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常识原理的运用一、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原理理内内容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方法法论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拓展:1、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分析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析说明违背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台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极端自然灾害等。2、怎样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分析问题例: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现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16分)答案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在处理人与自然矛盾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矛盾中,我们在处理人与资源的矛盾中,要树立节约意识,资源危机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在处理人与资源矛盾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同尊重自然资源和客观性、规律性的统一。例: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头”和“中华水塔”之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把重视生态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期战略,在一些重点工程的带动下,生态建设与保护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哲学角度分析应该怎样“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答案: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②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④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自然观,以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⑤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度开采资源。(12分)2、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原理理内内容容】】::社会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方法法论论】】::①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们在变革社会的前提。问题拓展:1、运用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分析社会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析社会变革必须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如我国实行公有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56美元,2008年为2520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这个国家会进入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发展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社会应如何实现在和谐中发展。[9分]参考答案:①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要使中国社会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各种社会经济矛盾。(4分)②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要使中国社会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必须立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调整调整生产关系,缓和各类社会经济矛盾。(5分)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问题拓展: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我国采取相应的的经济政策。例:据新华网报道,各省份GDP相加总数据高出全国GDP的统计数据,各省份GDP增速几乎都高于全国GDP增速好几个百分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决定,尽快统一核算各省份GDP,以结束长期存在两组不同数据的局面。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GDP在中国受到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高估GDP违背了什么道理?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强调GDP统计数字权威性,使GDP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表现③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高估GDP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哲学原理,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5、意识的反作用原理3【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问题拓展:运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重视意识的作用,如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树立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法律意识、信用意识等。(2)重视精神的作用,如为什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3)分析观点、观念的作用,如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倾向政策等。例3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作为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并大力发展“共铸诚信”活动。不久前,深圳市宝安区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代代传——诚信待人”系列教育活动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运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诚信”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意义。①原理及方法论省略②“诚信”与“失信”是性质相反的两种意识,它们的反作用完全不同。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一种人品修养,对未成年人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品修养,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的唯物论依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唯物论依据,考生首先要明确唯物论的内容主要要涉及物质和意识和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等,然后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尊重和利用客4观规律的表现。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性与尊重客观和、规律相结合,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的变化,提示资源环境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可发展。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变化工作的形势非常严峻,这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依据。二、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问题拓展: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2)分析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3)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什么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材料一: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调结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表1: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1)结合材料一和表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6分)5(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投资,出口和最终消费这三大需求和GDP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②整体与部分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提高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实现GDP的快速平稳增长目标。(2分)③宏观经济结构还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调整三大需求的合理比例,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2分)(每个要点2分,原理和材料分析各占1分。)例: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灾情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相关部门在抗旱工作中恪尽职守,协同配合,形成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要求受旱各县(市、区)及时启动抗旱预案,兴建应急提水、引水、调水工程,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要。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贵州省各项抗旱工作的科学性。答:①事物都处在普遍的客观联系之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面对严重旱情,各部门应加强密切合作,共同应对。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人们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兴建应急提水、引水、调水工程,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要。)③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增强抗旱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及时启动各项抗旱预案。④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面对严重旱情,各部门不应各自为战,必须恪尽职守,协同配合,形成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问题拓展:运用因果联系原理可以分析哪些常见问题(1)结合某一事件的结果,具体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2)结合食品药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