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三色农业的发展班级:xxxxx姓名:xxx学号:xxx日期:xxx摘要: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三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绿色农业模式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沿点。在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部门采用现代化的设施及农业机械装备,依靠大量的投入化学肥料、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用高投入换取高产出。这种农业即使考虑到生态保护、农产品质量平安,也不很全面,因此这种现代农业是不完备的。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绿色、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关键词:三色农业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现代农业环境意义途径农业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间最为密切的连接交汇因子,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对接口,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广阔平台。一提到“农业”,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现象,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三色农业是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统称为三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绿色农业绿色农业具有“三先三保一个提高”的鲜明特征,并且强调人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三先”就是将先进的工业装备、先进创新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绿色农业的概念融合;“三保”就是确保农产品平安、确保生态平安、确保资源平安;“一个提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收入,增加财政收入,进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绿色农业主导模式具有三大内涵。一是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提供营养合理、卫生平安、数量充足的食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绿色农业强调平安但不拒绝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符合我国食物平安战略。三是积极倡导和贯彻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把优质、平安、营养的绿色食品作为终端产品的生产,转化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控制。同时,也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绿色农业核心理念是科学、平安、高效、和谐。绿色农业将市场、资源、生态等约束变量内生化到农业体系,变事后监督为过程控制,强调农业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多功能性。我国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以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比较全面、科学、内涵丰富。绿色农业是指传统的种植业,以水土为基础,并且具有充分的热量条件。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发展生产,实现高效的物质能量循环和生产资料的加工和转换,保持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在提供营养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还肩负着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首先,绿色农业必须确保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主要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就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绿色农业的发展之所以适合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重要原因是它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质量安全就是要求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农残达标。其次,绿色农业必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基本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绿色农业必须要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平衡,使农业生产能够永续发展。二、蓝色农业蓝色农业是以海洋为基础,是对海洋和浮游生物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特色农业,重点是海洋和海水的养殖业。海洋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保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蓝色农业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高科技为依托,将粗放的消耗资源的传统产业转变为可持续的、高科技的现代产业。蓝色农业最终目的就是开发食用蛋白质。据有关专家提出的主要对策是,抓好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海水和内陆河湖的养殖业以及滩涂、湿地、沼泽的开发,还要抓好渔港、良种、原种场和病虫害防治,并开发外向型渔业,增加水产品科技含量更是实现水产品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蓝色农业应认识到控制环境、保护资源和控制人口一样重要。淡水渔业发展,特别是淡水养鱼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渔业结构,精养优质鱼类,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优质食物,而且为海洋保健品、海洋药物、海洋化工提供丰富的原料,促进沿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养殖海藻,以海藻为原料,运用生物技术提取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海藻产品,在一些国家已产生许多成果。低浓度的海藻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种子浸泡、土壤浸透,或叶面喷洒,都收到比对照物高16—50%的产量。它增强了作物抵抗霉菌病害和抗寒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作物本身的质量。近年,中国加快了海洋生物资源应用于传统农业的研究,有的产品如“农乐一号”、“OS—施特灵”等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采用生物技术,获取大量具有特殊活性的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应用于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将是一条使农作物增产并提高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新途径。海水还可以通过淡化为传统农业提供灌溉水源,为沿海缺水地区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缓解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压力。三、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农业以酶工程等等。是以基因工程等高科技发展微生物的资源工程农业。它是通过优化配置微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坚韧的繁殖生产能力,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植物、动物所必须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因为生产过程非常严格,而且穿着白色工作服,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三色农业”的倡导者包建中首先提出。包氏理论认为,传统农业是“绿色农业”,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海上牧场”可称为“蓝色农业”,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农业开发,则可称为“白色农业”。由于这三种农业模式都可以提供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因此又被统称为“三色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发酵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传统农业的资源结构历来由植物和动物这“二维”构成,在生物圈中,这是不平衡的消耗性结构。在自然生物圈中植物是供给者,动物是消耗者,微生物是还原者,三者并存,构成稳固的自然循环链。由此而言,21世纪的农业资源结构应当从植物、动物的“二维”向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三维”转变,微生物对资源循环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微生物的资源特点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利用微生物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发展“白色农业”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实现农业微生物产业化,成为当前“三色农业”中重要的发展目标。白色农业依靠人工能源,不受气候限制,可常年在工厂大规模生产,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是目前我国农业改革中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白色农业”是缓解耕地水资源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跨世纪新型农业。微生物肥料和农药,能解决现在日益让人紧张的植物农药化肥残留问题,能够改变单靠耕作土地生产的农业模式,创建以微生物资源工厂化的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目前,白色农业已形成6大产业,我国对此的开发利用具有优势,已拥有一批优秀微生物研究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设立的国家级“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中心”,拥有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能源和饲料酶制剂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初具产业化规模。翟虎渠说,中国农科院重点支持的微生物领域,是其发展的9大学科群之一。中国农科院将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为基础,成立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翟虎渠表示,将从重点学科、重点对象和重点项目上积极推动白色农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数十位专家也表达了他们共同参与开发这一新兴领域的意愿。四、面对现代农业,展望未来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这一历史重任已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虽然我们既要保持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增长,又要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义不容辞,敢于率先接受挑战。因为发展白色农业是改革传统农业、建设新型农业的一项重要科技伟业。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1985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就提出:“创立农业知识密集产业,将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生产体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引发出第六次产业革命”。他把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次是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工业革命,第四次是商品国际化革命,第五次是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大农业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将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如何开展新农业科技革命,迎接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到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深刻也很现实的伟大课题。农业产业化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深层次矛盾、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而且还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建立一批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的必由之路。我们提出的三个战略调整、建立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是将传统农业露天生产的“单相形态”,转变为“多相形态”;由动、植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传统农业转变为由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农业。发展以生物工程为核心的“白色农业”产业,是“大农业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江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的具体行动。因而,建立“多相形态”农业生产模式,实施绿、白、蓝“三色农业”,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展望未来,21世纪中国新农业科技革命将会呈现出绿色“露天农业”与白色“工厂农业”并存;绿色、白色“陆地农业”与蓝色“水生农业”共兴的“多相形态”的农业生产新局面。到那时,湛湛蓝天下,山青水秀,江河壮丽,神州大地气象万新,草木如茵,花果成林,一个繁荣、富强、文明、美丽的中国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农大学子,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高端知识,走在科技前沿,长大后为我国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解决13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不再是精耕细作所能解决的,更应该靠科技提高产量,提高质量。参考文献:[1]来亚红.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新农村建设,2006,(6).[2]包建中.“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兴起及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