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论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定稿)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姓名:赏林霞学号:1565101204743指导教师:王云所在学校:新疆兵团电大第七师分校论文提交时间:2016年11月10日2目录1【内容摘要】..........................................3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3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33.1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33.2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54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74.1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的改善方法......................74.2教师不规范行为的改善方法..........................84.3政府加强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105总结................................................10参考文献...............................................11提纲一、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二、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三、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3教师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1【内容摘要】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言行却往往不被人重视。孰不知,教师良好的语言态度和合格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本论文以研究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和自身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为方向,希望能以此找到改善幼儿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和自身行为的方法,以便更好的为幼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成长。【关键词】教师行为自身素质行为习惯语言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当前社会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频频被曝光,用针扎孩子,用书包砸孩子头。幼儿园虐待儿童的新闻接连发生,原因很多,最根本的,还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教师良好素质和言行对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因为老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幼儿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语言在幼儿的认识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阶段,或者在这一阶段给幼儿以不恰当的示范或指导,那么很可能使幼儿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形成不良的语言交往习惯。相反,在正确教育方法影响下,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是可以得到加速提高的。3幼儿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3.1幼儿教师语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看法和行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里所说的“教师语言态度”是指包括教师对自身和对幼儿两个方面的语言态度。每位教师的4语言态度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只是程度不一而已),而这种倾向性必然对幼儿的语言态度、语言能力和语言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1.1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试想,幼儿在教师这种消极的语言态度影响下,还会产生喜欢说、乐意说的愿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教师只有保持积极的语言态度,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发展语言能力。新《纲要》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在平日教育过程中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反而常带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的心理倾向。例如:面对一个平时表现特别不好的、调皮、捣蛋,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的幼儿。我们的许多教师便有着一些抹不去的阴影,假设今天他与别的小朋友吵架或发生矛盾了,那我们的许多教师在处理时就会带有偏见,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则不分清红皂白,马上在集体面前批语指责一番,如“小明,你怎么回事,什么坏事都轮到你,你倒不倒霉哦!小朋友,你们说该怎么处理?”此时,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积极的拥护老师。有的会说:“把5它送到小小班”有的会说:“我们不要和他一起玩。”有的会说:“他是个坏蛋,老是打人。”还有的会在此嗤笑。到最后,我们的有些老师还会来个总结:“你呀,看看谁,他多乖,你该怎样向他学习”。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是想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在此我们暂且不淡,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教育肯定对那幼儿的心理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对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说,也不是件好事,它会误导他们——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最后的肯定性指导更是违背我们新《纲要》所倡导的教师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3.1.2教师对幼儿语言的态度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幼儿语言的态度同样也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如果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持关注、支持和认可,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就能激起幼儿更强的表达欲望,幼儿就会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就更乐说、更能说;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不闻不问、否认缄默,也会影响幼儿表达的积极性。如面对幼儿没完没了的发问告状,教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不以回应,即使回应态度也是冷漠的、语言也是消极的:“老师正忙着呢,别烦老师!”这样的现象也是有的。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情急中的表达更是语无伦次,半天听不懂意思来,老师更是无从回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我说了老师也不爱听,说了也没用。”等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运用的频率也因此渐渐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语言能力的发展。故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自身积极的语言态度影响幼儿,并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支持,不断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情感,强化积极的语言行为从而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3.2幼儿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一、由于教师的情绪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在幼儿园里,当孩子犯错误时,由于教师处理行为带有负面情感,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例:由于幼儿平时洗手时不注意关水龙头,所以有一次幼儿从户外体育活动回来,进行洗手擦脸之前,老师一而再地大声强调:“大家洗完全手后,一定要记得关龙头。可是,所有的幼儿洗完手出来后,老师发现还有一个龙头6没有关,看到这一情形,那老师当然很生气,然后气呼呼地在班上对所有的幼儿说:“是谁刚刚没有关龙头的,请现在马上去把龙头关了!老师怒目不停地环视着所有的幼儿,个个幼儿被吓得头低低的,谁也不敢吭声,3分钟、4分钟、5分钟过去了,可是还没有一个幼儿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这时老师更气了,最后,老师根据自己的判断(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气炸时瞎猜)下达命令:“小明,你去把龙头关了!”小明申辩说:“不是我!我不去!”老师又不容争辩的口气说:“不去也得去!”最后,小明只好噙着眼泪去把水龙头关了。在往后的几天观察里,我们从没见过小明的脸上有过笑容。我想这件事对刑嘉旺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而是内心深处的伤害,正是这一伤害,使得本来很活泼的一个孩子变得内向沉默。如果那位教师能冷静一些,或许犯错误的孩子(可能用“敢”字更合适)主动出来承认错误;如果那位教师再冷静一些,就不会给孩子下死命令,而让孩子的心长久地痛。二、由于教师的偏爱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了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的事件在幼儿园教育中十分普遍。例如:几位平日受到教师冷落的孩子围攻一位得到教师过分宠爱的孩子。我们问他们为什么要围攻人家。他们回答很干脆:“谁叫教师对他特别好的。”——这都是因为教师对幼儿的偏爱造成的心理伤害的恶果。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常可以发现受老师宠爱的孩子在班里表现得特别的傲气。教师的偏爱往往有着四个方面的倾向:幼儿(个体、长相、能力及社会背景)。在幼儿园里,最常见的几个现象有:我们的许多教师看见某个孩子长得漂亮、可爱或者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那就非得认自己的“干儿子”或“干女儿”。平时,时不时的与他逗乐,对他的错误从不紧视,在集体面前有意无意的加以维护。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在班里就越来越霸气了。而对于那些被教师看中的孩子反之被冷落的孩子往往都会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破坏行为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另一种则变得自悲,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情绪变化不定。我们说,在幼儿园里由于教师的偏爱导致幼儿的心理伤害的例子举不胜举。然而我们的教师应说明白,偏爱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为了所有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我认为作为现今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真切的理解领会新《纲要》精神。始终如一的遵循新《纲要》所提出的——教师必7须关心、热爱、平等的对待与尊重儿童,对儿童的一生做准备。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每个孩子,应该创设一个公平的环境来公平的关爱每个孩子——不管他们的个性如何,长相如何,能力如何,社会背景如何,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不能任情任性,随时、随地都要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否则教师的教育将是白费力气。”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的意志较薄弱,但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带着一种社会责任,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当教师们经常为了设计教育活动而忙碌着,殊不知自身的言行便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这种言行每时每刻影响幼儿。如果教师不注意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光凭集体教师中的“言传”而忽略生活中的“身教”就会错失很多教育良机,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教师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自身行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着积极意义的。4改善幼儿教师言行举止的方法4.1教师不规范语言态度的改善方法提高语言素养是教师保持良好语言态度的基础。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说话质量,为幼儿做出良好的语言示范。具体的说,教师的语言应做到以下点:一、规范、准确做到规范和准确,要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