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诸子百家之学的联系与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周易与诸子百家之学的联系与启示一、周易与诸子百家的联系在认识周易的过程中,我渐渐在周易中发现了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子,经过对各类文献的调查研究,下面是我对周易与诸子学说关系的的几点浅显认识:周易中包含着我国哲学思想的雏形,也对世界哲学有重要影响。从哲学角度来看周易,它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体系的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找出的几个例子:1.与儒家思想的联系:先从儒家思想来说,周易中“元、贞”包含的恪守中正之道,正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以为己任”思想的雏形,更具体的来说,儒家思想与周易中关于事物发展的中期的爻辞极为类似,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人需要勇于入世,建功立业:如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再如比卦六二爻“比之自内,贞吉”等等,都能找到一些儒家思想的影子。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称赞颜回的这句话与周易的复卦中,《彖》中“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及初九“不远之复,以修身也。”相应合。再以同时儒家学派的荀子而言,荀子劝学篇中有“积土成山,风雨与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警世恒言,而同样在周易的恒卦中,《象》有言:“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正是同样持之以恒的思想的体现。2.与道家思想的联系:有一句话不知恰当与否,但我认为道德经中的很多核心思想同周易中不谋而合:整个周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循礼”而行,其中的“礼”正是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讲求凡事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行动,而道家思想的核心“道”,我认为则是老子从《周易》中受到启示,以鲜明的观点,描绘和论证了“道”为宇宙的本源。老子提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章)“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对道的功能作了揭示,对道的性状作了描述,千方百计用人世间的有形物予以比拟,让人们知道这个恍恍惚惚、无上无下、无头无尾、不可名状的东西就是“天下母”,全面、深刻,精入地说明了宇宙的本源。同时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周易》是以“——-----”二爻所组成的八个卦象来体现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实际上,可以合为四种物质:气土水火。世上的万物皆本源于此,而最概括的体现则为一代表阳,--代表阴。阴阳相合,化生万物。道家思想中的阴阳相生,互相转化的思想也正是“易”中的核心,“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的这句关于福祸关系的至理名言,同周易中乾卦上九“亢龙有悔”的思想惊人的相似:事物发展到了最高阶段,也就意味着它无法继续提升,而将会面临着无法避免的衰退,正所谓物极必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出世的思想,就是一种急流勇退、抱残守缺的思想,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这样做能避免事物发展到末期,从而使事物能够细水长流、生生不息,继续存在下去。初读《道德经》时,一点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它其中的辩证思维,但从源头上讲,中国的辩证法首先见示于《周易》。《周易》的辩证观体现在卦与爻的相对变动上,先看对卦,以乾坤,泰否两卦为例,它们的每二卦之阴阳爻相对,这种相对的关系是辩证关联关系,逻辑机念,非矛盾关系。因为按辩证逻辑原则,这两两相对之卦,有相互的蕴涵性,含有相同的本质因素。每一单卦,其六爻也有辩证逻辑的关联关系,不过它们这种关系是以阴阳周流六虚的变的原则显示出来的。胡零在《道论》中写道,“每一个卦的内卦或下卦的第三爻,是该爻主题之初极;初极之时,其正意或愿意已否初级;然后,上卦之下,反之正起,五变而辩证之,至上卦之上,一卦之极。本卦原意之反臻成,蕴蓄新的开始。这就是极而必反,反复遵也的意思。”《道德经》的辩证观对老子的启发最大。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说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状态,是“道”的作用。一语道出了辩证法的重要原则。老子受《易》之启发,又见到宇宙现象的变动轨迹是进退、得失、安危、存亡、成缺、损益、寒热、静躁、新敝、先后、荣辱、祸福等一正一反两种作用;刚柔、强弱、雌雄、白黑、美恶、善恶、巧拙、辩讷、明昧、上下、大小、长短、曲全、枉直、洼盈、多少等种种形性及其呈现的积极消极现象。3.与墨家思想的联系再拜读过孙教授的《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一文之后,我对于墨家与周易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部分阐述一下:首先,我们总结一下墨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大约有尚节、尚力、尚用、兴利等。其中,大多都与周易的思想同渊同源:(1)首先,周易中的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渊头,这节道在节的卦辞和丈辞中,首先是一种道德,然后才是一种规范和制度,最后,它还是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节道要求人们,在一开始就应谨言懊行,中正守己,见通则行,见塞则止;但节道正如其他原理法则一样,亦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和适应条件,阻塞不通时,自然须节但若阻塞已除仍拘于节,则难免因坐失良机而致凶;因此,节道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原理法则,若违背了节道,其结果必定是穷困伤磋,若遵循了节道,自然安而无咎;节道乃自然之理,人应心甘情愿地顺从于它,人之安于节道,犹水之处下而有平地安澜之象;节道既是自然之理和社会规范,这就是要求统治者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节己始能节人,正己始能正人,以此而治于天下,天下百姓自然悦而从之;正如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反面一样,节道如果超出了自己所能够容纳的条件和范围,也会因走向其反面而致凶,这就要求人们在践履节道时,时刻以得正守中为原则。