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都市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哈尔滨都市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等原因,城市与区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地区资源缺乏系统高效的整合和利用,环境污染跨境转移。同时,随着都市圈内城镇的密集分布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跨界资源争夺和环境污染,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削弱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协调地区之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在区域层面上加强自然资源的共同保护和永续利用,是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都市圈自然概况哈尔滨都市圈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包括哈尔滨市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和肇东市等6个县(市)。该范围区域辐射半径为100公里左右,区域包括特大城市哈尔滨市区1个,建制镇91个、乡64个。该区土地总面积3428390公顷,占黑龙江总面积的7。5%,人口841。9万人,占黑龙江总人口数的22%。人口密度大约256人/k㎡。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属于张广才岭西麓中山丘陵区,北部属于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台地区,中西部属于松嫩平原低平原区。地貌单元主要以中山、低山、高平原、低平原和河漫滩为主,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暗棕壤、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水稻土和泥炭土等。都市圈内河网纵横,主要水系包括松花江主流及其支流阿什河、拉林河、蚂蚁河、蜚克图河、亮珠河、忙牛河、呼兰河、泥河、漂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沿江汇集众多河流,横穿都市圈中部地区,水量较大,是都市圈地区灌溉量最大的河流。气候类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降雨少;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急剧,带有霜冻发生;冬季漫长,气候严寒干燥。2000年平均气温为4.6℃;年降水总量为488.2毫米;年平均风速2.7秒/米;日照时数为2506.5小时;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全年逆温天气占三分之一,其中辐射逆温占80%。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林业资源主要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都市圈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有黄蘑、元蘑、松蘑、榛蘑、榆蘑、猴头蘑、木耳等食用菌,又有山葡萄、猕猴桃、山托盘等浆果类,更有储量极丰富的刺嫩芽、黄瓜香、蕨菜、薇菜、黄花菜等山野类和人参、五味子、满山红、刺五加、平贝、党参、茯苓、玉竹等中药类;在茂密的森林中,有狼、虎、鹿、獾、狐、貂、狍子、飞龙、野鸭、山雉、鹌鹑等禽兽;爬行类主要有蝮蛇、乌蛇、松花蛇等;水产主要有鲤鱼、鲫鱼、鲢鱼、草根等。哈尔滨都市圈地处高纬度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是以冬季冰雪风光和夏季避暑为主。共有国家级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区13个,市级保护区5个,总面积48700公顷。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人文资源主要以哈尔滨市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尚志的金源文化,拉林的京旗文化为主,历史名胜古迹多。二、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哈尔滨都市圈所在区域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尖锐、最突出的地区。长期以来,经过人类的垦殖、开发,本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显著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都市圈地域内的生态安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都市圈西部(呼兰、双城西部及肇东)平原地区的草原三化问题;宾县、阿城、尚志等市县丘陵山区的森林植被减少和水土流失问题;一江(松花江)四河(拉林河、阿什河、呼兰河、蚂蚁河)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和沿江护岸林的营造问题;松花江沿岸的湿地保护问题;阿城等地矿山植被的恢复问题;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及哈尔滨市区生态系统的建设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的作用,把土壤冲刷到别处的现象,水蚀和风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都市圈水土流失严重,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都市圈东部的山地丘陵区,以水蚀为主,其中,宾县、阿城和尚志最为突出,宾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10618公顷,占宾县总土地面积的54.8%,被确认为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几个县市之一。阿城水土流失面积116600公顷,占阿城土地总面积的41.4%。尚志水土流失面积2983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8%。均高于全省20.58%的水平,都市圈西部属于平原风蚀区。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耕层越来越薄,养分不断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干旱、洪涝、风沙灾害频繁发生。(二)森林植被质量不高都市圈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东部中山丘陵地区,包括尚志全境、宾县南部、阿城东部和五常的东南部山区,面积10985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7%,近年来,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但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着“幼、中龄林所占比重较大,成、过熟林相对较少;混交林少,单纯林多;复层林少,单层林多”等结构失衡问题。再加上局部地区集中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种植,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大大降低。(三)土地后备资源匮乏都市圈内土地利用紧张,占黑龙江国土面积的7.5%的土地上养育着黑龙江22%的人口,耕地面积1357200公顷,人均耕地0.16公顷,低于黑龙江省人均耕地0.25公顷的水平,再加上在未利用土地中,大部分分布于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开发利用难度较大,使得土地后备资源更加匮乏。