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一部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常考点。因此能否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对整本书的复习以及高考的备考都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辩证唯物论部分的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2)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4)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教学重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设计有机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再现生活真实的优势,又通过板书,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情分析及学法】本节课是以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二轮复习课,一课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准确调动本部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基于哲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在学生认知规律指导下,我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具体的事例及试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做题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视频介绍有关党的十八大的情况,设疑:为什么在党的十八大中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得出结论: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这就是我们要复习的唯物论的内容。下面大家一起来回顾唯物论的相关内容。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归纳。(板书)进入复习:一、展示高考考纲及考点突破: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考情分析及考情启示(教师引导)考情分析考情启示命题角度1:意识的本质、特点和作用。(2012·安徽、天津,2011·新课标全国、江苏、天津、福建,2010·山东、广东)命题角度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2012·广东、安徽、江苏、浙江)命题角度3:运动的绝对性以及与静止的关系。(2012·江苏,2011·江苏、浙江,2010·天津)命题角度4: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山东)命题角度5: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2011·重庆)命题角度6: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2010·江苏)命题角度7: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尊重客观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得知:①本专题选择题的命题角度主要集中运动的绝对性以及与静止的关系、意识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②非选择题的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唯物论等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2013年高考备考应注意:1.以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能动性分析减排低碳的生活和发展理念。2.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不同地区、行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结合近几年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及人类抗灾自救的生产实践,说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人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性。3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8·广东)命题角度8: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2008·北京)提问:大家还记得唯物论部分共学习了哪些原理吗?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回答。生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生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生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生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生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师归纳展示:三、原理及方法论突破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4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①脱离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不发挥主观能动性。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①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③【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①原理内容:意识能使人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使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方法论: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①哲学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怎么办?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四、名师点拨(教师引导)51.准确把握“物质”内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它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从物质存在的状态上讲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的客观性,则是唯心主义观点。(2)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但绝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本身。(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3.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1)承认规律。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2)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认识和把握规律。(3)尊重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4)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要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或创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趋利避害。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4.正确理解意识能动作用的两个表现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表现中,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过渡:经过复习,我们对唯物论的知识又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学以致用,进入习题环节。(学生先思考,然后回答,教师点评)五、习题训练(题组对点练)1.(2012·浙江文综)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观点明显错误2.(2012·安徽文综)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6【解析】审题时快速找到“常道”、“常数”“常体”这些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题眼”信息我们能够看到材料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项与其寓意相近。A项强调了立足点不同,人们的认识和感觉就不同;B项强调了动与静的对立统一;C项强调了意识能动作用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B、C三项均与题意无关。3.(2012·惠州模考)“庖丁解牛”和“拔苗助长”两个成语故事都说明()A.办事情要积极思考,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B.要善于积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