因为“得正”、“守中”是节道的两个基本要素,总之,《周易》作者所阐述的节道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意义,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中,季节的推移,动植物的蕃衍,类喜怒哀乐的情状,衣食住行的处置,均与‘节制’有关。”后来墨家讲节用、节财、节葬、节俭,其思想渊头当在于此。(2)“尚力”是墨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而颐卦,乃颐养之义,乃口中含物之象。《序卦传》曰“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因此,从字义上看,颐卦讲的是与人的生存之道息息相关的养生问题,即关于如何获取生活资料和获取生活资料的原则的问题。卦辞告诉人们,养生贵在守正,贵在自力自为。六爻爻辞发挥了卦辞的这一思想,主张自养、养人,反对求养于人。六爻爻辞内卦三交皆不自养而求养于人,故初爻凶,二爻“征凶”,三爻“无枚利”外卦三爻皆养德养人(上九专言养人,六四、六五虽也求养,但其旨在养德,赖德以养人),故四爻“吉”、“无咎”,五丈“居贞吉”,上艾“厉吉”、“利涉大川”。对此,宋人早有明察,郑汝谐曰:“《颐》之上体皆吉,而下体皆凶。上体止也,下体动也。在上而止,养人者也。在下而动,求养于人者也。动而求养于人者,必累于口体之养。故虽以初之阳刚,未免于动其欲而观朵颐也。”明人吴慎则更进一步把养人与养己提升到“公”与“私”的高度予以认识,其云“养之为道,以养人为公,养己为私。自养之道,以养德为大,养体为小。良三艾皆养人者,震三艾皆养己者。初九、六二、六三,皆自养口体,私而小者也。六四、六五、上九,皆养其德以养人,公而大者也。公而大者吉,得颐之正也。私而小者凶,失颐之贞也。”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颐》卦中不但蕴含着墨家的尚力思想,而且还蕴含着墨家“兴天下之利”的思想。卦辞和内卦的三交倡导的是一种尚力思想,外卦三丈倡导的是一种“兴民之利”的思想。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墨家和儒家、道家一样,也同《周易》有密切的渊源关系。4.与法家思想的联系《周易》在噬嗑卦里这样说道:“噬嗑:亨,利用刑。”《象传》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赦法。”这里周易鲜明的提出用刑用狱用法的主张和观点。此卦震雷在下,离火在上,电闪雷鸣,有苍天盛怒之象。正象审判时的法官,有雷霆之威,嫌犯供招不晦。就是说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就要用法来明断,就要用刑来迫使罪犯招供,就要用狱来惩罚犯人。法家是我国历史上九流三教中比较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的主张就是:尚法明刑,君主专制。很明显受了周易《噬嗑》卦理的影响。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韩非子的法治观点和主张成就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也为后世治理国家提供了借鉴和依据。但是,虽然法家的法治思想受到了周易的影响,商鞅等法家代表人物也很相信卜筮的重要作用。但是韩非子不信占卜可以决定成败。他说燕赵开战,都占得大吉之卦,结果燕国失败。所以韩非子认为事物的成败吉凶全在于人为。这一点有人认为是和周易相违背的,我却不然。恰恰在这点上就进一步说明韩非子是深得周易之妙的高人。因为周易的精髓就是变,就是要“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韩非子五蠹》总之,法家的思想和主张也没有离开《周易》的理论体系。只是对周易的刑法思想进行了发展和衍变,将《周易》的变数给予了必要的理解和继承。他们认为,既然变为不可避免的现实,那我们就要掌握变数,将变数摸透,更好地对付变数。人之变数,包括从恶变善、从善变恶、从恶变恶这样几种趋势,从恶变善是好事情,没有必要深究,而从善变恶和从恶变恶则非常可怕,充满诡异离奇,要把握之,很好地应对。因此,法家将恶的变数悉数归纳总结,整理出了一套应对变数的办法或世间恶变的招数,供人们警惕预防。在法家看来,能对付恶变的人是谁?是帝王。只有帝王有能力和权力对付恶变,也只有帝王能治恶。帝王治恶的办法除了充分地掌握恶变的招数以外,还要严肃刑法。这样世间的卦象也会稳定而和谐。二、周易带给我们的启示1·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首先,从根本上而言,周易奠定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本格局。生命精神,生活智慧。周易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生生不息的人文关怀。2、自强不息,与时偕行《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遯》彖传:“与时行也·····遯之时,义大矣哉!”《益卦》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乾》卦各爻通过描述不同季节中龙在天地间的活动情况,来揭示人在社会中亦应应时而动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动以其时,自强不息;讲求该有所为是积极有为。3、谦以自牧,厚德载物。周公曾对他的长子伯禽说:“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韩诗外传卷三)。《易经》64卦中,我们要想找到一卦,其卦辞、爻辞皆吉,似乎很难。然而,《易经》中确有一卦例外,不仅其卦辞吉,而且六爻爻辞亦皆吉,这便是《谦》。孔颖达在《周易正义》说:“谦为诸行善是善之最极”,其义为“屈己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则所在皆通”,这便是《谦》从卦辞到爻辞无一不吉的秘密所在。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人的价值是什么?序卦的回答是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