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哈三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肖至忠的回答表明A.监察御史弹劾宰相违备了传统礼制B.监察御史行使职权需得其长官同意C.监察御史和御史大夫职位职责相同D.监察御史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2.下表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①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②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③政区层级的调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荀子·王制》中载:“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与荀子主张一致的是A.“粪田胜于买田”B.“种无闲地”C.“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D.“种无虚日”4.《汉书·食货志上》中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国家财政上的榨取太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太甚C.贪官污吏过于残暴掠夺D.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5.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这表明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十分发达B.官营手工业与市场发生联系C.铜镜是百姓最重要的必需品D.中外之间贸易交流非常频繁6.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泰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这反映出A.政府调控经济是赈灾的保障B.开仓放粮是赈灾的根本手段C.以富济贫能有效地解决灾情D.小农经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7.据《史记》记载,汉代的商业都会在今天河南省的有7个,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各2个,陕西、湖北、江苏、广东各1个。这反映出A.汉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8.“以明代中叶15世纪来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并不太迟,但其发展缓慢,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前,仍只是稀疏的存在,未能像西欧那样导致一个工场手工业时代,在农业中更属微不足道。”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封建统治的腐朽落后B.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C.商品经济的发展薄弱D.传统思想文化的禁锢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梭伦制定了一种特别的法律,规定“任何人当国家发生内争时,袖手旁观不前、不参加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再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梭伦意在A.限制公民的合法权利B.鼓励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把雅典引向民主轨道D.号召公民加入内部斗争10.罗马法规定:“奴隶被杀害,他的主人除得根据阿奎里亚法提起私人诉讼,请求损害赔偿外,对杀人犯可提起刑事诉讼。”这表明罗马法A.维护奴隶的合法权利B.适用于一切罗马人C.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D.注重维护私有财产11.史学家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一书中说:“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B.新航路开辟促使美洲率先进入工业文明C.美洲的发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12.据《新全球史》记载: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这表明A.荷兰成为全球贸易中心B.世界市场已经初具规模C.荷兰工业生产十分发达D.欧洲资本积累速度加快13.英国在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中规定: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A.旨在保护其本土航海贸易垄断B.保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C.有利于缓和与荷兰的紧张关系D.对世界贸易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4.丁建弘在《德国通史》中这样评价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它不是1848年国民议会宪法精神的继续,而是一种特殊的普鲁士的君主立宪精神的‘开创’。”这里的‘开创’是指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国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5.傅立叶曾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医生希望病人多,卖棺材的希望多死人,粮食投机者希望发生灾荒,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每天失火,玻璃商希望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作者意在A.号召人民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统治B.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私与腐朽C.为马克思的科学革命理论提供论据D.强调他的“新和谐公社”的优越性16.“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这一评价基于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社会史观D.文明史观17.在1853年太平天国起事之初,马克思通过西方媒体获知相关信息后,兴高采烈地欢呼:“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对上述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太平天国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B.太平天国冲击了西方工业文明C.马克思对太平天国寄予了厚望D.马克思客观地评价了太平天国18.梁启超曾说,“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中A.日本重点进攻李鸿章的北洋海军B.李鸿章是决定中国胜败的主要因素C.清政府缺乏先进的战略决策体制D.日本没有把清政府作为其战争对象19.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说:“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包括A.民主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B.长期的君主专制传统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20.1942年6月15日,山东省胶东区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参议员大会,宣布胶东区临时参议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了国共两党共同担任的参议长、副参议长。还按“三三制”(即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原则选举产生了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B.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C.为相持阶段的到来提供准备D.取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21.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国际社会。这表明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开始破产B.新中国外交取得新的胜利C.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D.世界格局已走向了多极化22.建国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3.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下达了三道命令,一道命令给国民党军队,要求“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一道命令给中共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总部,要求“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一道命令给所有伪军,要他们维持治安,只接受国民党部队的收编。蒋介石的实质意图是A.协调各部队共同抗日B.减少中共军队的伤亡C.发挥伪军的积极作用D.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可见,人民政协的职能是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民主决策25.从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表明A.中国已经成为法治社会B.中国的法律体系较完备C.社会主义民主高度完善D.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明代中叶至清末(16世纪至20世纪初),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辉煌成就,并出现了某些新的规模和因素。据记载,明初全国人口有6000万左右,到明末没有多大变化,到了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为1.5亿左右,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便增加到3亿,五十年间翻了一番。这一时期,耕地大量拓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出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一批不仅出租土地,还采用招募雇工,自己直接经营的“经营地主”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地主自己经营的方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发展。从明代后期开始,手工业中,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雇佣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临时待雇的机工,成为这种雇佣制的保证。由明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江南地区更有大量的中小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内贸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明中期以后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行千余年的以铜钱纸钞为主的货币制度,逐渐为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所取代,这种货币制度的改变,反过来大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规模和新因素产生的原因。(6分)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英国的“贵族”不但不反对发展工业生产,反而力图间接地从中获益;经常有这样一部分大地主,他们由于经济的或政治的原因,愿意同金融资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首脑人物合作。这样,1689年的妥协很容易就达成了。……从这时起,资产阶级就成了英国统治阶级中的卑微的但却是公认的组成部分了。(18世纪)瓦特、阿克莱、卡特赖特等人,发动了一场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资产阶级的财富,比土地贵族的财富增长得更快。在资产阶级内部,金融贵族、银行家等等,越来越被工厂主推向后台。1689年的妥协,甚至在迎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逐步作了调整以后,也不再适合这次妥协的参与者们的力量对比了。这些参与者的性质也有所改变;1830年的资产阶级,与前一个世纪的资产阶级大不相同,政治权力仍然留在贵族的手中,并被他们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这种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斗争的结局只能是新的经济力量的胜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材料中“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的革命指什么?结合材料及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