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业讲析一第一章导论一单选:1.(区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空间,区域经济也因此成为经济社会活动主题普遍关注的问题:A.区域B.城市C.国家D.团体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A.社会学B.区域经济学C.政治学D.经济学3.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A.独立性B.知识性C.综合性D.应用性4.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A.实用性B.应用性C.综合性D.实践性5.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应用性)的深刻总结。A.实用性B.知识性C.应用性D.综合性6.德国学者(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A.杜能B.韦伯C.胡佛D.廖什7.1993年(克里斯塔勒)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A.杜能B.韦伯C.胡佛D.克里斯塔勒8.1940年(廖什)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A.杜能B.韦伯C.廖什D.胡佛9.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创始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艾萨德教授。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0.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A.经济B.政治C.文化D.市场二多选:1.德国学者(AB)等创立了古典区位理论。A.杜能B.韦伯C.胡佛D.廖什E.克里斯•塔勒2.艾德加•胡佛构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即:(ACE)A.生产要死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要素的完全流动性C.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D.生产的完全可分性E.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3.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ABCD)A.工业部门结构B.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C.区域发展问题D.区域政策问题E.区域文化问题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ABD)A.区域发展理论B.区域关系理论C.区域空间理论D.区域政策理论E.区域贸易理论5.目前区域经济学形成了三大流派(ABD)。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C.新文化学派D.区域管理学派D.区域发展学派6.以(AC)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A.克鲁格曼B.韦伯C.腾田昌久D.杜能E.胡佛7.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ABD)A.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人口管理C.社区管理D.环境管理E.社会管理三判断题: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对)2.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错)3.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对)4.区域经济学的母体是区位理论。(对)5.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孤立化得方法研究而形成的。(对)6.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对)7.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区位论理论。(错)8.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学的殿堂。(对)第二章一单选:1.(A)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A.自然资源B.空气C.阳光D.水2.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B)。A.物产B.物力C.资源D.技术3.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C)A.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B.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C.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D.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4.(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干中学”理论。A.阿罗B.舒尔茨C.杜能D.韦伯5.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B)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A.条件B.制度C.政治D.经济E.文化二多选:1.自然资源的特点有:(AC)A.稀缺性B.经济性C.区域性D.可生性E.自然性2.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有:(ABDE)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综合型C.资源丰富型D.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E.资源缺乏型3.区域经济资源包括:(ABCD)A.资金B.劳动力C.技术D.区位资源E.区域位置4.人力资源的特点包括:(ABCDE)A.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B.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C.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D.人力资源具有智力性E.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5.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AC)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A.储蓄B.工资C.资本积累D.通货膨胀E.技术6.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ABE)。A.自然资源环境B.人力资源环境C.人文环境D.社会环境D.制度环境三判断:1.要确定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通用的方法是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评价方法。(对)2.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对)3.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物力。(对)4.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对)5.罗默尔的贡献是在垄断竞争的前提下提出关于人力的假设。(错)6.在区域经济环境条件中,社会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错)第三章一单选:1.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C)提出的。A.杜能B.韦伯C.赖宾斯坦D.廖什2.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是由(B)提出的。A.杜能B.内尔森C.赖宾斯坦D.韦伯3.(A)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4.经济学家罗默认为(B)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A.外在的B.内在的C.引进的D.独创的5.(C)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A.内尔森B.杜能C.熊彼特D.韦伯二多选:1.美国的经济学家(AB)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A.赫希曼B.汉斯•辛格C.内尔森D.赖宾斯坦2.连锁效应包括:(ABC)A.前向关联效应B.后向关联效应C.旁侧关联效应D.中间关联效应E.后进关联效应3.区域开发的特点有:(ACD)A.开发的明确性B.开发的时间性C.开发的时效性D.开发的综合性E.开发的经济性三判断:1.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错)2.