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研究的新方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城市研究的新方向*甄峰(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区域内部城市间的网络化进程也不断加速【关键词】全球化和瞬间通讯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话题(Castells,1989;Sassen,1994;GrahamandMarvin,1996;GrahamS.andMarvinS.,2001)。信息技术增加了城市的复杂性,也使得城市间及其内部活动的空间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MossandTownsend,2000)。从全球或区域层面来看,城市的发展已经跨越了自身界限,通过高速网络将各个城市及其设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多样化的世界或区域性城市网络。1西方城市网络研究的新背景网络,并不是一个最新的概念。可以说,从交通、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到社会关系网络,网络的内涵不断拓展,也推动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这促使构成城市的网络要素和城市网络进入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有形或无形的组织结构,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念与行为准则。正如在欧洲一些地区,接近多样的城市网络不再是一个额外的或受限制的特定地区或特定社会团体。它是社会必须,一个社会权力、也许是城市生活的象征(Dupuy,1992)。1.1信息社会与网络化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新技术的产生及其应用对西方发达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对由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则逐渐成为了西方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未来学家及社会科学家们相继提出了科学社会sciencesociety(Drucker1969)、后工业化社会(Bell,1973)、第三次浪潮(Toffler)、服务社会(Gershuny1983)、知识社会(BöhmeandStehr1986)、通讯革命(Communicationsrevolution.Williams,1988)、信息社会(JohnNaisbitt,1982;Lyon,1988)、学习社会(LundvallandJohnson1993),以及正在浮现中的数字时代或数字社会及网络社会(Gosling,1997;Castells,1996)。在西方,这样的转型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继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的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及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化(GrahamandMarvin,1996)。随着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信息社会,城市网络,而不是功能等级中的单个及单中心城市是理解今天的知识密集型城市经济的关键(Buijs,S.,1994)。在西方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城市网络(urbannetwork)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水平的、非等级关系的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化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形成过程及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的前期成果,项目编号40301014。2由互补的/垂直整合的或从协同(synergy)/合作(cooperation)的专业化中心构成。由此而出现了互补网络(complementaritynetworks)和协同网络(synergynetworks),前者由相同部门内产品互补的专业化中心构成,后者由相似产品或功能的专业化中心构成(CamagniR.,1994)。早期的关于城市网络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交通网络的效率及其所带来的城市间互动作用方面。这些研究都借助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以解决交通网络的最优化问题。1.2城市网络范式“范式转变”的概念是由托马思•库恩于1962年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体系》中首先提出来的。如今,这一概念被广泛用来描述一种广义的模型、一种框架、一种思维方式或者一种理解现实的体系([美]唐•泰普斯考特,阿特•卡斯顿,1998)。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化趋势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更加开放型和网络化的、动态和标准化的、建立在交替性要素基础上的新信息时代。从理论上讲,Castells(1989)提出的流空间(spaceofflows)为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城市网络范式理论认为,通过网络中的参与,城市利用了在合作活动中互补关系和协调中的规模经济。在这个意义上,网络优势是一个真正的俱乐部受益者,仅仅通过那些经济和空间网络中的伙伴的行为者来得到,网络优势也在伙伴之间分配,尽管各自的边际成本。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参与的私人边际成本区别于私人的、边际利益,并且,网络优势成为网络的外部性。他还指出城市网络概念主要包括网络要素、外部经济、共同操作要素三个要素近年来,城市网络范式已经在城市体系的理论解释中赢得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地模型。支撑中心地模型的组织逻辑是一个地域逻辑,强调一个市场区的引力控制,而在城市网络模型中,出现了另一种逻辑,涉及到长距离的竞争和合作,而不考虑距离的障碍。尽管交通成本和规模经济是塑造城市地区和功能的空间组织的主要动力,在网络逻辑中,其他类型的经济出现在前面:垂直或水平整合的经济和网络外部性,这类似于那些俱乐部货物的出现(clubgoods)(Buchanan,1965;Camagni,1993)。2西方关于城市网络研究的新进展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影响,很多学者开始将信息纳入到了城市网络的研究中,基于城市间复杂联系(interlockingnetwork)的网络范式(networkparadigm)也出现(BattyM.,1991)。