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演讲2005年4月22日,博鳌·海南1中国和平崛起——BP的能源评估BP集团副总裁德开瑞博士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应邀参加此次重要的圆桌会,探讨中国和平崛起和能源安全的关系。我愿意向此次会议的主办者中国改革开放论坛与博鳌论坛表示感谢。我们BP公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促使我们回顾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过去25年中加速变化的过程。就此提出的关键问题已大不一样……。25年前,人们关心的问题是石油供给的有限性是否会导致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嘎然止步。今天,人们关心的问题是石油安全、经济效率和环境部门之间的合理平衡。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在见证能源供求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发现能源供给来源的减少。到2015年,三大地区(俄罗斯,西非和中东的海湾地区)将占世界日石油交易总量的80%。与此同时,需求急剧增长。过去20年中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亚洲,中国又占其中很大份额。照此下去,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将成为大宗石油进口的四大国家和地区。对这些石油消费国而言,即使开发本国资源、运用科技和实现能源供给来源多元化,也很难找到替代大量不断增加的进口石油、天然气的办法。或许中国是当前面临挑战最严峻的国家。在过去25年中,中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转型,其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所仅见。我们已经见证了初级阶段,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到本世纪中期使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或许更有意义的是,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也可以和平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中国面临挑战,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可持续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使全中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同样在全中国,经济增长都面临重大的能源影响。那么在当前,中国的需求对全球能源供应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有些人认为,油价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需求,这也是产生惊慌的原因。这种分析过于简单化。中国的旺盛需求确实是问题的原因之一。我们预测,2004年中国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量的30%左右。然而,这与中国在过去10年中的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27%)大致相当。2003年至2004年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并与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更进一步讲,需求增长只是价格等式的一边。在能源供应方面,剩余开采能力的降低、少数石油生产国政局不稳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操纵供给的政策,都导致了市场的动荡不安。对我们而言,作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潜在因素,中国的增长和稳定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而非挑战。首先,全世界有大量已探明的能源资源。全世界已探明但未开采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有1万亿桶和5,500万亿立方英尺。按照目前的消费速度,能够满足40年的石油供应和60年的天然气供应。如果我们再看一看预测石油储量(其定义比“已探明储量”更为宽松),情况就会更加乐观。这部分储量是已探明储量的两倍。挑战在于,如何继续保证充足的对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投资,以继续有效地提炼石油和天然气并将资源转化为储备。自1999年的全球性低谷以来,全球投资一直以每年约15%的速度强劲增长。有效利用能源同样需要投资——这是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第二,科技带来了一些令人非常振奋人心的可能。油价持续走高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潜在影响是将促进对替代技术的投资,而当油价低迷时,这些技术在经济上并不合算。这些发展将会对能源进口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我们相信,中国将越来越站在国际合作的前沿,开发新技术并使之商品化。例如,我们与中国“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演讲2005年4月22日,博鳌·海南2科学院、清华大学和科技部进行技术合作研究,如煤炭的煤气化多联产系统、氢和各种未来燃料。第三,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包括中国的需求)迫使政府决策者和私营部门更致力于探索新的政策和合作模式,从而促进融合和稳定。扩大国内能源资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使用替代和可再生能源,都是能源政策的重要组织部分,但仅凭这些无法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我们注意到进行新形式合作的必要性。就中国而言,我们认为中国石油部门有必要与其他国际参与者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譬如交换观点、合作开发技术以及合作进行海外投资。我们坚信,这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实现价值:通过扩大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能源安全以一系列牢固的供应关系得以延续;以技术开发获取清洁能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人才和管理水平以及不断延续与全球经济的联系。这些都是长期、互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视作威胁的观点假定,能源资源存在绝对极限。未来的地缘政治将牵扯到谁将获得某种有限能源资源的问题——是一场全球性的零和游戏。这太悲观了。对我们而言,中国的能源需求带来了很多机遇,它们包括:增加能源生产投资(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的机遇;在传统的和可替代的、更为清洁的能源选择方面开发新技术方案的机遇;以及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以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挑战的机遇。从能源角度讲,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把可靠的能源供应作为全球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方面的寻求能源安全。中国已做好准备,通过推动和平机制支持将全球能源供给的环境和政治风险转化为全球合作的新机遇,并借此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促进和平与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