←→S2-+H+K2=[S2-][H+]/[HS-]=7.1×10-15(1)S2-的相对浓度C1为:C1=[S2-]/{[H2S]+[HS-]+[S2-]}=9.23×10-22/{[H+]2+1.3×10-7[H+]+9.23×10-22}(2)HS-的相对浓度C2为:C2=[HS-]/{[H2S]+[HS-]+[S2-]}=1.3×10-7[H+]/{[H+]2+1.3×10-7[H+]+9.23×10-22}(3)H2S的相对浓度C3为:C3=[H2S]/{[H2S]+[HS-]+[S2-]}=[H+]2/{[H+]2+1.3×10-7[H+]+9.23×10-22}通过以上S2-、HS-以及H2S的相对浓度表达式可知,三者的相对浓度只与水体中氢离子浓度有关,即只与水溶液的pH有关,三者与pH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不同pH条件下硫的形态分布由图1可知,pH在0~5时,硫在水体中主要以H2S分子的形态存在;当pH在5~9时,硫在水体中主要以H2S和HS-的形态存在;当pH在9~12时,硫在水体中主要以HS-的形态存在;而当pH>12时,主要以HS-和S2-的形态存在。本试验所用的模拟废水水质pH值为10,由以上分析可知,废水中的硫化物主要是HS-以及极少部分的H2S和S2-。2试验部分2.1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试验中用分析纯(NH4)2S水溶液模拟含硫废水,模拟废水主要水质的参数为:硫化物含量为1571.86mg/L、pH=9.5。2.2废水分析方法废水中硫化物含量的测定采用碘量法。2.3试验方法各个试验所取废水量为200mL,绿矾预先用适量蒸馏水搅拌至充分溶解后,以液体的形式慢慢加入废水中,先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反应20min,再在中速搅拌条件下反应15min。反应均在500mL烧杯中进行,用六联搅拌机搅拌。反应完成后静置90min,然后取上清液检测分析。2.4单因素试验(1)初始pH值对除硫率的影响。固定绿矾投加量为13.5g/L(理论投加量),温度为20℃,考察不同pH条件下的除硫率。试验过程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调节pH值。pH值对除硫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图2初始pH对除硫率的影响图2说明当反应体系pH10时,除硫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提高,也就是说反应初始pH值过低不利于除硫反应。初始反应pH≤9.5时,处理后废水的pH值在4.5~6.5,呈酸性,此条件下生成的硫化亚铁沉淀物会有少量溶解,导致除硫率下降。再者,由图1可直观看出,反应体系的pH值过低,体系中的硫大部分以硫氢根和硫化氢分子的形态存在,会大大增加硫化氢的逸出量,严重污染环境,从工业化角度来讲是不可取的。而当反应体系的pH>10时,由于反应体系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会与硫离子竞争亚铁离子,使部分氢氧根离子与亚铁离子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絮状物氢氧化亚铁胶体,消耗了一定量的绿矾,导致除硫率的降低。由此可见,反应初始pH值过高或者过低对除硫率都有较大影响。从图2可看出,pH=10是最佳的初始pH值。(2)温度对除硫率的影响。固定绿矾投加量为13.5g/L,pH=10,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对除硫率的影响。图3反应温度对除硫率的影响从图3可看出,在20~35℃范围内,除硫率随温度的升高由96.5%提高到约98%,除硫率稍有提高。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不但能降低反应体系的粘度,有利于离子间的接触反应,而且为反应提供了活化能。但是当温度高于35℃时,除硫率开始降低,图3中表明,温度越高下降的趋势越明显。试验中用温度计实测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发现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有所升高,升幅约为4~5℃,说明硫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升温会阻碍正反应的进行而促进逆反应的进行。所以当反应温度超过35℃时,除硫率下降,符合勒夏特列理论。因此,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除硫率有所影响,由图3确定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5℃。(3)绿矾投加量对除硫率的影响。固定反应pH=10、温度35℃,改变绿矾的投加量,考察不同绿矾投加量对除硫率的影响情况。图4绿矾投加量对除硫率的影响由图4可看出,当绿矾投加量增加到18g/L时,再继续增大投加量,除硫率不但不升,反而稍有下降。原因可能是绿矾溶液酸度较大(pH≤3),随着绿矾投加量的增大,反应后体系的pH值也会随着降低,即体系的酸度增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已经形成的硫化亚铁沉淀会有少量形成溶解平衡体系,导致除硫率降低。另外,绿矾投加量过大,出水中亚铁离子含量也会随之增大,一段时间后表层水中的亚铁离子由于空气氧化的原因会泛黄,影响出水水质。从图4得出最佳绿矾投加量为18g/L。2.5正交试验通过以上单因素试验,确定绿矾处理含硫废水的主要因素正交试验变量为:反应初始pH值、反应温度以及绿矾投加量。根据单因素初始试验结果,选取各因素水平,见表1,按照L9(34)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表1因素与水平因素绿矾投加量,g/L反应PH值反应温度,℃I水平169.530II水平18.51035III水平2110.540表2正交试验因素反应初始pH值反应温度,℃绿矾投加量,g/L除脱率,%11(9.5)1(30)1(16)96.4222(10)2(35)1(16)99.6933(10.5)3(40)1(16)93.3441(9.5)2(35)2(18.5)96.9352(10)3(40)2(18.5)98.9963(10.5)1(30)2(18.5)95.3971(9.5)3(40)3(21)97.4482(10)1(30)3(21)98.9993(10.5)2(35)3(21)95.90KI290.785290.785289.454KII297.645292.526291.297KIII284.642289.761292.321KI96.92896.92896.485KII99.21597.50997.099KIII94.88196.58797.440R2.0480.3410.614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判断出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小,从极差分析可看出,pH值对除硫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绿矾投加量和反应温度。从正交试验可看出,最佳反应条件为:绿矾投加量为16g/L,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35℃,跟单因素试验所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说明各个因素的相互干扰不是很大,各个因素的变动调节不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3结果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含硫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35℃,绿矾投加量为18g/L,硫化物去除率为98.98%。正交试验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35℃,绿矾投加量为16g/L,硫化物去除率为99.69%。由试验可知,利用绿矾处理含硫废水,效果显著,而且处理药剂绿矾价廉易得,来源广泛,产生的硫化亚铁沉渣可以回收利用。同时,减轻了后续污染物处理负担。总之,本次试验对工程应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源文档=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