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1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认识3各生字,会写4各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学习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写景的古诗。课题5、古诗两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字。2、读懂两首古诗的意思,能结合生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的意义。3、背诵、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读懂两首古诗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苏轼和陆游的生平。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了解古诗背景,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历史时空: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分别是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陆游的《游山西村》。读课题。2、对于这两首诗的作者,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诗?对于他们,你们了解了些什么?师做适时补充:苏轼和陆游都是宋朝诗人,但苏轼是北宋时期的,陆游是南宋时期的。出示宋代中国地图,简要描述宋代的疆域和南北宋的历史。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绘画、书法,“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比苏轼晚出生24年的陆游,号放翁,出生于北宋末年,经历了北宋王朝覆灭的历史,国仇家耻深深地铭刻在这个有民族自尊感的士大夫心中,他写下了很多爱国诗篇。二、凭借注释资料,自学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1、自由读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抽读古诗,正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3、默读古诗,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和同桌讨论。4、检查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1)《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这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题壁是古代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比如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横看庐山像岭侧看就成了一座山峰,远看、近看、在高处看、低处看庐山样子都不一样。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在这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那要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呢?(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读读背背诗人在这首诗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都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游山西村》: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课文,菜肴足够丰盛。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没有路可以走,突然出现了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读读背背诗人在这首诗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绝望,总会有新的转机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三、在比较中发表真切感悟:1、再读古诗,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交流,捕捉深入点:“游”。同样是“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是在人生失意的时候去寻找一丝快慰;都是在游览中有自己的哲理发现;都是对自己生活境遇的一种寄托:陆游希望自己乃至整个南宋的前途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为自己被贬找到一条理由,当时的王朝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同点:游的地点不同,一个是庐山景区,一个是农家;游的感受不同,一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理解中反复咏叹诗歌。四、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收集题壁诗和包含哲理的诗句。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3课题5.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2、积累古诗中相近的名句,以及其余的题壁诗。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难点:运用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古诗名句和题壁诗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联系个人经验,古为今用:1、苏轼和陆游的两句名句……不仅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也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生活中广泛使用,流传千古。怎么用呢?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括号里:(1)通过今天的“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我才了解到,我不但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缺点。过去,我从来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到。真是()。(2)爸爸的实验前一段时间失败了,很难过。可经过不懈的努力,最近,却有了新的进展。看着爸爸那高兴的样子,我忽然想到一句诗:()。2、引用这两个名句,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二、积累名句:《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魅力四射,但他们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薄薄的两页。我国古代还流传下了许许多多千古长吟的名句。你还能背岀哪些蕴含丰富哲理的名句?交流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三、作业;积累题壁诗:《黄鹤楼》崔颢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4教学反思:2、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5各生字,会写11各生字,正确理解“引人注目、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的意识。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懂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教学准备:搜集爬山虎的图片,了解相关知识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2、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板书课题)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3、对课题质疑。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划了生字,咱们来请同学读一读。谁来读?你愿意读哪一段?(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准备好了吗?2、预设正音:爪子茎3、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课文描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叶子脚(三四五段)三、切入重点,突破学习爬山虎的脚。1、爬山虎是用什么往上爬的?(脚)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爬山虎的脚,现在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段,边读边想,(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它是怎样爬的,是怎么变化的?3、自学课文,多读多思,可以画画、想想、读读。交流话题一: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重点引导——(1)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2)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6交流话题二:怎么爬的重点引导——(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2)“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3)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交流话题三: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重点引导——(1)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2)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蛟龙的爪子?——因为脚很多,样子相似,蛟龙的爪子很硬,能抓住墙。(3)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更具体地说明“相当牢固”,把两句话对比朗读看有什么不同(展开讨论)。(1)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爬在墙上相当牢固(2)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爬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4)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布置观察作业: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记录下来。(可以写成观察日记的形式)教学反思: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时第二课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7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描写叶子的佳句,积累背诵;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描写叶子的方法和作用教学难点:学习观察的方法,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好句复习,并结合学习“我的发现”。(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个例句,引导学生读读。(2)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3)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明白: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4)积累背诵这三个句子。二、研究叶子。1、课文除了描写爬山虎的脚,孩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谁来读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那一墙美丽的爬山虎。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己再读读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3、指导读出美:(1)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指名读)(2)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赞美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4、.作者为什么能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三、探讨叶子与脚的关系。1、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作者却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那么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联系吗?2、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8(1)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不重叠”?(与下文“一脚一脚往上爬”联系理解)(2)为什么那些叶子绿得新鲜?(与下文“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联系理解)3、小结: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四、总结观察的方法,一次反馈观察记录。1、齐读课文,说说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方法?2、小结;: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3、布置作业:我们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日积月累”去观察一种花。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1)自由读读,找出12种花名;(2)联系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其他内容;(3)按顺序熟读背诵。(4)可以选择一其他的一种种花进行观察,并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一两句话。教学反思: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7各生字,会写13各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积累好词好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好处。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