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鸣讲座:我国近代地质学理论中的若干哲学问题简单扼要地说明我国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中的我国地质学家,在地质理论中的哲学问题的一些概况。(一)今天的讲座题目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理论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这个题目本来是在80年代写成的,1983年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上做了报告,同年在《地学哲学与科学管理》杂志上全文发表,它的内容代表了我们老一代地质学家在地质学理论哲学问题上的一种观点。地质学理论概述地质学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早就指出:“地球发展历史,即地质学。”——(德)恩格斯并在《反杜林论》一书中也提出:全部地质学是一个被否定了的否定的系列。”——(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更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地壳、地球的自然体。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和多级结构。恩格斯对这一点曾有高度的概括,指出:“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也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地球的成分、结构、历史及其演变的规律。具体来说,是研究各类岩石、矿床形成规律,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变迁史,有机界在地球上的进化史和生活史。在探索纷繁复杂的地壳结构、成矿规律的过程中,只把各地质现象当作运动着的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去研究,分析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性,发现它们相互联系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揭示地质发展及矿产形成、分布的规律性。从物质运动形态来说,地质学作为自然体系应包括五种经典运动形态,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对地质学的渗透,地质学本身无论从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是从宏观到微观,都显示出作为一种独立的地质运动形态的突出意义和作用。其论据:论据一:地质运动形态是完整自然体系的存在形式,具有自然界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自然界发展的质的特殊阶段。论据二:地质运动形态也是由对立两极之间有机或者是无机之间存在与生存环境之间所决定,并且是历史产生的矛盾。论据三:这种运动形态,同样存在于时间和空间。论据四:地质运动形态,建立了逻辑结构和独立的方法系统。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的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热所引起的,诸如风化、剥蚀、搬运等等。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热所引起的,诸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等。这是一对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外力作用总的趋势和进程,是力图削平地球崎岖起伏的表面,可以说是“移山填海”的作用。而内力作用的总进程则是力图使地球出现崎岖起伏的表面,可以说是“造山造海”的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相互斗争的结果,造成了地球表面复杂的沧桑变化,在地球存在的日子里,是永远不完结的,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斗争,引起了地球表面的万象更新,但这种变化和更新,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辩证的发展的过程,是螺旋式的上升。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相邻学科的相互渗透与杂交,探索和验证地质物质存在形式的和运动形态的手段不断革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新学科不断涌现,人们对地球、地壳、地幔物质的认识的物质运动形态有了很深的了解,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标志着人类认识地球奥秘的新阶段。而跃入当代繁盛而活跃的学科行列。并肩负着为人类寻求更充分的资源、能源,创造更优越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地质科学的发展形势:从微观上已向原子更深层次,宏观上从地球向球外空间,具体说来在深度上,也从陆壳表层进入深部地幔,或者是更深处;在广义上,也从大陆进入海洋,再从海洋回到大陆,从空间而进入太阳系,构成了由浅入深,由陆到洋,由内向外,由地向天,彼此渗透,相互关联,纵横交错的发展前景。地质学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诸如地球内部构造物质及运动形态、成矿规律、生命和人类起源与演化等等,这些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不断要求得到哲学上的概括和认识上的解答,作为理论上的借鉴,地质学学说、理论的发展,也不断地丰富着哲学体系的内容,也意味着自然科学的新理论的发展,正向哲学认识论提出了严正挑战。地质学历史回顾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我们认识自然界,就是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辩证本性,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了的,自然科学事物按其辩证法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同时也证明唯物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自然科学哲学。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与研究,有着光辉的传统。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写于1873年,上世纪30年代初期传入了我国,有组织的研究,大约是在40年代。1938年,建立了“新哲学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组织,会长是艾思奇。1938年,延安国防科学社举办了自然辩证法座谈会。1939年,于光远同志发起自然辩证法讨论会,专门学习和研究《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为主要内容。1940年,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会。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武衡院士参加了筹备活动,在他撰写的《延安时代的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一文中,介绍了当时在边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文中指出:“为解决能源问题,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恢复和开发了延长油田,研究和开拓了许多小煤窑,调查了铁矿资源。”——武衡《延安时代的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全国解放后,我国科学工作者普遍地开展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1952年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专门开辟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矛盾论》专栏,其中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钟健、尹赞勋、张文佑教授等,发表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笔录。尹赞勋教授在文中指出:尹赞勋教授观点:地质学上的矛盾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主要的地质事物的发展过程上,认为一种矿物和一个元素的发展和矛盾,一种岩石和另一种岩石的差别,是反映物质本质的不同;同时还讨论了地质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张文佑教授在论述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时指出:张文佑教授观点:褶皱、断层、劈理和节理的发生和演化,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论及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时指出:造山运动(不整合),和造陆运动(假整合)是一种应力作用于强度不同地块的不同结果,而不是不同力的作用结果。