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实验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绪论1.共生现象可分为三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3.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还可以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有保虫作用的这种动物成为保虫宿主。6.转续宿主:幼虫侵入非正常的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进入正常宿主后,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的宿主称为转续宿主。7.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①掠夺营养②机械性损伤③毒性与免疫损伤8.带虫免疫: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宿主体内寄生虫处于低密度,宿主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产生一定的抗特异性攻击能力。9.伴随免疫:有些寄生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体内已有的成虫无杀伤或清除效应,但对再度感染时侵入的幼虫有一定的抵抗力。10.WTO中要求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的五种寄生虫病为: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中国五大寄生虫病分别为: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医学蠕虫学概述:土源性线虫(蠕虫):生活是不需中间宿主,为直接发育型,如蛔虫,钩虫生物源性线虫(蠕虫):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为间接发育型,如丝虫消化道线虫㈠蛔虫(似蚓蛔线虫)1.形态成虫: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三唇瓣,排列呈“品”字形,雄虫尾端有一对了伸缩的交合刺虫卵:分为三期受精期,未受精期和感染期,虫卵呈宽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与卵壳间形成新月形间隙,卵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卵内含幼虫2.生活史:血肺移行的途径有:血液循环,淋巴液循环,直接穿过脏器3.致病作用:幼虫致病:造成机械性损伤;蛔蚴性肺炎;异位损伤并发症:由于蛔虫的钻孔习性,因此可诱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胰腺蛔虫病,机械性肠梗阻甚至肠穿孔㈡鞭虫(毛首鞭形线虫)1.形态:成虫:雄虫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有交合刺1根虫卵:呈纺缍形,黄褐色。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各有一个透明栓,称为盖塞。卵壳内含有1个未分裂的卵细胞生活史:寄生于盲肠部㈢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在我国古籍中称为懒黄病,黄胖病)1.形态成虫:雄虫有一对交合刺寄生于人体的两种钩虫成虫鉴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体形前端和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型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型口囊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交合刺两刺呈长鬓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卵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2.生活史:生活习性:向温,向湿,向上有血肺移行过程(与蛔虫相似)3.致病作用: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成虫致病:贫血(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发生机理:1.钩虫口囊发达,有抽筒作用,泵吸血液2.钩虫以血为食3.钩虫头腺分泌抗凝素4.虫体不断更换交附部位5.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6.宿主蛋白质铁的缺乏4.小结: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途径:皮肤(黏膜)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㈣蛲虫(蠕形住肠线虫)1.形态成虫:雄虫较雌虫小,末端有一根交合刺虫卵:无色透明,呈不对称椭球形,一侧较平,一侧稍凸2.实验诊断:透明胶纸拭子法棉签拭子法3.流行: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传播方式有:①肛门-手-口直接感染;②接触感染;③吸入感染4.小结:寄生部位:回盲部(结肠上段)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途径:口诊断阶段:虫卵和成虫致病阶段:成虫血液和组织线虫㈠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1.形态成虫: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成圈,有两个交合刺,为卵胎生,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区别点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似绸带僵硬,大弯上有小弯体核较圆,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大小不等,排列杂乱尾核无有两个2.生活史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为夜现周期性。⒊致病作用慢性期阻塞性病变:发生机理:①反复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②淋巴管壁纤维增生,成虫阻塞。③淋巴管阻塞。④淋巴管扩张、破裂。⑤淋巴液流入组织。(形成淋巴肿,体腔积液)⑥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象皮肿)乳糜尿:阻塞发生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导致从小肠吸收的乳糜液经侧支流入淋巴管,并经肾乳头黏膜破损处流入肾盂,混入尿中排出。防治治疗常用药物:海群生(DEC)5.小结感染阶段:感染期蚴(丝状蚴)感染方式:蚊叮咬时经皮肤侵入人体寄生部位:淋巴结(成虫)血管淋巴结(幼虫)致病阶段:成虫(主要)微丝蚴(次要)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宿主:人为终宿主蚊为中间宿主㈡旋毛虫(旋毛形线虫)1.形态成虫:雄虫尾端具有2叶片状交配附器,为卵胎生。2.致病作用:侵入期(肠型期)幼虫移行期: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明显。囊包形成期:随着虫体长大,卷曲,寄生部位的肌细胞逐渐膨大呈纺锤状,形成梭形的囊包。3.小结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感染阶段:幼虫囊包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吃了活囊包的肉类或肉制品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保虫宿主:猪鼠犬猫等消化道吸虫㈠肝吸虫(华支睾吸虫)1.形态:(1).成虫:本虫为雌雄同体,睾丸一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端1/3,呈分枝状。(2).虫卵: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末端有小棘2.致病作用:(1).常见体征:肝肿大,脾肿大较少。(注意与丝虫鉴别)(2).肝脾肿大的机理: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等化学刺激+机械性阻塞作用造成胆汁淤积,从而引起阻塞性黄疸和胆管炎、胆囊炎(如化脓性细菌造成化脓性胆管炎),后者反复发作,造成胆结石(虫体、虫卵)、胆管癌以及胆汁性肝硬化,造成门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和腹水。3.治疗药物:吡喹酮4.