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线施工组织测量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上下行线控制基标贯通测量、相邻区间控制基标与铺轨控制基标联测及沉降位移监测测量方案编制:____________审批:建总前期: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测量队二OO九年十月2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一、工程概况工程总工期:2005年8月1日~2011年6月30日。四号线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里程YAK14+005至YAK11+835.9及YAK11+570(其中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上下行线控制基标贯通测量、相邻区间控制基标与铺轨控制基标联测及沉降位移监测)。二、测量工作内容为了确保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上下行线控制基标贯通测量、相邻区间控制基标联测及沉降位移监测、区间隧道上下线分别与四号线车车上下线工程的衔接隧道精确贯通,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受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见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南、北延段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检测工程项目合同文件,编号:J4KC040)承担该项目工作,现需要将(四号线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与既有线车陂南站)施工隧道内控制点与既有四号线车车区间与既有线车陂南站上下线隧道内已知控制基标点上下线分别进行贯通测量、联测、断面和控制基标测量及沉降位移监测。三、贯通测量的要求1、平面贯通测量1.方法:当两相向开挖的隧道贯通后,应及时进行平面贯通测量。贯通测量作业时,利用贯通面两边的已知控制导线点,在贯通面两侧设3个左右的导线点,并在贯通面附近设一点(临时点也可),这些点与洞内已知导线边形成附合导线,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点坐标差,并归算到预留洞门的断面和中线上。外业资料满足要求后,求算贯通误差,判断贯通是否满足≤±50mm的要求。具体标准见下表2.2.误差调整:贯通误差求出来后,应进行贯通误差的调整。贯通误差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在贯通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也可按坐标平差处理。3.注意事项:进行贯通前应先检测地下已知控制导线点、边的稳定情况,选用稳定的地下导线边、点作为贯通测量的起始边、点。2、高程贯通测量3当两相向开挖的隧道贯通后,应及时进行高程贯通测量。高程贯通测量按照国标GB50308-2008对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作业,使用水准仪从贯通面两端测定贯通点的高程,其互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求出高程贯通误差后,判断贯通是否满足≤±25mm的要求。具体标准见下表2.在贯通面两侧没衬砌地段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求出各点调整后高程,用以指导相应地段施工。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总贯通中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25mm≤±15mm(≤±20mm)≤±30mm≤±50mm纵向贯通中误差L/10000竖向贯通中误差≤±15mm≤±9mm≤±15mm≤±25mm注记(≤±20mm)为竖井联系测量有趋近导线时采用值。表列精度指标为各级测量方案设计的依据。表2四、线路中线调整测量(联测)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1、一般要求:线路中线点进行联测时,联测的附合导线长度不应大于1500m,起算控制点宜选用车站或区间竖井投测的施工控制点,直线段中线点的间距宜为120m;曲线段除曲线要素外,中线点的间距不应小于60m。2、数据处理应采用严密平差,相邻中线点间纵、横向中误差应满足下列要求:2.1直线段:纵向中误差为±10mm,横向中误差为±5mm;2.2曲线段:纵向中误差为±5mm,横向中误差应根据曲线上中线点间距大小区别对待,曲线边长小于60m时,其横向中误差为±3mm;曲线边长大于60m,其横向中误差为±5mm。3、根据严密平差后求算各点的坐标,按照各点的理论坐标,将各中线点归化到设计4位置,并对归化后的中线点转折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设计值之差应满足下列要求:3.1直线段:实测水平角值与180°之差不应大于8″;3.2曲线段:实测水平角值与设计值之差应根据曲线段线路中线点的间距大小区别对待,当间距小于60m时,其角度值之差不应大于20″;当间距大于60m时,其角度值之差不应大于15″。4、归化改正后的线路中线点检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14章的有关要求要求后,应嵌入铜心作为点位标记。5、注意事项:区间内所设的控制点,桩点埋设必须满足GB50308-2008的有关要求,桩牢固、点位清晰、嵌铜心,以确保下一道工序使用方便。配合驻地监理督促承包商按要求布设区间控制点。点名用油漆标注在侧墙上。测量前应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查。五、铺轨控制基标检测1、铺轨控制基标检测原则1.1时间要求铺轨控制基标检测按业主要求的时间即时进行,按两站一区间为单位,5天内提交检测成果报告。1.2铺轨控制基标检测的内外业作业及成果精度,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15章15.2节的有关要求执行。2、控制基标平面检测2.1检测内容铺轨控制基标检测前,应根据承包商控制基标设置情况结合铺轨综合图,计算控制基标的理论坐标,检查承包商计算的控制基标的理论坐标值。并由此推算控制基标间及控制基标与地下控制点间的边长和夹角值。2.2检测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检测作业。检测控制基标间及控制基标与地下控制点间的角度及边长,并平差求算各控制基标的坐标。左、右角各测两测回,距离往返各测两测回。2.3限差控制直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5mm。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要求承包商重新进行控制基标设置。