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一章绪论(1学时)(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两种机制,免疫应答的特殊形式(免疫耐受)和病理效应(超敏反应))1、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2、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免疫细胞与抗原接触时,免疫系统所发生的功能活动,包括对抗原的识别,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效应。3、免疫系统的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2免疫细胞:血液细胞○3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4、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se):抗感染○2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eostasis):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3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5、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比较: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获得形式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发挥作用时相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4~5天后发挥效应免疫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免疫记忆无有,产生记忆细胞举例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NKT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6、中国人种“人痘”预防天花。英国人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7、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开创传染性疾病人工主动免疫时代。德国人冯▪贝林(EmilvonBehring)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时代。第二章抗原(3学时)(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和载体的概念,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和分类熟悉:T、B细胞表位与共同抗原表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分类)1、抗原(Antigen,Ag):是指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2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3、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完全抗原(complete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称的抗原。半抗原(hapten):只能与抗体结合而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者,称为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antigen),又称半抗原。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4、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1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2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5、抗原决定簇(antigenicdeterminant):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T细胞、B细胞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6、T、B细胞表位:○1T细胞表位: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加工提呈给T细胞的线性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可位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2B细胞表位:是B细胞识别的线性或构象表位(约6~7个氨基酸基或糖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功能性决定簇才能被B细胞或抗体识别。7、抗体特异性是针对抗原表位而不是整个抗原分子。8、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1共同表位(commonepitope):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2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9、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结构和性质○1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2化学组成及结构(1)蛋白质(2)多糖:具有免疫原性,较蛋白质弱。(3)核酸:多无免疫原性。○3可降解性:L-氨基酸易降解;D-氨基酸不易降解。聚合单体,颗粒性可溶性(二)宿主方面的因素○1遗传因素: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2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三)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1剂量: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2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呼吸道和口服免疫。10、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需在Th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如多数蛋白质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h细胞辅助。TI-1Ag:具有B细胞丝裂原和单一重复B细胞表位,可与成熟或不成熟的B细胞均发生应答,如LPS。TI-2Ag:含重复B细胞表位,仅与成熟B细胞发生应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e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之间的共同抗原。独特型抗原(idiotypicantigen):Ig的V区、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和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独特型(idiotype,Id)抗原,Id可诱导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第三章免疫器官与组织(2学时)(掌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熟悉: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过程,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淋巴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淋巴器官)及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2组成胸腺和骨髓(人和哺乳动物)法式囊(鸟类)3、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祖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为未成熟的B细胞,祖T细胞在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4、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来自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从被膜下区、皮质区(成为胸腺细胞)到髓质区移行。在移行中胸腺细胞从双阴性(CD4-CD8-)胸腺细胞,经历双阳性(CD4+CD8+)胸腺细胞,成熟为单阳性(CD4+或CD8+)胸腺细胞。5、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阳性选择(positiveselection):是指发育中的胸腺细胞表达的TCR同胸腺上皮细胞表面的MHC分子结合,使得能够识别自身MHC分子的胸腺细胞存活继续发育的过程。阳性选择决定T细胞对抗原肽应答的MHC限制性。阴性选择(negativeselection):指胸腺内发育中的表达针对自身抗原TCR的T细胞与自身抗原结合后死亡,即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的过程。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阴性选择决定成熟T细胞库的自身耐受性。6、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1概念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也是成熟T、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2组成淋巴结:组织来源的抗原脾:血液来源的抗原黏膜伴随淋巴组织:经黏膜表面进入的抗原7、淋巴结的功能: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后,经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游离抗原也可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8、脾的功能:收集来自血液的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发生、破坏衰老红细胞的场所。9、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针对经黏膜表面进入的微生物抗原产生应答。10、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第四章固有免疫细胞(1学时)(掌握:固有免疫细胞组成,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他重要表面分子熟悉:NK细胞表面受体)1、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2、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与功能相适应的重要表面分子:(一)模式识别受体○1相关概念: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宿主本身不存在的特定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来源于宿主本身受损或坏死的组织和某些激活的免疫细胞,即机体自身细胞和组织在特定条件下释放的内源性分子,称为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DAMP)。PAMP和DAMP能被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识别,这些受体被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2巨噬细胞表面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1)Toll样受体(2)清道夫受体(3)甘露糖受体(二)调理性受体:巨噬细胞表面的调理性受体:○1IgGFc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特异性IgG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其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Fcγ受体(FcγR)结合,从而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2补体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补体活化片段(C3b或C4b)可与病原体结合,并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三)细胞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四)参与提呈抗原和协同刺激T细胞活化的分子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NK细胞表面的IgG受体FcγRIII(CD16),与抗体Fc段结合,介导NK细胞识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这种以IgG抗体为中间桥梁,定向介导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第五章适应性免疫细胞▬▬▬▬T细胞(3学时)(掌握:T细胞的表面分子(TCR-CD3复合物体、CD28)及功能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亚群熟悉:T细胞的其他膜分子,αβT细胞亚群划分)1、T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功能:(一)TCR-CD3复合体:TCR: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是T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结构。CD3:参与T细胞发育过程中TCR的膜表面表达;参与TCR与抗原接触后产生的活化信号向细胞内的传导;成熟T细胞的表面标志,用于外周血中成熟T细胞的检测。(二)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D152):○1组成:同质二聚体,每条链含一个IgV样功能区(两者同)。○2配体:B7分子(两者同)。○3分布:CD28分子—主要表达于人外周T细胞;CTLA-4分子—表达于活化T细胞。○4功能:CD28分子与表达在APC上的B7分子结合,为识别APC提呈的特异性抗原后的初始T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和增殖。CTLA-4分子同B7分子结合提供抑制信号给活化T细胞,阻止T细胞的增殖,限制T细胞分泌IL-2。(三)CD40L(CD40ligand,又称gp39分子):○1分布:活化T细胞表面的糖蛋白。○2功能:双向作用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结合,促进T细胞增殖。使活化APC表达B7分子。辅助B细胞类转换以及巨噬细胞活化。2、CD4+T细胞:表型为CD3+CD4+CD8-CD4+T细胞主要为Th细胞亚群,一般是通过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一)Th1和Th2:Th1分泌IFN-γ、TNF-β、IL-2等,主要辅助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辅助体液免疫效应功能。Th1和Th2均来自初始Th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成的Th0细胞。两个亚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换。Th1和Th2细胞主要特性比较:(二)Th17细胞:以分泌I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