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一)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主要思想: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2—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主要思想: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历史发展脉络(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中国孔子《论语》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君子”;教学内容: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3—教学原则和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重;启发(第一个)诱导;因材施教;谦虚笃实;孟子“性善论”培养君子、荀子“性恶论”培养贤能之士或圣人;墨翟“兼爱”“非攻”掌握文史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习传实用技术;道家老子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主张培养上士和隐君子董仲舒: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阳明学派;《学记》战国晚期乐正克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主张: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的重要性2)“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育4)“学不躐等”教学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黄宗羲、蔡元培、陶行知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培斯塔洛奇、赫尔巴特、福禄培尔、杜威苏格拉底“产婆术”认为问答分为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教育政治“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育》西方最早教育理论学习过程:模仿-理论-学习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观点:1)教育原则-遵循人的自然发展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自觉性等—4—2)教学制度-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即普及教育4)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课程卢梭《爱弥儿》教育观:自然教育与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在大学教授,始于康德裴斯泰洛奇(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定人”主要思想:1)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2)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3)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洛克主要思想:1)提出“白板说”2)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主要观点:1)伦理学与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2)教师的中心地位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中心3)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齐勒)4)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社会公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1)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3)“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5—4)学校即社会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克鲁普斯娅卡《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初期教育有广泛影响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美)《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创造力瓦根因舍《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能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目的: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教学目的: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思想教育“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两种不同的教育功能观:—6—1)个体发展功能:①个体社会化功能②个体个性化功能2)社会发展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文化功能三、(论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①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②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观③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观④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提升个人素质,共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评价功能、(四)激励功能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自身的发展需要③、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7—(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具体观点是:(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这种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三)教育无目的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这种把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混在一起的主张,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表现,是不科学、不可取的。(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基本精神:(一)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三)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5)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8—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学校。(1)了解学校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教育史学家认为,在我国夏朝就出现了“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在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害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保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公益性的重要标志。(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①双规学制(西欧)②单轨学制(美国)③分之型学制(苏联)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的学制沿革)①1902年壬寅学制(未实行)我国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虽正式颁布,但未实行②1903年癸卯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禁止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③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时颁布规定男女可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④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美国引进沿用至今(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9—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普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