53、控制基标高程检测使用NA2+GPM3及配套线条式因瓦水准尺,在地下施工控制水准点间经各控制基标,布设符合水准路线测定每个控制基标的高程,其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要求承包商重新进行控制基标设置。六、限差要求1、隧道内导线测量按精密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2.5″,测距中误差≤±3mm,导线全长闭合差≤1/35000。2、隧道内控制导线点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段控制导线点边长不小于60m。3、控制导线测量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小于4mm。4、水准测量采用徕卡光学水准仪+测微器和2m铟钢尺进行往返观测,每站观测应满足以下要求。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5mm0.7mm3.0mm1.0mm七、实施方案1、贯通测量时,首先对既有线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与既有线车陂南站吊出井区间左右线内控制点的边角关系和高程进行检核,在确认既有线控制点坐标和高程无误后,再以检核后的任意两个控制点为起始方向和起始高程,分别与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与既有线车陂南站已铺设好的轨道基标的控制点进行联测。区间隧道内的控制点左右线分别进行独立测量平差计算。2、中线调整测量2.1平面控制网平差按两站一区间为单位,以车陂南站施工控制导线点及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区间控制基标点为依据,通过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施工控制中线点或导线点组成附合导线,即车站控制边~区间控制中线点或导线点~车站控制边。附合导线采用不低于Ⅱ级全站仪观测,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5″;距离正倒镜往返各测2测回,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并进行投影归化改正。外业资料满足要求后,使用科傻平差软件求算各点的坐标。2.2高程控制网平差6利用车陂南站控制水准点及车车区间控制基标点为依据,对区间水准点重新进行附合水准测量。其技术要求与施工期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相同。外业满足要求后,平差求算各点高程。所设水准点应牢固,方便使用,点名用油漆标注在侧墙上。2.3断面测量中线调整测量完成后,以车站施工控制点和调整后的区间控制点(中线点、导线点、精密水准点)为基础,对隧道净空断面点(限界控制点)、不规则隧道断面、高架桥净空断面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平仪配以其它辅助工具进行测量。直线地段每6米,曲线地段每5米,以及于曲线元素点断面变化处进行隧道与高架段横断面测量。根据随机软件,可计算出各测点到线路中线的横向距离,并与设计值比较,为下一道工序调坡调线提供可靠数据。断面测量里程误差一般不大于±50mm,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mm,断面测量完成后按有关表格,填报断面测量成果表。断面测量的内外业作业及成果精度,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第14章14.3节的有关要求执行。3、控制基标检测3.1平面控制基标检测铺轨控制基标检测前,应根据承包商控制基标设置情况结合铺轨综合图,计算控制基标的理论坐标,检查承包商计算的控制基标的理论坐标值。并由此推算控制基标相临点间及控制基标与控制点间的边长和夹角值。按精密导线要求进行作业,角度观测四测回,距离往返各观测一测回(一测回读数四次)取均值,并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气压、温度及投影改正。以万胜围—车陂南—车陂南铁门处与既有线车陂南站已检测控制基标点作为起算资料形成附合导线,检测承包商布设的控制基标平面点。检测前先检查起算点的稳定性。3.2检测方法使用全站仪进行检测作业。检测控制基标间及控制基标与控制点间的角度及边长,并平差求算各控制基标的坐标。左、右角各测两测回,距离往返各测两测回。3.4限差控制直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控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5mm。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要求承包商重新进行控制基标设置。3.5控制基标高程检测高程点检测以车车区间已检测控制基标点作为起算资料形成附合水准,检测承7包商布设的控制基标高程点。检测前先检查起算点的稳定性。使用NA2+GPM3及配套线条式因瓦水准尺,在施工控制水准点间经各控制基标,布设符合水准路线测定每个控制基标的高程,其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要求承包商重新进行控制基标设置。八、沉降位移监测8.1掌握和了解地铁隧道的平面位移和竖向位移情况;8.2保证地铁正常运行和设备安全;8.3供地铁轨道检修和维护使用;8.4即时预报地铁某一地段发生的变形趋势,以便即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铁安全正常运营;8.5掌握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段因物业开发对地铁建(构)筑物产生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断面变化;8.6为后续地铁设计、施工提供资料。8.7变形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8.7.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主要作业方法和观测要求Ⅱ3.01501.8≤1/100000按二等测量进行8.7.2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Ⅱ0.50.150.30√n0.4√n采用DSO5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8.8平面位移监测监测时遵循“以基准点为基础,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监测时控制网以每一区间为一测段,平面控制均按附合导线进行观测,从一个车站附合至另一车站。8.9竖向沉降监测沉降监测以每个区间为一测段,同样遵循“先控制,后加密”的原则。监测前先对基准点间的高差进行检测,在满足规范要求(△h检-△h理±2mm)确认该基准点稳定后,方进行监测。监测时按附合水准进行,由一个车站基准点附合到下一车站基准点,其限差满足Ⅱ等水8九、作业前的工作内容1、作业时间:23:30~4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