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农奥尔加农: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它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演唱实践,这种实践最初是在成人和儿童同时演唱圣咏时产生。后来人们发现,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协和。有量记谱法有量记谱法:13世纪,弗朗科采用有量记谱法,使用三种符号来表示音符的时值:长音符、短音符和小音符。音符之间遵循三分法的比例关系。羽管键琴羽管键琴:也称拨弦古钢琴,一般有上下两个手键盘,按键时利用机械传动原理,有一个羽毛管拨弦发声,音量较大,但演奏者无法控制音量的变化。在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中,羽管键琴主要用来演奏通奏低音声部。因此,凡是带有羽管键琴音色的音乐大多数情况下与巴洛克时期有关。新艺术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1)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2)新艺术的记谱法的完善(3)等节奏经文歌(4)新艺术时期新的音响威尼斯乐派的音乐风格特征是怎样的?威尼斯乐派的音乐更多带有双重特征,既有教权的象征,又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威尼斯乐派的宗教音乐风格富丽堂皇,色彩绚丽,并以其丰满充实的织体著称。作品中主调因素多余对位因素,音色变化多样。特别是威尼斯乐派的经文歌,不是很注重复调的旋律线条,而是更加强调和弦式的进行。室内乐室内乐是一种供少数人演奏用的重奏曲。最早因在皇宫内和贵族的府邸中演奏而得名,演奏、演唱均为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和剧场音乐。在17世纪晚期,室内乐与管弦乐这两种器乐媒介的区别已相当明显,并从此固定下来。清唱剧是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歌词可用拉丁文也可用意大利文。康塔塔康塔塔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原意指声乐说唱的乐曲,后来发展成由一一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奏与合唱组成;管弦乐队伴奏,各乐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后来这一种体裁从抒情性的独唱曲逐渐演变为接近于小型室内歌剧或相当与歌剧中一场,并从室内类型向合唱类型过渡。洛可可是西方文艺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8世纪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最早由建筑师在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表现了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与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宏伟崇高不同,洛可可更追求华美和闲适。受难乐受难乐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一个声乐品种。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圣经》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古老的体裁。萨拉班德起源与西班牙,是一种慢速的三拍子舞曲,重音落在第二拍。吉格吉格舞曲在巴洛克时期一般作为舞曲中的终曲,于16世纪末出现在英国,17世纪中期以后流行于欧洲大陆。它的速度很快,常用于复三拍子。吉格舞曲还时常采用赋格式的对位化处理。对巴赫的评价巴赫终生在教堂的宫廷中供职,时代和环境的局限在他的思想、创作上留下深深的宗教烙印。巴赫音乐思维的高度逻辑性,结构的严密性与当时崇尚理性有关。他对音乐科学的创造——十二平均律,并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加以推广和应用。巴赫的音乐极具鲜明的个性和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质和内在的思想感情,艺术上达到了深切动人的境地。作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它的创作根植于德国民间传统音乐之中,音乐语言极其丰富。他的音乐绝大部分是以严谨的复调写成,其中每根线条理清晰、脉络鲜明,既有独立的生命,而又各系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之一,从而使音乐织体的纵横关系达到有机地完美结合的境地。巴赫及其音乐不仅是他以前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他以后音乐发展的启迪者,他的音乐标志着德意志民族音乐语言的形成。18世纪末叶的古典乐派作曲家们,如莫扎特在其晚期创作中明显地吸取了巴赫复调音乐的精神和手法,贝多芬在音乐的逻辑性上更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巴赫的成就。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从巴赫音乐中吸取灵感。20世纪各种不同流派的作曲家们,也从巴赫的音乐中获取了新的养料。18世纪中叶,人们的音乐趣味发生了变化。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兴起,新音乐思想的渗入,使巴赫的作品很快被人们遗忘,直到1829年由门德尔松指挥在柏林重新上演了《马太受难乐》,才使人们在巴赫逝世近百年后重新认识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在音乐史上所处的位置,促成1850年创建了巴赫学会,该会于1900年编篡了巴赫作品的全集。