城市网络是一个新的空间现象,可以将西方的相关研究从三个方面加以总结:2.1信息技术对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使得不同层面区域空间组织发生剧烈变化。GrahamandMarvin(1996)提出了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四大效应,即协作、替代、衍生、增强效应。Demmatteis(1989)从经济学角度,认为集聚经济相对重要性的减少,隐含着城市间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和空间上的分散化。DematteisG.(1996)和BonaveroP.andContiS.(1996)则提出了在城市网络中城市发展的进一步中心化和通过城市专业化而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城市发展这两种相反的观点。尽管存在着争论,发达国家的区域发展实践却证明了多中心城市地区的持续繁荣。欧洲的城市网络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信息技术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最重3要的结果是促使一个基于电子通讯、物质设施等网络关系之上的新型空间组织出现。KunzmannandWegener(1991)指出了基于城市间的互补与协作的欧洲城市网络化模式,并认为欧洲的城市网络将会是一个多中心的合作的网络结构。DematteisG.(1996)描述了欧洲城市体系的三个抽象的空间模型:克里斯泰勒的等级网络、多层面相互联系网络和核心边缘等级网络,他认为多层面相互联系网络代表了信息经济下相互连接的网络组织。NijkampP.,VanOirschotG.andOostermanA.(1994)研究了知识网络、科学园区与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快速交通、信息通讯网络及范围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中心地模式的地域空间组合,即网络城市(Networkcity)(DavidF.Batten,1995)。以汽车所引发的郊区化发展模式为特征的美国,在信息技术、电信网络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新型的边缘城市(edgecity)(Garreau,R.1988)。基于复杂互补关系的城市网络,核心城市正在变成城市地区,进而转化为巨型城市并最终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连(GrahamandMarvin,1996;卡斯特,2000)。Pierre-PaulProulx(1995)概括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城市:第一种类型包括辅助的专业化的城市和区域,通过参与网络以获取市场接近、规模和集聚经济;第二种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包括所联系的金融中心,例如通过远程通讯基础设施,相似的城市功能(如旅游城市)以及交通联系;第三种是公司从不同区位的网络到各自补充的力量。2.2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着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进入信息时代,通讯网络的高度发达促使了区域间和区域内各部分之间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愈发加强。尤其是随着信息城市与全球经济的兴起,高度专业化的信息的创建和交流对大都市区中心的成功变得很重要。Mitchelson,R.L.andWheeler,J.O.(1994)考察了发生在美国城市间的较高层次的信息的生产与交换,揭示了正在进行的全球化如何影响这些城市在信息交流体系中的位置。T.McGee(1994)在谈到印度尼西亚未来发展时指出,信息流整合了印尼,通过互动的电视和远程通讯网络。实际上,国家空间已“陷落”为瞬时的信息空间,在国家层面,这使得集中化趋势容易。航空运输持续重要,空港网络升级到了国家和国际层面。Hall(1997)认为,快速和大量的信息流经城市地区是后工业化城市的一个定义性特征。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研究已经描述了大都市区之间大量的不同媒介的信息交流——如电话、夜晚递送包裹以及空运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的影响(Gottman,1961;Pred’s,1973;Mitchelson,R.L.;Wheeler,J.O.,1994)。还有学者对信息时代区域(大都市区)空间相互作用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Parr,JohnB.,1979;Murayama,Y.,1989;Wallis,AllanD.,1994)。Graham(1997)争论认为,尽管对IT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已有很多理论论述,但并没有很好的实证来证明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信息流的方向、起源和目的地。一个例外就是MitchelsonandWheeler(1994),使用联邦快递的数据显示了美国命令和控制中心的等级中的主导关系。然而,关于信息和通讯流在城市间和国家间的流动很少有学者绘制出流量地图。试图对信息流进行绘制的一个小组是TeleGeography1,它们利用基于国家之间的国际电话交易量绘制出了网络流地图。1电信地理学(telegeography)是:1)绘制电话通信量和其他电子通讯流模式的新的地理学分支;2)被创造或仅仅通过远程通讯得以理解的场所(如计算机网络地址);3)某个地点的远程通讯人工设施(无线通讯的天线、终端和信号);4)一个国家或区域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相比在远程通讯能力方面的平衡。见:(2000)指出城市网络主要包括网络、网络外部性、共同操作三个要素。通过参与网络,城市利用了来自于合作过程中的互补关系和协调中的规模经济,进而达到效率目标(Efficiencygoals)、协同目标(Synergygoals)、能力目标(Competencegoal)。GrahamandMarvin(1996)还进一步分析了城市间网络的三种功能:交流政策发展实践信息、促动城市间经济合作、提高资源效率。城市网络模型不仅使得单个中心不一定通过增加其规模来实现功能升级,而且具有管理灵活的优势(RobertaC.,2000)。作为关于政策发展最佳实践的信息交流的方法、刺激城市间经济合作、向国家和欧洲政府游说以获取资源的方法(Parkinson,M.,1992)目前,网络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乃至空间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学者及规划师的普遍重视。寻求创造基于知识创新和信息经济的城市网络成为制定城市与区域政策要考虑的重点,而单个城市也积极采取措施将自身纳入较大的区域网络之中。这一模式已经突破了简单的市场内竞争,或者是国家城市等级联系(Storker,G.andYoung,S.1993)。GrahamandMarvin(1996)也指出,城市间的水平协调和合作政策强调政府间合作、资源储备、信息交换和共同行动以跨越空间障碍而实现目标共享。这些政策加强了网络化的作用,而不仅仅采取基于市场的城市间组织形态。这种转移代表着朝向合作竞争的城市政治的转变(D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