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防护工程,做到以下几点才够安全!北大第一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新门诊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用地面积7812㎡,建筑面积为40266㎡,新建的PET/CT工作场所设置于新门诊楼地下一层的东端,建筑面积约为185㎡。从北大第一医院二部(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7号院)核医学科搬迁使用1台PET/CT装置及其配套的9枚V类密封校验源。一、PET/CT辐射防护设计PET/CT建设场所东侧为地下土层,南侧为信息中心,西侧和北侧为医学影像科,楼下为发电机房、变配电所、卫生间及过道,楼上为信息中心。工作场所设置有源库、分装间、注射室、给药前患者休息室、给药患者候诊室、专用卫生间、PET/CT机房及其控制室等。该工作场所属于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为了保障周围医护患者及家属的安全,PET/CT需进行放射防护设计。依据专业环评,最终方案确定为机房辐射防护设计为四周墙壁均为36cm厚的粘土砖结构,楼上和楼下均为15c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辐射防护需要,在放射性操作场所设计了含铅防护门、铅玻璃、专用通风设施以及放射性废水收集铅罐。此外,还将配备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手套、铅眼镜等工作人员防护用品。放射性工作场所辐射屏蔽设计见表1。房间名称使用功能辐射屏蔽设计PET/CT机房PET扫描东墙为40cm厚混凝土结构,其余三面墙壁均为36cm粘土砖结构,顶棚和地板均为15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贴6mm铅。门采用6mm铅当量的铅+钢复合材质,观察窗采用6mm铅当量铅玻璃。PET/CT控制室PET控制东墙为40cm厚混凝土结构,北墙为36cm粘土砖结构,其余墙壁采用15cm混粘土砖结构,门采用普通防护门。注射室和源库及分装间注射显像药物东侧外墙为贴3mm铅的轻质结构,其余三面外墙均为36cm粘土砖结构,顶棚和地板均为15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贴6mm铅,防护门采用6mm当量铅。患者检前休息区给药后的患者在扫描前候诊东墙为40cm厚混凝土结构,其余三面墙壁均为36cm粘土砖结构,顶棚和地板均为15c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贴6mm铅。防护门采用6mm当量铅。出入口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PET/CT工作场所安装具有门禁系统的防护门,铅当量不低于3mm。二、工程项目管理1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质量的保证就是生命的保证,除去普遍的工程质量,该项目同时增加了放射防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质量的监控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采取每天现场巡查制度,不定时,至少两次随时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和整理观感相结合的检查手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所有材料的检测合格报告备查,同时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施工进程进行监督,对工程质量把关。2施工费用控制施工单位进场后,实行每周一次工程例会制度,会议要求核医学科、设备处、设备厂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要参加,会议上沟通协调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形成会议纪要。建立严格的洽商制度,对有可能产生洽商的问题提前提出,严格讨论并现场核实把关,确定后由施工单位按照规范格式,报齐资料后提出洽商申请,得到设计、监理、使用方签字认可后报院各级领导把关,批准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后,连同竣工资料一同报院审计部门审核,确保经费的合理运用,保证每一分经费都用到实处。3施工流程控制由于核医学科的特殊性,除正常的设计施工程序外,还涉及到相关政府部门,分别为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疾控中心以及北京市公安局,针对新建PET/CT工作场所,需完成环境评估报告并得到环保局批复后办理开工手续。完成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得到疾控中心批复后办理开工手续,两者均办完开工手续后方可施工,同时安防系统需先取得北京市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然后取得北京市劳保所的评估报告,最后到公安局备案后方可进行移机。综上,流程的复杂化及不可控因素的产生会使工程延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缩短时间,需在项目开始时,使设计、环境评估报告以及职业病预评价报告三者同时进行,施工二次结构完成后,专业的安防单位立即进场配合施工。4资料归档整理在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意识,验收合格后对所有资料进行规整,报相关部门存档,以备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