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巴赫用它的音乐思想征服了各个领域。他所创作的任何一首作品都不是独创新兴形式,而是将原有形式给予完善,并将其做了最大限度的发展。他吸收了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形式,将它们融合在一个令人信服的整体中,使他在数量浩如烟海的作品中,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创作水准,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思想于情感。巴赫不仅成为音乐的源泉,更成为一种思想的信仰,这可能就是西方人将他称为“音乐之父”的主要原因孔杜克图斯孔杜克图斯是12-13世纪的一种拉丁文格律歌曲。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部的。单声部的孔杜克图斯的特点是音乐不受格里哥利圣咏的支配,旋律自创,词曲关系是音节式的,它常常是分节歌式的歌曲,内容也有宗教内容,也有世俗内容的。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一般为二至四各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规整。各声部节拍基本相同。其歌词采用拉丁语,每声部都唱歌词,且是比较规整的格律诗体,音乐采用分节歌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盛行于12-13世纪,到13世纪下半叶被经文歌取代。意大利牧歌意大利牧歌是16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乐曲。起初,它的风格还不十分确定,其特点仅仅是篇幅较大,音乐优美抒情,诗的内容常常是写爱情的,有时带些田园风味或伤感的色彩。一般是有三四个声部构成的合唱曲,但织体清晰,更富裕和声性。意大利牧歌开始是以抒情为题材,后来逐渐加入描绘、造型的因素。牧歌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而且也由复调对位的结构转向主调音乐,常常加入独唱,音乐表现已达到戏剧化,多属于五六个声部的合唱。意大利牧歌是最重要的作曲家是马伦吉奥和杰苏阿尔多。佛罗托拉佛罗托拉是14-16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民谣。它源于意大利北部的一种舞蹈,具有民歌风格,它的结构多是和弦式的结构,而非对位的,通常是三四个声部,旋律在高声部并由人声演唱,其他声部多由乐器演奏。它的内容多属情歌,也有滑稽、幽默的情调,其音域较窄,常用级进。法伯顿法伯顿是15世纪英国的一种带即兴性质的复调音乐,它在一个写有格里哥利圣咏声部基础上,即兴附加两个声部,即:一位歌手唱圣咏声部,另一位在其下方即兴唱平行三度或点缀由五度的声部,第三位在圣咏的上方唱与圣咏平行四度的声部。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到了17世纪初,奏鸣曲分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两类。三重奏鸣曲一般是两只小提琴和一个通奏低音的器乐合奏;独奏奏鸣曲一般是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独奏,加上通奏低音的。奏鸣曲以其使用场合,又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种。前者比较严肃,多用于宗教仪式,多为四个乐章,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协奏曲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早期的协奏曲有两种重要类型:(1)大协奏曲:它是以小组乐器和大组乐器的对比竞赛。小组乐器包括三重奏鸣曲所使用的乐器,大组乐器主要是弦乐器,又是也有小号、双簧管、长笛、圆号等。这种体裁源于意大利作曲家斯特拉德拉的《多乐章交响曲》。而托雷利奠定了三个乐章的形式—两端是赋格式的快板,中间由两个相拟的慢板镶嵌一个简短的快板。维瓦尔蒂的大协奏曲采用更加精炼的三乐章形式—快板乐章之后是同调或近关系调上的慢板,然后是比第一乐章简短而更生动活泼的另一快板。(2)独奏协奏曲:它是一件独奏乐器同乐队协奏。其创始人为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比诺尼。早期的独奏乐器为小提亲,托雷利奠定了小提琴协奏曲“快—慢—快”的三乐章形式,而维瓦尔蒂的许多小提琴协奏曲中充分发挥了独奏乐器的作用,成为后来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楷模。两种常规在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由两种常规:第一常规,是16世纪的“古老风格”或“严谨风格”,它只承认某种程度的不协和音,对二度、七度等音程严加限制的文艺复兴复调传统的既定规则。第二常规,是指17世纪的创作时,在关注对位写作优美的同时,可合理地使用偏离对位法的做法,并很好地将歌词意义与情感更生动地表现出来,以打动听众的感情。通奏低音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它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另由一个位于上方的比较华丽和富于装饰的高音部,而两者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数字,对需要演奏的和弦加以指示,由演奏者用键盘乐器和其他演奏和弦的乐器即席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