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头镇七年级语文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2013.5(总分10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制卷:孔明军,校对:施晓兰温馨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高,比骏马跑得快!一(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12分)【海安县曲塘镇吉功名曹春华】2013年1月13日,从海安县曲塘镇传出喜讯,在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南通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2年“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群体)”评选活动中,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吉忠兰老师榜上有名。吉忠兰老师是一位优秀的亲近母语实验教师,她的可敬、可贵、可叹之处在于■热爱乡村教师的岗位,热爱儿童阅读,狂热地在班上一本接一本给孩子们朗读整本书;她不放松自己的读书学习,最疯狂的时候,她一天看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她自觉自愿地投身儿童阅读研究,常常自费外出学习,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慎思勤笔,坚持不懈,几大本数十万字的教学日志,qīngxī(▲)地留下了她实验的行踪guǐjì(▲)、苦辣酸甜……无论条件如何清苦,无论环境怎样变化,从2005年以来,她始终带着她的孩子们在书海里chángyáng(▲),用母语守护他们的童年。2010年,她被《中国教育报》提名“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中国教育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南通电视台\、海安电视台等诸多媒体曾先后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2012年吉忠兰老师还当选为南通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2.在“■”处加上一个标点,这个标点最合理的应该是▲(1分)3.请你从上面的这则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字数尽量不超过30个字)(2分)▲4.语文实践活动。(6分)吉忠兰老师将应邀于2013年5月25日上午9点,到江海中学做题为《回溯来时路》的推动读书的先进事迹的报告会。(1)江海中学决定让全体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大礼堂听吉老师的报告,请你替学校校长室写一则通知。(3分)▲(2)请你为报告会会场拟写一条悬挂标语。(1分)▲(3)作为江海中学的小记者,如果给你一次和吉老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你准备向吉老师提两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2分)问题一:▲问题二:▲二(23分)(一)名句积累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①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②惟有绿荷红菡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赠荷花》)③相呼相应湘江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谷《鹧鸪》)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⑤《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动衬静,突出后禅院的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木兰诗》中,表现战事持久、战斗激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3分)雪梅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搁③笔费评章④。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①卢梅坡:宋诗人。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6.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1分)7.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8—12题。(1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用斜线(∕)标出下面加粗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蔽林间窥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解释加点的字船.载以入(▲)以为..神(▲)益.习其声(▲)尽其肉,乃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1.“稍出近之”、“稍近益狎”两句中的“稍”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对表现“老虎”有什么作用?(2分)▲12.选文所述寓言故事已经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请你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拔苗助长”的释义,解释它的意思。(不超过100字)(2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自己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黔驴技穷】▲▲三、(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4分)袁隆平的“寻梦园”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3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对于一个几千年来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13.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21分)带上灵魂去旅行①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①。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②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③第一,a。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其实,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④第二b。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篓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⑤第三,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4⑥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比如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⑦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⑧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⑨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足顿胸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注①: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笃,局限、限制。17.文段①中作者把人比作“井底之蛙”和“夏虫”,指出了人在▲和▲两方面的局限,提出了“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的观点。(2分)18.读第②③④⑤自然段,在文段空白处填写上合适的内容。(4分)a.▲b.▲19.文段⑧中作者说“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请概括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20.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加点句子的理解。(6分)(1)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2)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