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rrow1政经复习资料第一章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存在。商品经济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经存在,但都是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从未处于支配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真正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什么关系?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强调的是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讲的是资源配置方式,指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才能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商品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存在,但是市场经济则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因为有了社会化大生产才能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市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分析开始?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它作为有用物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二是它可用于交换别的产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它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同种类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也可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价值任何一种商品撇开使用价值之后,就剩下一种属性,即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它们的生产中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已不是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而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商品都凝结着这种人类劳动。这种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第一,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没有价值。第二,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品不一定有价值。第三,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也不一定有价值。如:自用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只有同时具tomorrow2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东西才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表明上来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例题判断:同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中是不一样的。使用价值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与它所处的社会形式无关。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普通物品的使用价值相比有两个特殊性:第一,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二,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献与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此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例题一只羊为什么能和两把斧子相交换呢?是因为羊的使用价值和斧子的使用价值相同吗?不是。是因为一只羊和两把斧子的价值。1.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属性,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各种不同作用的商品,是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铁器由铁匠,木器由木匠。这些生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的性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具体劳动必须与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所以具体劳动和自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抽象劳动: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性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体,即是对立统一关系。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创造了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劳动二重性的体现。(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是人的劳动)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第一次科学回答了是什么创造价值。其次,劳动二重性学生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阐明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等理论。1.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它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tomorrow3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劳动生产率的是指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表示:一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主要看生产工具)自然条件的优劣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指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能从事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的产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比例的折合,是在生产者背后,在无数次竞争和交换活动过程中自发确定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根源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根源于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第二节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简单价值形式的具体分析1、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2、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绵羊)和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斧头)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3、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同时又是互相对立的;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货币形式:某种商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并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而且也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持,三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现代货币:中央银行或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就是纸币,现代社会,即20世纪以来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存款。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它本身并无价值,它的流通以信用为基础,其流通范围和程度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里,信tomorrow4用货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比较大额的货币支付一般都使用电子货币: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也逐渐从有形到无形。一些发达国家在广泛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基础上,相当一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转账结算的,这种贮存在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这种无形货币,即迅速又简便,可以大量节省银行费用开支。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充当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就等于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受到供求关系等的影响,价值是价格决定的基础。辨析: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比如:土地,声誉,纸币。所以,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价值。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过程:W-G-W商品的第一个变化形态是卖,即将商品转化为货币(W-G)。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商品交换分解为卖和买两个过程。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纸币的储蓄手段与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区别金属货币贮藏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纸币储蓄则不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金属货币贮藏会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纸币储蓄不能发挥这种自动调节作用,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由政府货币管理部门加以控制的。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产生前提:商业信用世界货币:所谓世界货币,就是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性、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的职能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以货币的储蓄和贮藏的存在为前提世界货币:以前四项职能在国内的发展为基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即为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商品中待售商品的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纸币流通规律:1、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的。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纸币发行量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纸币的购买力就会同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购买力相等,纸币就能正常流通,物价就会保持稳定。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就tomorrow5叫通货膨胀。反之,为通货紧缩。第三节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