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品味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主要内容: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二、品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三、国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四、共同感触一、什么是国学?为什么学习国学?(一)国学的概念《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说:国学就是研究我国传统学术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考古学、中医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的学问。“狭义的国学指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由孟子和众多学者共同完成的一种不断完善人性和社会伦理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广义的国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和。就是铸就中华民族性格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字和语言、《易经》和哲学、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孔子和儒学、老庄和道教、佛学和佛教、民族和民俗、国家和史学,至少九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关于“国学”的三种概念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种则是指国学研究。★★关于“国学”的三个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第二、它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第三、“国学”就是核心价值观,比如“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国学应该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亦即关于我们自己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在此把其界定为被称为“精粹”的学问。为什么要学国学?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金钱优先”观念吞没了社会美德,缺乏正义的社会氛围;公众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在某些领域,有些人会以耻为荣、诚信缺失、见利忘义、见危不扶、见死不救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但是通过弘扬国学“精粹”改变社会风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你遇见过吗?应抵制的行为你是否也担忧过?毒奶粉黑心棉毒馒头地沟油你是否也担忧过?白馒头地沟油你是否抱怨过?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道德滑坡: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因为18个路人的见死不救,小悦悦永远离开了我们。你是否犹豫过?腐败像毒瘤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身居高位,为什么还要贪?只有有钱才代表成功吗?校园应该如此吗?★★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人口只有一千多万,自有诺贝尔奖以来,在各个领域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占全世界总获奖人数的39%,为什么?因为这个民族有一个传统,就是让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圣经》就是犹太民族的国学,犹太民族的经典。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所以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痛批教育功利化时说过一段话:“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一个学校的网站上对该校的一个学生的报道:“×××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1370+5;2004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如果仅看上面的这个介绍,按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来看,这位同学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可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典范,制造出了一个惊天大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用刀砍下了一个中国女同学的头,同时毁灭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这个人叫朱海洋,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是该校2001级国贸专业学生。★★还有一个海洋,刘海洋,北京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用硫酸泼洒动物园里的狗熊,使五只狗熊受到严重的伤害。这就是杨校长所说的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的实证。★★从这些社会现象中,我们看到了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到了人们信仰的缺失……★★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可以通过提高公民素质、法律监督、公民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是最好的效果将是通过教育的方式,那么,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粹”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从国学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对国外的影响方面,曾说:原子弹之类的硬件只有水平的差别,谈不到什么特色。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国学”。★★“国学”中有不少的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国外去了。★★“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国学中蕴涵的中国智慧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切实解决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问题。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习近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讲话》★★习近平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凝聚传统美德中的“崇德向善”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国学”的目的之一:★★学习“国学”的意义之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传统美德中的“正能量”得以承继。•★★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食粮,重要的有天人合一、崇尚气节、仁爱宽恕、敦厚守信、忠于职守的思想;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英雄精神;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孝道传统;生活习惯的勤俭节约。二、品国学经典,弘扬传统美德爱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家族的集合或膨胀)——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国学传统美德形成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孕育展开先秦抽象发展汉唐辩证综合宋元明清★★国学中蕴涵的多重美德,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含三个层次(国家、社会、个人)要求,国学在对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蕴涵的传统美德,与之具有传承关系。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中的传统美德人与群体精忠爱国勤俭廉正勇毅力行人与他人诚信知报谦和好礼笃实宽厚人与自身仁爱孝悌修己慎独见利思义★★“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孝悌《论语·学而》:“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恕之道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爱孝悌图片故事:精神分裂劫持者的自我了断空巢老人的晚年★★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孔子:“不学礼,无一立。“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谦和好礼★★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德。老子曾以江河处下而为百谷之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中国历史上的“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国美德强调自主自律,重视“诚”与“信”。《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孟子•离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基础,几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的美德。★★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中,中国人强调,报父母养育之恩,长辈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育之恩等。诚信知报★★这是质朴的爱国之情,也是爱亲、爱家、爱乡之情的直接扩充。•在中国传统道德中,爱祖国、爱民族历来被看做是“大节”。特别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同仇敌忾、保家卫国、不屈不挠,甚至不惜以身殉职成了广大国人的共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如爱国诗人屈原、陆游,不辱使节的苏武,前仆后继抵御外族入侵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文天祥,还有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美德的杰出代表。精忠爱国★★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在这种精神培育下,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爱国爱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杰出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克己奉公岳飞文天祥★★这是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知天下国家矣”(《中庸》第二十二章)。•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修己慎独的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修己慎独文明的学生★★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孟子要求“先义而后利”,培养“配义与道”的浩然正气。荀子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明清之际提出“正义谋利”,“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的仍然是“义中之利”,即“先义后利”的原则。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由此形成“以身任天下”的坚贞之志,“宠不惊而辱不屈”,“生死当前而不变”的道德观。见利思义梁甄彬。尝以一束苎。就寺库质钱。后赎苎。于苎束中得五两金。彬送还寺库。梁武帝为布衣时闻之。及践祚。以彬带郫县令。将行。同列五人。帝诫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相嘱。由此名德益彰。(梁甄法崇传)见利思义名德俱彰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河北袁绍。曹操使用计策劝关羽留下。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立下了汗马功劳。关羽听说了刘备消息后,就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去投奔刘备了。关云长挂印封金★★中国人历来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世。孔子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老子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宝”是:“一曰慈,二曰俭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