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品与商品学学习目标:1、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2、了解商品学研究的整体内容有哪些3、了解商品学的研究任务4、掌握商品的构成要素总课时:6一、商品概念问题一:摆在百货店柜架上的是不是商品?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从概念中我们发现,一个物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它必须是用于交换的。显然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成为高中教师已经有三个多念头了,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中慢慢发现这个概念存在不少问题(个人观点)。由于商品的概念是构建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所以这个概念的正确性从整体上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诠释,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它的科学性。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卖不出去怎么办?商品卖不出去,得不到消费者承认,不是商品;通过交换后,进入消费领域,也不再是商品。即劳动产品经过交换环节,才构成商品,在交换之前,尽管是为交换而生产,也只是产品,或只是潜在的商品。产品――货物―――商品商品的三个属性:商品是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是供自己使用的劳动产品;商品通过交换,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才得以实现。2、商品是有用实体与无形服务的统一体。商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实质性:功能、用途等;实体性:有具体形态;延伸性:附加利益,如服务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形服务是产品成为商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一些商品如果没有无形服务,就有可能得不到消费者承认。二、商品学概念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1、商品使用价值概念:是商品所有的在市场交换中得以承认的有用性。(1)商品使用价值具有二重性:物质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即物的使用价值,是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所具有的用途和性能、功能。社会性:即社会的使用价值,或市场适销性,体现了商品使用价值被社会和消费者所承认的程度。a.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缺一不可。只有物质性―――产品积压只有社会性―――假冒伪劣b.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两者的侧重点也不相同。(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相对的、主客观统一的范畴。a.商品使用价值有其形成、转移、实现和消亡的运动历程。b.商品使用价值随着时间、地点、社会分工、社会环境、消费习惯、文化修养等诸多因素而各不相同。c.商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必然是一个历史范畴。1、2、商品学的学科性质:自然科学――技术学派,以俄罗斯、东欧国家为主。社会科学――社会学派,以西欧等国为主。多学科―――综合学派,以美国、日本等国为主第二节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一、商品学的研究内容1.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1)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内容:a商品质量分析与评价;b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c商品的质量要求与质量管理;d商品标准与标准化;e商品包装;f商品检验;g商品法规;h商品运输与储存。(2)与商品品种有关的内容:a商品品种分析与评价;b商品分类;c新产品开发;d商品消费要求;e商品美学;f商品文化;g商品信息;h商品资料与污染等。2.商品学研究的侧重点:宏观:研究共性问题,如商品学概论。微观:研究具体商品或特定领域,如食品商品学、外贸商品学等。二、商品学研究的任务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通过商品质量环的研究,为生产部门服务。2.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优劣。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保证商品符合规定的标准与协议,创造公正、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3.维护商品使用价值的安全。防止已经形成的商品使用价值受到不应有的损失。4.促进商品使的价值的实现。合理的商品储藏与运输,充分发挥生产与消费联系纽带和桥梁的作用。5.监督商品使用价值的效应。为商品开发和升级换代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维护消费者的利益。6.普及商品学知识。使消费者了解商品性能,学会正确评价商品质量的本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第三节商品学的发展历程一、商品知识汇集阶段――商品经济不发达,涉及商品的品种、产地、鉴别等。767年,陆羽《茶经》;1175年,《商品之美》,阿里·阿德·迪莱斯基等。二、商品学诞生阶段――在学校讲授商品学知识,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标志:1793《商品学导论》约翰·贝克曼(德国)。我国1908年(光绪28年)废除科举后,把商品学设立成一门必修课。三、商品学发展阶段――三种学派的交叉与发展。1976年,成立了国际商品学会。我国1992年加入国际商品学会。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研究生。第二章商品质量学习目标:1、了解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2、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3、掌握商品质量的意义学时:10第一节商品质量概念一、质量的定义A)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程度)。B)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之总和(ISO8402:1994)。C)质量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ISO9000:2000)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0)。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规定”要求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方面的人为界定;“隐含”要求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对商品在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耐久性、维修性、有效性、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特性”是指不同类别的商品所特有的性能,如服装的服用性能等。一个商品应同时满足“规定”和“隐含”二方面的质量要求。狭义的商品质量观:质量仅仅是“符合性”和“适用性”二个单纯方面。质量应该是“符合性”和“适应性”二方面的综合,这是一种扩大的质量观,反映了当前国际质量界对质量一种趋同的看法。二、商品质量的内涵a)商品质量是反映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程度)。b)商品质量是反映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之总和。c)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的综合(狭义的概念)。