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1页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地理科学专业《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106001课程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Physical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地理科学开课学期:第4学期总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0)总学分:2学分预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课程简介: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整个世界、任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因此,区域经济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本课程是地理科学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从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区域经济学阐述了区域经济活动组织自身的活动规律和区际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区域布局与决策等基本经济理论。本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为今后在能胜任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实践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教材建议:孙久文,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参考书:[1]埃德加•M•胡佛著,《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2]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3]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丁四保,王荣成,李秀敏等.《区域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6]吴殿廷编著,区域经济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7]吕拉昌,《区域整合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页共11页[8]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其理论与方法发展十分迅速,在各国解决区域问题,缩小区际差异,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现代区域经济学尤其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机融合的全新理念。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学这一新兴应用经济学科,使学生掌握,学会区域经济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际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思想和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观,掌握简单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较全面了解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轨迹、格局和态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能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步分析和研究的目标。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3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等几个基本概念,简要阐述区域经济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本章重点是区域与经济区域的概念,难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本门课程的第一章,在整门课程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世界、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区域经济也因此为经济社会活动主体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学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地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1)区域的概念;(2)经济区域的概念;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第3页共11页(3)了解我国的十大经济区域、六大综合经济区域及三大经济区域。(4)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6)理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一、区域与经济区域二、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历程(1学时)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6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和区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的内容在本门课程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带着第二章的问题,学生将学到历史上不同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时间过程的相关理论,学到学者提出理论时的历史背景,如何来通过大量实证的研究最终上升为理论。本章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本章的难点: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2)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3)理解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1学时)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第4页共11页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与周期性(2学时)一、经济周期波动的含义二、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波动的有关学说三、经济周期的主要类型四、我国国民经济的周期性特点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机制(3学时)一、增长极理论和因果循环累积效应二、区域发展的基本-非基本原理三、哈罗德-多马模型四、投资和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6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动因,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变化,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主要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产业经济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区域经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章重点:(1)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2)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本章难点: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2)理解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变化。(3)理解并掌握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4)理解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三次产业与产业结构(2学时)一、三次产业的划分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四、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给我们的启示第5页共11页第二节制造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变化(1学时)一、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地位变化第三节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设(3学时)一、地区生产专业化二、主导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四、区域产业结构建设五、(案例)云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第四章区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布局(7学时其中课堂3学时,课外4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经济区划及其定量划分方法,产业布局理论。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包含有区域经济学非常多的理论模型,学生通过自学2学时,再结合实际区域开展讨论。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章后,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特定区域的实际问题。本章重点:(1)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2)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3)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本章难点:(1)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2)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本章总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自学、课堂讨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经济地域运动论(自学)一、经济地域运动的内涵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三、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第二节空间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自学)一、集聚与扩散二、距离衰减原理与近邻效应三、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第6页共11页第三节经济区划论(自学)一、经济区概述二、经济区类型三、经济区划四、区域的定量划分方法五、主体功能区建设第四节产业布局论(自学)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二、产业布局理论三、产业布局的区位指向与合理性评价案例: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1课时)第五章区域分工与合作(6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差异理论,区域分工论,区域协调发展论。本章地位与作用:主要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区域间分工与合作问题。要解决一个区域的发展问题,除了要处理好本区域内各要素相互关系外,还要处理好与其背景区域、相关区域的问题。本章重点:区域差异测度方法;本章难点: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了解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2)理解并掌握区域差异测度方法。(3)理解区域差异演化过程。(4)了解区域差异调控、区域增长趋同。(5)理解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区域优势产业的识别与选择。(6)理解区域协调发展论。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差异论(3学时)一、区域差异概述二、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三、区域差异测度方法第7页共11页四、区域差异演化过程五、区域差异调控第二节区域分工论(1学时)一、区域分工概述二、区域分工的内在机制三、区域优势产业的识别与选择第三节区域协调发展论(2学时)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述二、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方式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与评价第六章城市与区域发展(4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城市经济区,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研究特殊区域的发展问题。城市,作为特殊的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重点:(1)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城镇化的概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难点: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掌握城市的概念与特征;(2)理解城市经济区的内涵与特点;(3)掌握城镇化的概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理解城市职能与规模分布;(5)理解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6)了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城市经济区(1学时)一、城市的概念与特征二、城市的产生三、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8页共11页四、城市经济区的内涵与特点五、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城镇化与区域发展(2学时)一、城镇化的概念和特征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三、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节城市体系与区域发展(0.5学时)一、城市空间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二、城市带理论与点轴开发三、城市群和都市圈开发第四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0.5学时)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二、城乡协调发展评价第七章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4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政策。本章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学习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之后,理解政府领导者、决策者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背景目的,以及学生评价他人制定的政策,自己尝试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本章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主要类型本章难点:区域经济布局规划本章总的教学要求:(1)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主要类型;(2)掌握什么是区域发展规划,了解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相关内容;(3)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和作用(1学时)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三、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与选择(1学时)一、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第9页共11页二、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第三节区域经济布局与规划(2学时)一、区域经济布局二、区域经济规划第八章区域经济分析方法(4学时)本章的内容:本章介绍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常用的数学方法,数量分析的指标体系、区域经济部门规划的计量模型。本章地位与作用:通过前面几章的理论学习,要分析实际区域的问题,还需要方法。本章的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就是工具,要求学生掌握,为以后解决特定区域的实际问题提供基础。本章重点:区域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区域发展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