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措施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可取的是A.西电东送B.建核电站C.研究开发新能源D.大力推广石油发电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举措中,能有效解决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是①南水北调②南磷北运③西电东送南线工程④西气东输南线工程⑤北煤南运⑥北水南调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读图,完成3→5题。3.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三峡水利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24.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A.土地荒漠化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和地面沉降D.水域面积减少5.北方地区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水资源总量少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③人口少④水资源利用率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2345DDDBA2008年受缺煤停机和电厂检修等影响,山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电荒”。除了山东省外,还有个别省份用电缺口亦创下新高。读我国某年度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完成6→7题。6.图中显示我国不同区域电力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地区差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3①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③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④中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上述差异的存在为区域资源调配提供了条件。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调配对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俄罗斯决定修建“泰纳线”输送石油。中日双方就修建“安大线”(安加尔斯克至大庆)与“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展开竞争。同时俄承诺将修建至中国的输油管道支线。据此回答8→9题。8.关于图中三条输油管线的正确说法是①新“泰纳线”方案远离图中的A湖,主要考虑的是对湖泊的生态影响②“安大线”与“安纳线”相比,距离较短,可节省资4金③三条输油管线都穿行在同一种气候区之中④输油管线涉及的三国的工业分布都具有临海性的特点⑤输油管线在温带草原带中穿越的距离最长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9.从能源储量与消费量方面考虑,图中能从“纳霍德卡方案”获得最大利益的国家是A.中国与日本B.中国与朝鲜C.朝鲜与蒙古D.日本与韩国6789CAAD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10→12题。10.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5A.北美、亚洲B.欧洲、亚洲C.北美、其他地区D.欧洲、其他地区11.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12.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立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分厂。据此回答13→14题。13.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A.原料供应充足B.交通运输便捷C.市场庞大D.技术领先614.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廉价劳动力C.消费市场D.先进技术1011121314AADAC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高,根据下表,回答15→16题。每小时工资国家20美元以上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14~18美元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2美元以下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尼15.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哪一类邻近国家转移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C.劳动力成本低D.劳动力成本高16.依据表中资料判断,美国、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分7别先向哪一国转移A.墨西哥、捷克B.日本、印度尼西亚C.加拿大、丹麦D.印度、巴西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7→18题。17.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18.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15161718CABD8背景材料: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回答19→22题:19.“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A.路程最短B.气候适宜C.地形平坦D.物产丰富20.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9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21.“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22.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③增加就业机会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202122CCCB10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涉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的方案。结合图,完成23→25题。23.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B.降低生产性牦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城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4.首钢将新址选在曹妃甸,考虑的有利区位因素是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C.新址周围环境清新优美D.接近原料产地,海运便利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11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C.在转移国,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D.转移对象国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232425CDD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6→28题。甲产业乙产业丙产业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北京(39%)广东(26%)上海(35%)广东(28%)江苏(20%)26.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1227.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28.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262728BCA读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变化图,石油对外依存度是指在石油总消费量中进口石油所占的比例。回答29→30题。29.一般认为,当一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达到20%~30%时,就面临较高的风险。我国2003年石油资源13对外依存度达:A.36.4%B.30%C.60%D.20%30.关于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1995年石油进口量为零B.未来我国能源生产的重点在东部C.石油消费量增长较慢D.石油生产增长缓慢读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分布示意图,回答31→33题。31.对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的正确叙述是A.中东和非洲是我国石油进口的最大来源地B.我国已经实现了石油进口的多元化14C.前四位石油进口供应国都在中东地区D.从俄罗斯和越南进口的石油都是经过管道输入的32.我国进口石油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海洋运输D.管道运输33.为实行进口多元化战略,我国石油进口除中东地区外,还应从哪些地区或国家进口石油?A.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B.非洲、中亚、俄罗斯、巴西C.非洲、中亚、巴西、美国D.非洲、中亚、西欧、北美2930313233ADACA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34→37题。34.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在图示范围内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⑤1535.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接纳的外资企业主要来自A.港澳地区B.台湾省C.东南亚D.日本36.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的信息产业主要是接受了来自什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A.港澳地区B.台湾省C.美国D.日本37.近年来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B.能源供应C.市场规模D.交通运输34353637CABC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图,完成38→40题。38.序号代表的能源类型依次为A.①煤炭②石油③天然气④水电B.①煤炭②石油③水电④天然气C.①煤炭②水电③天然气④石油D.①石油②煤炭③水电④天然气1639.长江三角洲今后几年能源消费比重将明显增加的有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0.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①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②缓解我国交通紧张的状况③使经济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④城市人口迅速膨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83940BDA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答案12345678910DDDBACAADA11121314151617181920ADACCABDCC21222324252627282930CACDDBCAAD31323334353637383940ACACABCBDA1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措施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可取的是A.西电东送B.建核电站C.研究开发新能源D.大力推广石油发电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举措中,能有效解决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是①南水北调②南磷北运③西电东送南线工程④西气东输南线工程⑤北煤南运⑥北水南调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读图,完成3→5题。3.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三峡水利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4.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A.土地荒漠化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和地面沉降D.水域面积减少5.北方地区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水资源总量少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③人口少④水资源利用率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08年受缺煤停机和电厂检修等影响,山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电荒”。除了山东省外,还有个别省份用电缺口亦创下新高。读我国某年度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完成6→7题。6.图中显示我国不同区域电力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地区差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①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③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④中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上述差异的存在为区域资源调配提供了条件。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调配对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