小结:寄生部位:肝脏的胆管内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经口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虫卵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保虫宿主:虎、犬等血液和组织吸虫㈠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1.形态:(1).成虫:睾丸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1/3处(2).虫卵:金黄色,不规则椭球形,卵盖大,常偏斜,卵壳厚薄不均,卵内为一个卵细胞,多个卵黄细胞2.致病作用:(1).病理特点:多房性小囊肿(2).虫体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其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治疗药物:吡喹酮4.小结:寄生部位:肺,其他:脑、皮下、肝等处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生食溪蟹,蝲蛄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诊断阶段:虫卵或幼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石蟹、蝲蛄㈡日本血吸虫1.形态:(1).成虫:雄虫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卷曲形成抱雌沟。成虫有合抱现象.(2).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五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卵壳内侧有一薄层的胚膜,内含一成熟毛蚴。2.致病作用(1).引起尾蚴性皮炎(与钩蚴性皮炎致病机理与之相似)(2).童虫所致损害: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3).虫卵所致损害:卵内毛蚴释放的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形成肉芽肿及虫卵肉芽肿纤维化(4).晚期出现巨脾症(5).治疗药物:吡喹酮3.小结寄生部位: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成虫)感染阶段:尾蚴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接触疫水)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诊断阶段:虫卵、毛蚴中间宿主:钉螺(唯一)保虫宿主:牛、马、猪、犬、羊等消化道绦虫㈠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1.形态:(1).成虫:有头节,头节上有吸盘,还有顶突和小钩,颈部纤细。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有7支~13支。(2).虫卵:呈球形或者近似球形,卵壳很薄,内为胚膜,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2.致病作用(1).感染方式:1).自体内感染;2)自体外感染;异体(外来)感染;(2).寄生部位: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是最常见的寄生部位2).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是危害最大的寄生部位3).眼囊尾蚴病: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3).其他寄生部位:心、肝、舌3.防治:(1).药物:吡喹酮(2).治愈标准:是否驱出头节是是否治愈绦虫病的标志4.小结:寄生部位:成虫—小肠;囊尾蚴—皮下、肌肉、眼、脑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致病阶段:成虫、囊尾蚴诊断阶段:孕节或虫卵中间宿主:猪或人本身终宿主:人㈡.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1.形态:区别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头节球形,具有顶突和小钩略呈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成节卵巢分三叶,有中央小叶卵巢两叶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有7支~13支子宫分支整齐,每侧15支~30支医学原虫学概述⒈滋养体期:具有运动、摄食和生殖能力的原虫称为滋养体期。⒉包囊期: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包囊或卵囊,以抵抗不良环境,实现宿主或发育阶段的转换,这一阶段称为包囊。腔道原虫㈠溶组织内阿米巴:1.(1).滋养体:椭球形或随伪足的运动而变形,经过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无色透明的外质和颗粒状内质,外质可形成伪足。内含食物泡和一个泡状核,核膜内缘有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染色质粒,核仁较小,位于中央核仁与核膜之间有网状纤维丝。(2).包囊:圆球形,有单核、双核或成熟的四核包囊,四核包囊具有感染性、2.致病作用(1).致病机制:与毒力作用、共生菌群的协同作用和宿主细胞的协同作用有关(2).病理改变:肠阿米巴病多发于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肠外阿米巴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肝脓肿(3).临床表现:贫血3.防治:药物:甲硝咪唑(甲硝唑)4.小结:寄生部位:结肠、肝、肺、脑等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途径和方式:经口、食物、水感染致病阶段:大滋养体诊断阶段:大滋养体与包囊㈡阴道毛滴虫:1.主要寄居于女性阴道和泌尿口,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和泌尿道炎症。本虫也可感染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造成前列腺炎、尿道炎。2.虫体以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又是感染阶段3.人是本虫的唯一传染源,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血液和组织原虫㈠杜氏利什曼原虫1.形态:活的前鞭毛体常以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2.致病作用: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常呈双峰热型,伴脾、肝淋巴结肿大,贫血3.防治:药物:葡萄糖酸锑钠4.小结:寄生部位: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感染阶段:前鞭毛体感染途径:经皮肤致病阶段:无鞭毛体保虫宿主:犬科动物㈡疟原虫:1.形态:(1).滋养体:分为环状体和大滋养体薛氏点:是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后,在红细胞膜上出现的红色结节。疟色素:环状体以后各期消化分解血红蛋白后的终产物。(2).裂殖体:分为裂殖体和裂殖子(3).配子体: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或居中为雌(大)配子体;核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者为雄(小)配子体2.致病作用:(1).疟疾发作周期:与红内期裂殖体增值周期一致发作原因: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和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噬产生内源性热原质。(2).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再无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复发:指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复发。(3).引发贫血的原因:1).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2).脾功能亢进,吞噬大量正常红细胞3).免疫原理引起红细胞的溶解、吞噬、破坏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障碍)(4).重要体征:脾肿大3.小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途径:(1).人被含子孢子的按蚊叮咬(2).输血感染(3).胎盘感染中间宿主:人终宿主:雌按蚊诊断阶段:外周血中疟原虫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