阿罗模型用技术的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对)3.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的存在。(对)第四章一单选:1.区域(A)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A.经济增长B.经济倒退C.经济危机D.经济滞涨2.三次产业的划分是由(B)著名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首先提出的。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3.1940年(A)在他的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对三次产业作了详细的划分。A.克拉克B.杜能C.韦伯D.胡佛4.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B)为基本前提。A.科学化B.专业化C.智能化D.人工化二多选:1.区域经济发展包括(ABCDE)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A.经济增长B.结构升级C.技术创新D.社会进步E.人民福利提高2.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国民经济的发展E.人口的增加三判断:1.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对)2.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对)3.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错)4.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对)5.克拉克把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对)6.克拉克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换规律。(错)7.库兹涅茨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对)第五章一单选:1.区域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的区位(B)问题。A.地理B.选择C.合理D.定位2.1826年(C)在《孤立国》一书中首次对区位问题进行了研究。A.韦伯B.胡佛C.杜能D.廖什3.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者是(B)。A.杜能B.韦伯C.胡佛D.廖什4.区域产业布局的最新研究进展是(A)区理论的出现。A.新产业B.新经济C.新工业D.新农业5.新产业区是一个由(C)企业组成的地域系统。A.大型B.中型C.中小D.小二多选:1.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即(ABE)。A.成本最低B.市场份额最大C.利润最大D.效益最大E.聚集效益2.社会经济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ABCDE)A.人口B.劳动力C.资金D.市场E.运输3.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有(ABCD)。A.目标驱动机制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C.市场调控机制E.效益驱动机制4.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有:(ABCDE)A.能源指向B.原料地指向C.消费地指向D.劳动力指向E.高科技指向5.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即(ACD)。A.资源要素B.技术要素C.基础设施要素D.管理要素E.市场要素6.我国的新产业区包括三类即(ABC)。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B.新工业区C.现代农业园区D.新农业区E.新社区7.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有(ABCDE)。A.靠近市场B.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C.有高级企业管理人才D.靠近投资机构E.要求聚集性三判断:1.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被称为区域的区位因素。(对)2.经典的区位理论是由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杜能和20世纪初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创立的。(对)3.韦伯最早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内容是研究距离对农业土地效益的影响。(错)4.1909年韦伯出版的研究工业区位问题的著作《区位的纯粹理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工业区位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著作。(对)5.布局指向是从产业角度来分析产业布局活动。(对)6.所谓无指向性产业即产业布局的指向较明显。(对)7.聚集可分为功能聚集和非功能聚集。(对)8.新产业区可以称为“社会经济综合体”。(对)第六章一单选:1.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B)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A.城市B.地区C.社区D.地方2.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A)学说。A.绝对成本B.绝对贸易C.比较利益D.比较成本3.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C)的比较成本学说。A.杜能B.韦伯C.大卫•李嘉图D.亚当•斯密4.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D)禀赋理论。A.资源B.技术C.资金D.要素5.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B)程度。A.丰富B.丰裕C.贫乏D.贫瘠6.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A)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A.大于B.等于C.小于D.约等于7.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B)阶段。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8.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C)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A.美国B.中国C.日本D.法国二多选:1.规模经济包括(AB)。A.企业内部规模经济B.企业外部规模经济C.市场规模经济D.国家规模经济E.产品规模经济三判断:1.地区差异引起贸易。(对)2.地区差异引起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错)3.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大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学说。(错)4.生产条件的多样性决定区域贸易商品的多样性。(对)5.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对)6.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根据美国棉纺业发展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产业发展理论。(错)第七章一单选:1.(A)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A.俄林B.克拉克C.韦伯D.杜能2.在古典经济学中(B)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A.生产力B.劳动力C.科学技术D.资金3.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C)资本的结合。A.能力B.体力C.健康D.生产4.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D)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5.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A)。A.熊彼特B.内尔森C.赖宾斯坦D.赫希曼6.熊彼特认为(B)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A.科技B.创新C.知识D.能力7.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C)是创新的主体。A.国家B.团体C.企业D.个人8.(C)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9.1968年(D)经济学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