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位因素专题一、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2)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3)地形。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地形的高度、地形的坡度(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山脉的坡向。(4)土壤。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2)交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3)政策。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4)科技。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工业区位旅游区位自然社会经济自然社会经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人口区位自然社会经济2(5)工业基础。(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7)风俗习惯。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商品谷场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乳畜业:市场、饲料供应。(三)农业布局:主要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1)总体上,由这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源)决定了农业的种植作物,如热带适合热带作物。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草生长,因此就适合放牧业的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是适合草生长,所以也是适合发展放牧业的。(2)微观考虑: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①地价与城市关系②单位面积产值③所需土地面积大小④生产所用水多少⑤地形,如丘陵往往适合果园生长。(四)与区域地理结合考虑农业区位因素。中国区域各种农作物的分布:如小麦、水稻、棉花、花生、水果。世界区域:如英国的畜牧业,印度的小麦、棉花、水稻、黄麻,热带作物分布、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区等等。二、工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资源。2、经济因素(1)原料: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2)市场: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家具厂、印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3)动力:消耗大量能源,如有色金属冶炼、早期的钢铁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4)劳动力: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密集型)。(5)技术:技术要求高,如飞机、精密仪表等。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知识密集型)。(6)地租:在城市地理中,工业区布局的时候,受到地租水平影响。作为城市三个功能区之一的工业区分布离城市最远。3、社会因素(1)政策: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而将工厂设在不赢利地区。(2)个人偏好: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3)工业惯性:工厂区位不合理,但仍然保留,原因是搬迁费用高、政策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考虑等。(4)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客户类型:因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型如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5)国防需求:如我国60年代时候的三线建设。34、环境因素(1)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2)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河流下游。(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5、在考虑的时候,有时个三者要同时考虑,在比较之下找出最优区位。(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渐渐加强: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有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也在增加。(三)工业地域区位因素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条件:3、交通条件;4、市场;5、劳动力、技术、历史条件;6、农业经济基础等。区位因素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2006年(广东卷)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2.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表现为()A.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B.利用城市开敞地,防止非法倾倒垃圾C.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改善城市微气候,美化城市环境3、(2005年文科综合北京卷)右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回答4—6题:4、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高级时装厂5、下列产品生产中运费对其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46、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图2中数字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7-8题。7.区位选择中,它优选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8.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A.④→①→②B.②→④→③C.④→③→①D.④→②→③鲁尔区和我国东北区都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本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都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都明显衰落。据此回答9-11题。9、鲁尔区和东北区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有()①市场经济化程度低②生产结构单一③劳动力数量和素质都较低④环境污染严重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0、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下列正确的有①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②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等新兴工业③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推动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④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11、下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措施有()①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快国企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③以传统工业为经济发展新龙头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④工业实行全方位发展的战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2-14题。12.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A.中国的西宁B.中国北京中关村C.美国的华盛顿D.澳大利亚的珀斯13.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B.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C.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D.在上海建钢铁厂14.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A.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C.由乡村向城市转移D.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图3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若图中甲、乙、丙、丁均是有空气污染的工厂,这种工业布局方式适宜在()A.25ºN~30ºN的大陆东岸B.30ºS~40ºS的大陆西岸C.40ºN~50ºN的大陆东岸D.10ºN~25ºN的印度半岛516、图中①~④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A.①纺织工业B.②花卉、蔬菜种植业C.③粮食种植业D.④机械制造业新世纪新机遇条件下的“长三角”地区,正在向世界级区域经济高地进军。据此回答17-18题:17、某外商欲在“长三角”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④18、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浦东是上海开放发展的龙头,浦东现已建成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②现代工业生产基地③度假休闲旅游胜地④现代农业生产基地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19.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A.地形B.降水C.热量D.光照20.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A.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C.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D.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下图为“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2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是甲地和乙地B.乙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高于甲地C.与丙地相比,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有肥沃的黑土D.与乙地相比,丙地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交通条件更好22.丁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台风、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②城市化的发展使非农用地增多,耕地所占比重下降③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④土地日趋贫瘠且污染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23-25题。23、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24、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6图3图4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25、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列26-27题。26、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区为乳畜业B.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B.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D.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2010年9月,又是一年采摘棉花的季节,新疆又“飞”来近百万采摘棉花的“候鸟”。他们在新疆的棉田工作40多天后返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28-29题。28、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地与埃及种植棉花的共同优势有()①光照充足②水热条件好③有灌溉水源④花期降水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9、除了棉花,新疆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番茄产地,该地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有()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番茄生长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30、1988年全国人大批准建立海南省。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海南岛地理位置图”(图3)材料二:“海南岛各地气温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图4)材料三:“海南岛1987年和1999年三大产业比例变化图”(图4)(1)简述海南岛的气候特点,简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57(2)比较1999年与海南建省前的1987年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海南已经成为我国的旅游度假胜地。试分析海南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