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先秦改革人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社会转型)春秋战国(770BC-221BC,合称东周时期)春秋(770BC-476BC)——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战国(475BC-221BC)——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一探究一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相比西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郑庄公(前757—前701),继武公为周平王卿士,联合齐、鲁战败宋、卫,并灭许国,在中原形成霸主地位。后因周桓王免其职而与周作战,击败周师,射伤周王。(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1、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3、诸侯之间争霸战争不断。探究二在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相比西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战国时期的铁农具西周时期的石镰石斧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三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1、生产工具改进,社会生产力提高2、井田制遭到破坏3、土地私有制逐渐的确立材料一直接动力: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探究三除此之外,结合必修所学知识,思考在思想上还有什么变化,推动变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这种社会状况发出什么样的时代要求?思想: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特别是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社会转型)——奴隶社会迈向封建社会时代要求:春秋实行土地私有化和战国完成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转型改革。国家主持者齐国管仲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楚国吴起赵国赵列侯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晏婴燕国乐毅二、变革潮流春秋战国时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战国七位君主变法示意表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前445-387年楚悼王〈吴起变法〉前401-381年秦孝公〈商鞅变法〉前364-338年齐威王〈邹忌变法〉前356-320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前325-299年燕昭王〈乐毅变法〉前312-279年韩昭侯〈申不害变法〉前362-333年(一)、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1.背景:2.内容:“相地而衰征”3.影响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对其他诸侯国:起了榜样作用《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维护奴隶制统治人物内容成效魏文侯变法李悝政治经济法律吴起军事影响(二)、战国时期的变法——魏文侯变法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问题思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示:春秋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维护的是奴隶制统治;战国变法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要完成社会的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三、强大需要商鞅变法背景变革潮流推动: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达立于不败之地,并进而称霸天下。时代要求:战国顺应确立土地私有化和创建封建社会的历史潮流。(二)、变革潮流推动春秋战国时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探究三秦国为什么要变法———探究商鞅变法的必要性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至公元前384年,还有人殉的事情发生;秦穆公时代秦国曾一度得到发展,但之后国势渐衰。公元前408年,吴起一举攻下秦国落水以东五座城池,设立了西河郡,令秦军望而却步。从以下材料中,可以得知秦国为什么要变法?(三)、强大需要秦国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而且受其他国的欺凌。秦国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变法,以达富国强兵。探究四秦国为什么能变法—————商鞅变法的可能性三、商鞅变法从以下材料中,可以得知秦国为什么能变法?材料一“三晋攻夺我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材料二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⑴游说:商鞅以变法强国之术游说秦孝公,劝说他“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变法要坚决果断。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赏识。⑶立信:南门徙木,取信于民。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大起来。1、秦孝公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2、商鞅本人有才能有魄力,而且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商鞅变法背景2、变革潮流推动: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达立于不败之地,并进而称霸天下。1、时代要求:战国顺应确立土地私有化和创建封建社会的历史潮流。3、强大需要:秦国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而且受其他国的欺凌。秦国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变法,以达富国强兵。1、秦孝公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2、商鞅本人有才能有魄力,而且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必要性:可能性:假如你是商鞅,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你会首先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材料一:“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材料二;在战斗中士兵若怕死退缩,要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或劓刑(割掉鼻子)。材料三:凡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依据材料归纳出商鞅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2)严肃军纪3)建立什伍组织1)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兵源得到可靠保证1、军事方面2)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为田开阡陌封疆,地,民得以买卖。——《商君书》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经济措施变法内容材料1:据史料记载:尚平与孟通皆秦国人,尚平及妻专心耕织,每税什伍之首,尚平多次免除徭役。孟通弃农经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经济措施二、变法内容材料2左图是秦孝公十八年秦国使用的标准量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使用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济措施二、变法内容材料3:1)废除井田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2、经济方面2)奖励耕织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秦国度量衡重农抑商措施•♠积极:①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封建社会初期起积极作用)•♠消极:•①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进步)经济领域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措施内容意义作用以农致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其发展农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认为工商业是“末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投入官府充当奴婢。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合作探究:请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在政治领域的措施材料一: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认为法令是为治之本,仁义不仅不足以治天下,而且还会削弱国力。他崇尚严刑峻法,取死之刑多如牛毛,施用凿顶、抽肋、镬烹等多种残忍至极的杀人方式。还首设连坐之法,一人犯罪,亲邻株连,大量无辜之人被残害。商鞅变法曾遭到强烈抵制。反对派以秦国太子的两位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为首,他们为阻挠新法,故意唆使太子犯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人人都得遵守。现在太子犯了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于是,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的脸上被刺字,不少反对者被残残酷地处死。①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②什伍连坐制度3、政治方面③轻罪重刑作用: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内官吏(世袭)县制:国君——地方县吏(非终身)“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焚烧诗书”的认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焚烧诗书”排除了复古思想的干扰,利于宣传变法。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巩固练习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③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④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⑤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⑥平斗桶权衡丈尺。学法指导:以句为单位,对每句话进行概括总结。②奖励军功(军功爵制)①实行什伍连坐制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④实行县制⑤废除井田制⑥统一度量衡。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三、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变法的核心农战法治亦称“耕战”。战国时代商鞅等先秦诸子的经济﹑军事思想和政策。重视农业和战争,主张两者结合。他认为农战就是重农,重农是为了战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守旧势力的反扑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车裂。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为什么?“商鞅虽死,秦法犹存”①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②商鞅的个人作用: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以大无畏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③秦孝公有变法图强的决心,对商鞅支持、重用。④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⑤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商君虽死,秦法未亡——原因:(成功的因素)五、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消极影响积极作用性质上: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1.对秦国----②经济上:积极作用:收富国强兵之效①政治上:③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