(四)草地三化现象严重都市圈草原主要有平原草甸、山间草甸和沼泽草甸三大类,现有草场面积255161.3公顷,占都市圈总面积的7.4%。草场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低平原地区,以肇东和双城为主,其中,肇东草地面积104671.7公顷,占都市圈草地总面积的41%。由于人为破坏、粗放式经营,草场面积锐减,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问题严重。目前,在哈尔滨市周围已经存在三大块沙带,总面积达6266公顷,由于三处沙化地段恰在哈尔滨市贯通风道之中,现已成为哈尔滨沙尘的主要来源。这三条沙带主要是指松北区万宝镇至肇东五站、会居、西八里镇一线,松北区万宝镇至对青山、乐业一线的沙化带,呼兰河姜家岗至腰堡、永丰段西岸,80%的盐碱草地、湿地被开垦后,在哈尔滨境内形成荒漠化、沙化地块达万亩;双城市金城至万隆沿拉林河一线的流动沙带,此沙带长40公里、宽约400米,并沿松花江向东扩展,沙化地块已接近哈尔滨市区界,距市中心不足40公里,其中沙化最严重的韩甸镇沙丘已推进到村边民房;东北方向紧邻市区的原太平区民主乡坝外和阿城市巨源镇松花江行洪滩地、草原湿地已有3万多亩土地沙化,严重沙化面积达1.5万亩。其中,民主乡一块沙带距市区不足2公里。(五)城市绿地系统不健全城市绿地量小,且分布不均,配比失调;道路绿化面积严重不足,道路绿地率低,道路在改造建设中,没有按照道路绿化规范留出是够绿化用地,道路红线与其它用地间的绿带面积有限,甚至有的无绿化隔离带,分车带窄,缺少路侧绿地,且道路绿化结构简单、树种单一,在已有的943条道路中只有33.4%的道路绿地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居住区纯绿地少,硬质景观多,新区开发基本能够按国家标准留出30%的绿化用地,但绿化重点都集中投入到中心花园和组团花园之中,没有按照居住区规划规范,留出各级别绿地,且中心花园内硬质景观较多,纯绿地面积仍然较少;公共绿地类型不丰富,缺少多样性、主题性、专业型公园;河流沿岸绿地景观没有形成;城乡绿地系统连贯性和整体性差。以下是都市圈中心城市哈尔滨与部分园林城市绿化水平的比较。哈尔滨与部分园林城市绿化水平的比较序号名称绿地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人1北京市42.0842.038.682深圳市4538.0911.573合肥市32.0526.327.654杭州市34.3331.016.795马鞍山市41.3237.978.96中山市37.3334.6911.337大连市40.539.728.58南京市40.9637.748.799南宁市37.4730.828.3510十堰市44.9143.510.5111哈尔滨市28.728.74.66资料来源:哈尔滨市绿地系统规划从表中可以看出,哈尔滨市与已命名部分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有很大的差距,已命名园林城市公共绿地已达人均9.1平方米,哈尔滨市与之相差4.44平方米,绿地率平均值已达35.28%,哈尔滨市与之相差6.58%百分点,(六)防灾减灾能力不足自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之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洪堤坝的建设工程,2005年,哈尔滨市投资4287万元,对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进行防洪标准提级工程建设,修建堤坝25.73公里,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将会由原先的20年增加到50年。松花江是哈尔滨生命之源,但一到汛期滔滔的洪水严重威胁着哈尔滨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加大松花江的防洪工程是势在必行的,但同时也应重视其他小流域和松花江其他市县段的防洪工程。目前,中小流域存在防洪堤坝建设不足问题,松花江双城段全长65公里,有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防洪堤45公里;松花江宾县段全长146.1公里,防洪堤仅27.5公里;拉林河双城段全长135公里,有防洪标准30年一遇防洪堤防仅65.54公里;其他松花江支流蚂蚁河、阿什河、亮珠河等也都同样问题,都市圈内水库同样存在防洪堤坝年久失修,防洪功能降低问题。(七)环境安全问题突出1、水质污染十分严重,都市圈城市已经成为水质性缺水城市。(1)河流水质污染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呈有机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和氨氮。从2004年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哈尔滨干流除了东江桥至大顶子山江段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之外,其他江段水质均未达相应功能区标准,市区江段水体没有达到饮用水源、工业用水使用功能要求。阿什河、呼兰河、蚂蚁河等松花江一级支流水质没有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其中阿什河、呼兰河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为劣五类,水质较差。(2)水源地水质污染哈尔滨市市区集中式水源地主要有三处,分别为一水源四方台,取松花江水;二水源朱顺屯,取松花江水;菅草岭,取地下水。三处水源地取水量分别占哈市取水总量的12.2%、79.27%和8.53%。按国家地表水水源地水质27项指标监测,2004年,松花江四方台、朱顺屯断面水源地水质为三类,主要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铁、锰等5项指标超标。按国家地下水水源地23项指标监测,2004年菅草岭地下水水质为三类,主要有铁、锰、氨氮等3项指标超标。宾县二龙山水源地为超三类水质,总磷、总氮、高锰酸盐等3项指标超标。西泉眼水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氮和磷,主要污染为农业面源旅游业污染,乡镇生活污水污染。呼兰区及其他6个县(市)集中式地下水的饮用水源地,铁、锰和氨氮、总硬度、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7项主要污染物指标。2、煤烟型逐渐向煤烟~尾气混合型过渡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哈尔滨都市圈城市大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五常的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年均值最高,分别为0.070毫克/立方米和0.420毫克/立方米,属于略受污染的区域。其他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2004年哈尔滨市市区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13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13毫克/立方米)。夏、秋两季空气质量基本上达二级,冬季逆温日和春季大风日多超二级为轻微污染。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60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降尘年均值13.80吨/平方公里·月。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超过1998年0.023毫克/立方米的指标,说明哈尔滨市酸雨有加重趋势。以下是哈尔滨市与中英两国主要城市大气质量比较。哈尔滨市与中英两国主要城市大气质量比较项目城市总悬浮微粒(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毫克/立方米)降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