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院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后,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紧紧抓住上海世博会和城市新一轮发展以及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步伐的机遇,凭借学校办学特色及优势,在创新办学模式和机制、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以及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凸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态势。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大力发展中国职业教育》重要讲话,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对学校发展的一次新的历史性机遇,学校需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的外在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办学空间、办学层次、专业发展、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本规划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文件。一、背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时期,旅游业将逐步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海城市经济发展定位是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会展业的大发展,旅游人才成为“世博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将紧密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上海社会经济的2发展,面向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和世界级城市的建设,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大力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本规划就是“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大纲。二、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贴紧城市发展的脉搏,融入城市建设的进程,努力为上海新一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为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2.根据上海、长三角及中国旅游事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发挥上海旅专在行业中的品牌效应、办学特色等优势,科学地进行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规划。继续深化“面向国际,依托行业,创新教学,培养专才”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实现学校综合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探索和创新以“四段式交互成长型”、“工学一体、多证并举”、“项目导向式”、“1+2+3”多证式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专业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系统设计和强化“真设备、真情境、全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促进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改革的示范”。4.发挥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办学体制的改革,扩宽办学路径,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中心,积极举办行业培训、继续教育、对口支援、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教育等各种类型办学形式的教育。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增强学校对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提高行业企业科技服务能力。3三、定位与基本目标以学校整体水平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进一步增强办学实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办学社会效益和辐射服务能力,把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国家旅游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确保学校“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确保以下几项基本目标:1.确立科学的育才观、人才观和先进的旅游教育理念,熟悉国内外旅游教育的特点,形成一整套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又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2.按照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层次较高、开放性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与特点的专业教学团队。3.紧密遵循“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创新应用为核心”的设计原则,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与布局。在现有的高职专业的基础上,重新合理定位布局,实现专业布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积极开设旅游行业和社会急需的相关专业,形成资源配备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群。4.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与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炼职业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调整课程设置和结构,科学规划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教学课时比重,形成具有旅游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带动课程群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型的学校课程中心,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出版一批专业教学4需要的实训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积极开展教学竞赛和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形成一批校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优秀教学改革成果。5.贯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行业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根据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构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体系,营造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交融的职业环境,力争培养出具备“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保证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就业率、行业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和业内发展率等”的办学目标。6.充分发挥学校产学合作办学传统和优势,密切与旅游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为旅游企业培训中心、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和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7.本着“依托行业”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整合社会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多方面、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扩大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辐射作用,满足社会、行业和市场需求,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四、规模与专业设置按照旅游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力争培养出“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意识”三位一体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2010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达到5000人(其中普通生3600、成人生1400人)。重点建设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积极推进会计、旅游日语、应用韩语等专业建设,同时根据上海大力发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和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努力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5航空服务、表演艺术(旅游演艺)等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专业,每年增设1-2个新专业,到2010年专业数量达到12-14个,基本涵盖旅游产业链。五、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建设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电子商务专业等5个专业。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的示范建设,在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与特色,在全国同类高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以“岗位必需、基础够用、应用突出、技术过硬”为指导,总结“三明治”经典模式的经验,探索“四段式交互成长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育为起点、以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于行业、贡献于社会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契合行知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破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和学习评价,实现集教育、培训、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功能,服务于社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分解为基础,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形成职业养成、基础理论、服务技能、管理技术、综合实训、专业扩展、顶岗实习等7个课程教学模块,并从中打造若干门校、市、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校内饭店实训中心,同时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继续保持与包括中国最大的饭店集团—锦江饭店集团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积极与国际饭店业巨头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洲际饭店管理集团、波特曼丽嘉酒店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行业岗位标准规范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行业与学校之间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加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精品建设,专业建设将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6特色,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交替与融合,着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探索“工学一体、多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烹调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达到中级烹调师以上水平的、操作能力较强的烹饪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先进经验,结合行业职业标准,构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结构分析结构框架图为依据,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主干课程和校内外实践实习的比重,使实践教学课程达到85%。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旅游管理的创新建设。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会展管理与服务方向的人才,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根据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探索“1+2+3”多证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设计课程,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并以能够进行旅游会展服务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设施,设立仿真工作环境,系统地模拟旅游会展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仿真训练。同时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旅游英语的特色建设,努力打造成一流的国际导游特色专业,满足旅游企业对高品质服务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为起点,专业技能为要点,凸显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造就一批职业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导游服务中高级技能人才。积极创新工学交替“项目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企业岗位能力无缝对接的模块化柔性课程体7系,以达到导游业务技能、英语语言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做好模拟导游基础实验室、语言艺术训练实训室、旅游文化观摩室和旅行社实务操作室的建设方案,并争取在规划年度内完成,为规范导游带团、出境领队与外联营销的服务技能提供技术支持,满足学生语言交流礼仪训练、拓展文化视野、票务销售系统操作和对整个服务程序了解的需要。同时进一步拓展校外教学与实训基地,利用周边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重点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化建设。根据旅游行业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特点要求,确立和贯彻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探索“双证和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创新课程体系和结构,优化培养方案,遵循理论基础“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专业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并按技能培养要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交融的一贯式课程体系。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与教学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特点,实现课堂、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三合一的教学形式,有效培养学生旅游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努力推行“双证制”教育,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电子商务技术实训中心设施和功能,建设工学结合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体现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和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仿真环境与商务流程布局,争取成为设备优良,管理科学,融专业教学、技术实训、社会培训、技能考核于一体的开放性公共实训中心,提高面向旅游行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和训8练,与旅游企业合作,拓展和建设好一批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六、师资队伍建设1.按照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层次较高、开放性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2.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