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统计时间考点分布2014年2013年2012年区域与区域差异重庆文综(10)全国大纲[36(3)]福建文综[37(3)]海南地理(2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新课标Ⅰ(36)重庆文综(9~11)全国文综(3、5)重庆文综[36(1)]森林、湿地开发和保护新课标Ⅱ[36(1)]广东文综(10)海南地理(13~14)课标文综(37)广东文综[40(4)]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浙江文综[36(1、2)]山东文综(27)浙江文综[36(1)]时间考点分布2014年2013年2012年流域的综合开发重庆地理(5~7)江苏地理(25)山东文综(1~2)海南地理(5~6)区域农业发展江苏地理(26)北京文综[36(2)]山东文综[36(3)]四川文综(13)海南地理(16~1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天津地理[14(2、3)]浙江文综[37(3)]广东文综(41)江苏地理(13~14)山东文综(27)资源跨区域调配浙江文综(1~2)江苏地理(23~24)江苏地理(29)时间考点分布2014年2013年2012年产业转移江苏地理(15~16)广东文综(41)安徽文综(24~25)天津文综[12(3)]全国大纲[39(1)]浙江文综[37(2)]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广东文综(10)福建文综(1~2)山东文综(5~7)江苏地理(9~10)福建文综(5)江苏地理(3)重庆文综(7)福建文综(7)山东文综(5)专题六第一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纲展示1备考策略2核心整合3考例透析4课后强化作业5考纲展示•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备考策略•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区域图、表格、文字材料等方式呈现信息,旨在考查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及人地关系状况。核心整合•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分析各区域的特点,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右所示:•[特别提醒]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二、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思路•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区域比较时应明确人类活动是在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二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2)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等。•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水力资源等。•开发利用:在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河流中上游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中下游地区开发内河航运。•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思路:•(1)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等方面分析。•(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5)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等)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两大方面。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三、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评价跨区域调配资源工程——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1)对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5.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四、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正确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考虑因素•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占领当地市场,再次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思路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出主导因素•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2)实例分析•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的,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能耗的下降,其主要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总体上讲,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②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所示:•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轻工业初期――→积累资金提高技术重工业中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后期•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例透析•(2014·浙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完成第(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第(1)题,考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④项正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过黄河后利用地势可以实现自流,③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不能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反而会加剧沿线地区的盐碱化,①项错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可以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增加京杭运河的水量,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②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第(2)题,考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主要经过发达地区,水质条件较差,因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选项A正确;南水北调工程•导致长江入海水量减少,减少了长江泥沙向海洋的输送,增强了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选项B、C错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可能影响长江口外海洋潮汐,但不能改变其规律,选项D错误。•【答案】(1)D(2)A•(2014·江苏)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1)~(2)题。•(1)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A.石油开采B.家用电器制造•C.金属矿开采D.交通设备制造•(2)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①空间位置邻近②航空运输发达•③经济水平相当④经济互补性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组以区域为载体考查了人类地域活动的空间联系中商业贸易的有关知识。第(1)题,对比图中两国向对方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可知,虽然澳大利亚也向马来西亚出口原油,但马来西亚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原油更多,说明石油开采是马来西亚的优势,此外交通设备制造和家用电器制造在马来西亚向澳大利亚出口商品和服务中排名第二和第三,说明这也是马来西亚的优势。而澳大利亚对马来西亚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中铜占第三位,说明澳大利亚的金属矿开采具有优势。第(2)题,由图可知,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两国空间上相互邻近,两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互补性强,所以使得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答案】(1)C(2)C•(2014·广东)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季。•(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_________。•(4)简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