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A.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B.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51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1.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2.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6.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8.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9.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第一篇医学蠕虫学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卵壳厚而透明(主要特征)①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在两端与卵壳之间可见新月形空隙。②未受精卵:长椭圆形,卵壳蛋白质膜较薄,卵壳内含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也称屈光颗粒。③感染期虫卵:受精卵细胞不断分裂而形成幼虫盘曲在壳内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幼虫→(小肠小肠壁静脉或淋巴管→肝→右心→肺→气管→咽喉→胃→小肠)成虫寄生部位:人小肠无中间宿主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三、致病①幼虫:蛔虫性哮喘、蛔蚴性肺炎②成虫: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间歇性腹痛);超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并发症: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突发右上腹绞痛)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一张80%,三张95%2、饱和盐水浮聚法或沉淀法效果更好3、试验驱虫法五、流行因素:1、生活史简单,产卵量大2、虫卵抵抗力强六、防治原则: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预防工作2、加强粪便管理3、普查普治4、阿苯达唑较为有效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C”)和美洲钩虫(“S”))一、形态1、成虫:A、虫体细长,10mm雌虫:尾端呈圆锥状雄虫:尾端膨大成交合伞B、头部具头腺,可分泌抗凝素C、口囊发达:十二指肠钩虫:两对钩齿美洲钩虫:一对板齿2、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刚排出虫体的的虫卵内含2—8细胞两大特征1.有明显在分裂的细胞2.卵壳和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真皮的血管、淋巴管→右心→肺→气管→咽喉部→胃→小肠→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人体(口矛)三、致病1、幼虫:钩蚴性皮炎呼吸道症状:肺部炎症,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可自愈。2、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不断更换吸血部位,是新旧伤口同时流血。十二指肠钩虫:0.25ml/天美洲钩虫:0.05ml/天⑵消化道症状:粘液样变或水样便,重度时可便隐血(+)⑶异嗜症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3、钩蚴培养法五、流行: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广泛因素:有传染源存在;病人粪便污染土壤;人与土壤接触。六、治疗措施:钩蚴性皮炎:皮肤透热疗法驱虫治疗:甲苯达唑、阿苯达唑蛲虫(蠕形住肠线虫)形态1、成虫:细小,乳白色,咽管球是形态鉴别要点雌性:8-13cm,尾端长而尖细雄性:2-5cm,尾端向腹面曲,尾端有交合刺2、虫卵:有较厚的卵壳,无色透明,椭圆形,两侧不对称,卵内有一卷曲幼虫二、生活史:成虫→虫卵-(肛周)→感染性虫卵-(十二指肠)→幼虫→成虫寄生部位:回盲部、结肠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成虫寿命:2-4周三致病: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异位寄生及损害四.实验诊断:1.查虫卵清晨便前肛周拭子法:透明胶纸法和棉签拭子法2、查成虫:宿主入睡后2-3小时五.流行: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多在儿童聚集地传播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2.生活史简单3.感染方式简单,机会多自体感染:肛门——手——口间接感染4.虫卵抵抗力强5.治疗:阿苯达唑鞭虫(毛首鞭形虫)形态1、成虫:头细尾粗雌性:30-50mm,尾端钝圆雄性:30-45mm,尾端向腹面曲,尾端有交合刺2、虫卵: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凸起,呈腰鼓形二、生活史:寄生部位:盲肠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成虫寿命:3-5年三致病:在肠道内以细长头部钻入肠壁,吸取血液和组织液引起肠粘膜点状出血、炎症、溃疡实验诊断:1.饱和盐水浮聚法便检虫卵五.流行:热带亚热带,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因素:1.传染源:病人与带虫者2.虫卵抵抗力强3.治疗:阿苯达唑吸虫一、形态特点:1.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吸血虫除外)2.具口、腹吸盘3.多数雌雄同体(吸血虫除外)4.生殖系统发达5.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二、生活史特点:1.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2.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3.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一、形态:1.成虫:a.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花籽仁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子宫管状,弯曲2.虫卵:寄生人体的最小寄生虫卵,黄褐色,前窄后宽,前端有明显卵盖,具肩峰,小疣,卵内含毛蚴二、生活史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寄生部位:人或肉食动物的肝胆管内终宿主:人或肉食动物保虫宿主:肉食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三、致病: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消化功能紊乱;肝硬化;胆石症,胆石的核心可以找到虫卵急性期变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发热、胃痛、腹胀食欲减退、血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四.