d)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各种属性的综合(广义的概念)。㈠商品质量是由商品使用价值导出的一个范畴,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市场表现形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尺度。㈡与商品使用价值一样,商品的质量也具有二重性:物质性与社会性。㈢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相对的概念。质量的评价受时间、地点、使用条件、使用对象、用途和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⒈使用时间商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对这种商品认识的不断提高;检验技术越来越先进。例:人们对花生仁的质量认识的变化50年代:凭小样成交;60年代:提出水分,含油量等理化指标;70年代:黄曲霉毒素;80年代:注重内在质量,如油酸/亚油酸比值,过氧化质,铜铁含量,维生素E等。关于黄曲霉毒素的说明。⒉使用地点技术因素、风俗习惯、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等的差异。例:我国出口的18件装的莲花茶具,畅销英国,在日本却滞销,原因是日本人认为莲花不吉利,忌用莲花装潢。⒊使用条件使用条件不同,商品的质量要求也不同。例:日本国内使用的电视机灵敏度低于我国国产电视机,为什么?电视发射台功率有大小。⒋使用对象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国别、职业、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不同,对质量要求也不同。⒌使用用途不同用途,对商品质量要求也不同。例:面筋和面包,对小麦的要求就不同。⒍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式的变化,会使人们对于质量的要求随之改变。例:能源危机→节能型汽车。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对商品的影响也会改变。例:正广和汽水。总结:要实现三个更新:首先,改变过去单纯的强调技术质量的观念,而是要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虑;其次,改变过去在质量概念上的静止观念,而是从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第三,改变过去重内在质量,轻外观质量的观念,而是既重视内在质量,又重视外观质量,既重视内外观质量的联系,又重视内外观质量之间的区别。三、提高商品质量的意义(一)、产品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质量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赖以生存的大堤”。提高产品质量,就是加固这座“大堤”,从而给人们带来利益,保障健康和幸福;给社会带来利益,保障安定和繁荣富强;给企业带来利益,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构成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就其最直接最主要的内容来看,就是产品质量。德国的奔驰公司:“如果有人发现我们的奔驰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给您美金1万元。”措施:一个引擎要42道质量检验。该厂从事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的人员占全厂工人的1/7。在那里,一个日组装1600辆的分厂,职工有3.4万人,其中,就检查各种部件的人就有1300多人,他们负责检查有协作关系的2.6万家厂商所提供的零部件。如果一箱货里有一个零部件不合格,就全部退回。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不是极品就是废品,决不打折扣出售次货。”(三)、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优质优价。第二节、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使用性能:安全卫生性能与环境要求寿命可信性经济性美观舒适性信息性与可追溯性一、商品质量的特性(一)品种特性:指商品是为满足消费者或社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特性。包括:产品特色、用户需要、市场适销、品种结构、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等。企业要随时关注市场信息和用户需要,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开发商品新品种和改进商品老品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二)内在特性:指商品的自然属性,即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各种性能。包括:各种理化性能、安全卫生性、寿命、可靠性、可维修性等。1.安全卫生性: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保障使用者人生安全于健康的质量特性,如家用电器必须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儿童玩具要避免发生刺伤和吞咽事故等。食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其成分中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和微生物。案例:出口日本鸡肉中含有克球酚;蘑菇中含有肠毒素;鸡蛋中含有六六六农药等。2.寿命:使用寿命、储存寿命、有效性等。(1)使用寿命:指工业品商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保持正常使用性能的工作总时间。它是体现商品能按规定用途正常工作的时间性和质量特性。如:电池的连续放电时间、散光灯的散光次数、汽车行驶的公里数等。(2)有效性:对于结构复杂、价值较高、可维修的商品,有效性是指其使用寿命和可维修性的综合。有效性=有效时间/(有效时间+停工时间)有效时间:处于使用状态的时间。包括商品的实际使用时间和非故障原因的待用时间;停工时间:处于不能使用状态的时间。(3)储存寿命:指商品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性能不失效的存储总时间。例如食品的保质期、医药商品和化装品的有效期等。3.可靠性:商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反映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无故障性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质量特性。可靠性通常包括耐久性、易维修性和设计可靠性。(1)耐久性:商品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保持规定的功能而不出现故障或寿命较长的质量特性。(2)易维修性:也称保安性,指商品在发生故障后能被迅速修好恢复期功能的能力。商品易维修性与商品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即设计中要安排成组合式或组件式结构,零部件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以便与拆卸更换或互换,同时应容易通过仪表或专用检具迅速诊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3)设计可靠性:避免使用者在操作上的过失和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以外使用等用法错误导致商品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商品的容易操作度、易使用度使人为过失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即使因人的过失或环境改变引起了故障,也要把可能遭受的损害控制到最低限度。(三)外观特性: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属性。如商品的形态、色泽、质地、结构、气味、味道和包装等。商品的审美性可分为外观表面及装饰的美观性(如外观疵点的数量及分布、质感、色彩的和谐与流行、整体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