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我国地质学家以辩证唯物论作为自己科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成就和理论问题,提到了哲学的高度,来论证自然物质运动的地质形态,像这一类的论文有:《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点滴体会——中国大地构造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在大地构造发展过程中的体现》《用辩证法分析与解决当前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正确进行矿床普查评价》《学习毛泽东思想,为地质科学开辟新道路》《沉积作用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矛盾的发展》《地球化学演化作用过程中的辩证关系》《古脊椎动物演化中的几个哲学问题》《大地构造学的哲学问题》《地质学发展史中的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依照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发表过指导性的、方向性的和总结性的论著,起到了导航和推动作用,代表了三十年来,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史,这些文献主要有:《创造新时代的地质调查工作》(1950年)《地质学的新方向和新任务》(1950年)《在毛泽东旗帜下的中国地质工作者》(1951年)《跟着中国科学翻了身的地质学》(1952年)《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地质工作》(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地质工作》(1956年)《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了一些什么》(1956年)《地质学的光荣任务与光辉道路》(1959年)《建国十年来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1959年)《开展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1959年)《开展深部地质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其发展方向》(1961年)《从基础学科理论角度略谈地质科学内容、方向和方法问题》(1963年)《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地质学史的这个阵地》(1974年)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认识的发展历史,就贯穿着唯物论同唯心论,辩证法同形而上学两种相互对立的论点。地质科学就是在这两种宇宙观激烈论战中诞生和发展。地质学既然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它本身就存在各种各样的推论、假说、理论和学说,自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历史告诉我们,不同时期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们都曾参与了地质科学理论问题的论战,有名的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渐变论与灾变论之争,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等等,不胜枚举。这些理论和假说,一直蕴藏在现代地质学理论之中,其中有许多问题,已提到了哲学的高度,成为地质科学各个学科领域中最为活跃的课题,不断推动着地质科学的相互渗透与新学科的成长。(二)恩格斯早就告诫自然科学家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受哲学的支配。……”列宁也指出:自然科学家应该做一个现代的唯物主义者,做一个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并且是自觉的拥护者。自然科学家的理论思想必然要受哲学所制约,必然要对其科学成果做出哲学的解释;因而,自然科学家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规律,当做锐利的武器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构造运动、地质构造形成机制和动力来源的科学,是人类认识地质结构及其演化,地质运动形式及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这门学科的探索性很强,各个学者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都很不同,自大地构造学诞生起,就是假说繁多、学派林立、争论激烈的学科。新假说否定了旧假说,又被更新的假说所取代、所统一,一个争论还没有休止,另一个争论又起来,学术论战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推动着大地构造学本身的发展,正像恩格斯所说的:“全部地质学是一个被否定了的否定系列。”——(德)恩格斯精辟地论证了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早在国外时就曾认真地学习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觉地把辩证法当作自己论证科学的方法论。回国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讲述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高度评价了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破天荒的把理性带入地质学中的贡献,同时也赞扬了他在地质力学方面,第一次把运动、应力带进了动态地质学中,鼓励他积极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和毛泽东哲学的思想。由于李四光认识到了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自然辩证法为指导撰写了《地质力学概论》,在这本书正式交付印刷时,李四光先生亲笔工整地摘录了毛泽东《实践论》中的一段,正式出版时列在了卷首,以示地质力学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导,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了和研究了大地构造特征和发展的历史,提出了地壳运动的基本原因是在重力作用下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内外差异的结果、地壳由此产生的压力、张力、扭力等等)。作用在结构不均质、物质组成不均一的地壳上,便产生了各种类型不同,但存在着密切生成联系的构造形迹。从研究地壳大地构造的特殊现象入手,进而揭示了不同的构造类型的特殊本质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完整的构造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构造理论概念。通过岩石力学性质的分析和区域应力场的研究,解释了各种构造类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在论证地球表面各个巨大构造体系的展布规律的同时,解释了全球各种大地构造现象产生的机制和动力来源问题,地质力学理论的提出,丰富了以自然辩证法为方法论来论证地壳形成、运动、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在《地质力学方法》一书中,李四光还强调说:“自然科学工作研究问题总是在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他在撰写《天文、地质、古生物》这一书时,同时也抄录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中的几个例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根本规律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从笔者早期查阅过的论文资料中分析,张文佑教授比较系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剖析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除了上述列举的文献以外,尚有《从基础学科理论角度略谈地质科学的内容方向和方法问题》。他在五、六十年代发表的这些论文,无疑为我国地学界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地质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