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的影响一、引言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向外资银行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自2007年4月2日起,汇丰、渣打、东亚、花旗四家外资银行开始享受国民待遇,将陆续开展对本地居民的各类人民币业务。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中国银行也于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6年10月20日以“A+H”方式同时登陆沪港两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交通银行已于2005年6月份率先在香港成功上市,招商银行已于2006年9月22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兴业银行在2007年2月5日A股挂牌上市,中信银行“A+H”方式发行在207年4月4日启动。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银行业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准则正朝国际化迈进。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面率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与披露》四项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相比,《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和第32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从总体上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金融工具准则之间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趋同性)。《暂行规定》和金融会计四项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必将加速我国金融企业会计的国际化,提高上市银行信息质量,建立和完善上市银行企业制度,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物中,衍生金融工具不能在表内确认和计量,只能在表外进行披露,这种局面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金融风险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直在肆意践踏我国的金融市场(耿建新、徐经长,2002),因此在准则制定方面,应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适合我国特定需要,并适当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准则的经验(陈小悦,2002)。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应该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资产质量、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可能存在的风险上做出更大的改进(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2006),以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2二、长期内对上市银行的具体影响1对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首先,《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金融负债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方法能够充分反映上市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对上市银行风险管理做出有效判断。从银行管理角度看,这种以持有目的和意图为标准的分类方法,实际是在引导上市银行的管理者,从风险角度科学合理地分类、管理和监控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其次,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的特点,按照传统会计历史性的原则,难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加以披露,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在资产负债表外,把它们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排除在损益表外,仅在报表注释中反映。然而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表外处理已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交易者的风险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风险,导致了风险积聚。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要求: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企业才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转移》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条件是:金融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回报是否已经实质上发生转移,而且没有保留对金融资产的控制权。根据这些规定,上市银行应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权利和合同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已经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以及其他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也要进入表内核算,通过表外金融资产、负债的表内化,以公允价值反映衍生产品,可以让财务报表使用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也更加容易地评价企业通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提供的信息将更加全面。准则还引入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混合计价基础,初始计量时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此外准则还规定,初始确认时,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相关交易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成本应当计入初始计量金额。交易成本是否计入初始计量金额,对于不同类金融资产或负债将以不同方式影响上市银行的损益和所有者权益。这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下同32.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银行的影响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部分其价值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变动。一方面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断变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权益,进而影响了权益的变动,随着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的大幅增加,势必造成期末利润的波动性增加。而且金融工具的价值要受到利率、汇率、价格等指标波动的影响,而规避这些风险因素并不是国内银行所擅长的,因此上市银行业绩的波动性可能会加大。此外,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有利于其在表内反映,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和现代化管理风险技术,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银行真实财务状况,更易于评价上市银行通过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根据现行会计计量模式,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仅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这样,上市银行可能仅仅为了增加会计利润而进行某种交易,以此掩盖核心业务的不良业绩,用公允价值计量,可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最后,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可以使金融工具计价模式更加一致,金融工具将在相同的时点,根据相同的原则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也会对上市银行会计信息产生负面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严重依赖于上市银行所采用估价模型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采用不同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3.减值损失方法遏制上市银行操纵利润我国2001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信贷资产专项准备按照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这更加符合银行监管的目标,即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银行健康发展,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的金融减值提出更高要求,准则规定,后续计量时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其他金融负债按历史成本计量,但需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是金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差额。其中,可收回金额通过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原实际利率就是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4的权益性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且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利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该类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从而降低了上市银行利用减值损失转回操纵利润的可能性。4.对上市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仅是一个会计处理规范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公允价值的取得,确认过程实质上是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没有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计量依赖银行所采用内部估值模型的判断、预计和确认的管理,都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金融工具交易可能导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准则对风险披露的要求如下:①利率风险,对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应披露:合同重新定价日或到期日中的较早者、实际利率、有关利率风险敞口的其他信息。②信用风险,对各类金融资产应披露:最能代表其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的金额,信用风险的重要集中、有关信用风险敞口的其他信息。③流动性风险,对各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披露:按剩余到期日所作的到期期限分析。这些风险具有风险的普遍性、存在的隐蔽性和影响的社会性。上市银行只有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风险管理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金融工具会计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而且金融工具纳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能更充分,更及时地提示上市银行的潜在风险,迫使上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资本监管,强化风险防范。另外,该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后,银行会计核算将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市场环境的变化均要通过银行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金融工具的重估值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导致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因此,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要求银行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反映为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从风险的角度看,有关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价属性的引入,绝不仅仅是一项会计准则的变化,而是会给上市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控制技术手段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5.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难度加大首先衍生金融工具由表外纳入表内核算增加了风险资产,导致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加权风险资产发生变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损益,增加了利润的波5动,导致监管资本随之波动;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加剧了附属资本的变动;按可收回金额或现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提取减值准备后,与原计提准备方式不同,导致损益的波动,从而影响附属资本;根据金融资产中止确认的条件,已经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可能不满足中止确认的条件,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仍应在表内反映,从而风险资产不能从表内去除,对资本的要求没有降低,因此达不到将资产证券化缓释资本充足要求的初衷。三、经验分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直接涉及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同时通过公允价值的变动,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当期损益资本公积等项目影响上市银行的盈利水平,净资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随着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增加,将有助于迫使上市银行经营更加市场化,加速金融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发展,促进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变革。但从短期来看,《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银行的影响有限。以中国银行2006年12月31日的报表为例,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趋近,我们可以比较下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净资产、净利润上的差异,见表1。表1中国银行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报表差异调节(人民币百万元)调整项目名称净资产净利润2006年末2005年末2006年末2005年末按国内会计准则呈报3882542338424189227492会计准则差异调整冲资产评估增值及其相关的折旧费用-7963-7999306427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量331828165021695权益性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证券并以公允价值计量27421775————计提内退员工内退期间的工资及福利义务-5316-5097-219-2627对非交易性贵金属按成本法计量-791-637-154-329将汇金支付的年金计划启动资金确认为费用——————-500递延所得税及上述调整的影响1866992184290以上事项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