实验诊断:a.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五.流行:主要流行在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世界性高发区,不良饮食习惯为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2.加强粪管,改善养鱼办法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亚洲大型肠吸虫)一.形态1.成虫:a.长椭圆形,虫体肥厚,形似姜片,是寄生人体的最大吸虫b.具口、腹吸盘c.雌雄同体2.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卵壳薄,卵盖小,卵内含一个卵细胞,20—40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三.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重度感染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连检三张检查率90%b.沉淀集卵法2.由粪便或呕吐物查成虫(因其体积较大)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与当地种植可供生食的水生植物有关,还有饮用水六.防治原则:1.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或猪的粪便污染水源2.关键在于不生食水生植物,提倡用熟饲料喂猪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和槟榔南瓜子合剂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一.形态1.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雌虫: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成合抱状态雄虫: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3.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经皮肤进入人体→童虫→成虫(钉螺)1.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唯一!)2.感染阶段:尾蚴(和肺、肝、肠吸虫不同)3.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尾蚴可经皮肤钻入人体内),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4.虫卵的去路:毛蚴和卵壳之间含有毛蚴分泌物,可造成肝硬化a.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少部分排出体外,大部分沉积在体内肝、肠)b.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c.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钙化死亡三.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Ⅰ型超敏反应)2.童虫:因移行造成的器官机械性损伤:潮热、背痛、咳嗽、白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3.成虫:贫血、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引发Ⅲ型超敏反应)4.虫卵(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毛蚴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是主要致病物质引发Ⅳ性超敏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肝、肠纤维化、硬化。a.急性血吸虫病:初次感染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何博礼现象: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临床表现:畏寒发热、淋巴结及肝肿大(左叶明显),肝区压痛,可便检出虫卵。b.慢性吸血虫病:急性期未经治疗或反复感染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临床表现:急性期症状消失。肝肿大常见,无压痛,肝功能正常。c.晚期血吸虫病:反复、大量感染指肝硬化后出现的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患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儿童时期反复感染者出现身材矮小、面容苍老、无第二性征主要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主要致死原因)、肝性脑病5.异位寄生:门脉系统以外的部位寄生:肺,脑部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3.直肠镜组织检查4.免疫学诊断五.流行: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因素:a.粪中血吸虫卵污染水源b.水中有钉螺存在c.人与疫水接触六.防治原则:治疗药物:吡喹酮普查普治;消灭钉螺;加强粪管;个人防护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三.形态4.成虫:a.椭圆形,虫体肥厚,卵巢六叶,两个睾丸分支如指状b.具口、腹吸盘,大小相似是并殖吸虫形态鉴别的重要特征c.雌雄同体5.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卵壳薄厚不均,有扁平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10多个卵黄细胞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童虫→成虫成虫寄生部位:肺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和蝲蛄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进食生的溪蟹或蝲蛄三.致病:由童虫、成虫在组织器官内移行造成的组织损伤(常见肺、脑、腹壁、皮肤)临床主要病变以在肺部形成囊肿为主,病人咳出烂桃样血痰和咯血。四.实验诊断1.痰、粪检虫卵:a.直接涂片法b.沉淀集卵法2.免疫学检查:肺吸虫皮内试验3.血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五.流行:流行于亚洲,主要为中国六.防治原则:1.有多种转续宿主,注意防控、消灭患病的猫或狗(保虫宿主)2.关键在于不生食淡水蟹和蝲蛄,不饮生水3.治疗病人,常用药物是吡喹酮绦虫形态特点:1.体扁平,带状,分节a.头颈节b.链体:2.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2.无消化系统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一.形态1.成虫:乳白色,带状分节,长2—4m,有节片700—1000个头节:圆球形,直径1mm,有四个吸盘,有顶突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