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國史學史1CreatedbyLHX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及规律。中国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国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包括史学的时代特点和史学自身的阶段性特点;史学各种有代表性的史学成果的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史研史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究范史学发展与相关学术领域的关系;围史学家对历史认识(历史理论)的发展;史学家对史学认识(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1.史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老的传说。2.中国的史学萌芽于官府。春秋末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突破。3.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甲骨文(商)、金文(西周)。甲骨文记载反映自武丁时期直至殷商灭亡王家的一些活动。4.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典册:《尚书》、《诗经》、国史。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中国史学上出现了最早的国史。“春秋”是当时各国国史的统称。5.孔子:《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历12公,凡242年,约18000字。6.《左传》: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凡255年。7.《国语》21卷,上起西周祭公谏穆王征犬戎事,下迄晋国智式之灭,凡四百余年。《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晋国最多,郑国最少。8.《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春秋外传》:《国语》9.《战国策》:记战国时期各国说客辩士的策谋权变及政治、军事大事和各国关系,以记言为主。10.《竹书纪年》:战国后期魏国编年体史书,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性质的著作。11.司马迁:《史记》,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皇帝,下至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凡130篇。12.班固:《汉书》,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朝代史,12纪、8表、10志、70传,凡100篇。13.荀悦:《汉纪》,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编年体朝代史,凡30卷。中國史學史2CreatedbyLHX第二章.中国古代史学的全面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1.范晔:《后汉书》纪传;司马彪:《续汉书》志。2.袁宏:《后汉纪》,上起更始元年(23),下迄建安二十五年(220)。3.陈寿:《三国志》,上起东汉灵帝光和末年(184),下迄西晋灭吴(280)。裴松之注。《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凡65卷。浓厚神秘色彩和天命思想。4.[梁]沈约:《宋书》100卷,上起东晋安帝义熙之初,下迄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宣扬天命、佛教、预言。5.[梁]萧子显:《南齐书》60卷,浓厚唯心主义色彩。6.[北齐]魏收:《魏书》131卷,“正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统治者的封建皇朝的朝代史。7.姚思廉撰:《梁书》56卷;姚思廉撰:《陈书》36卷;唐“五代史”李百药撰:《北齐书》50卷;(纪、传)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撰:《周书》50卷;魏徵、颜师古、孔颖达撰:《隋书》55卷。《隋书》十志(《五代史志》),10篇30卷。8.《晋书》132卷,上起泰始元年(265),下迄元熙二年(420),凡156年。9.李延寿:《南史》80卷,上起宋永初元年(420),下迄陈祯明三年(589),凡170年。李延寿:《北史》100卷,上起魏登国元年(386),下迄隋义宁二年(618),凡233年。10.[东晋]常璩:《华阳国志》。1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贾氏谱学([东晋]贾弼之)12.谱牒撰述之盛导致谱学的产生和发展,东晋南朝谱学:王氏谱学([梁]王僧儒)13.[唐]刘知幾:《史通》20卷,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14.[唐]杜佑:《通典》200卷,中国史学上第一部贯通的典章制度史,创立典制体,经邦致用为核心。15.[唐]吴兢:《贞观政要》。16.[唐]虞世南:《帝王略论》。17.唐太宗:《帝范》。第三章.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1.[后晋]刘昫撰:《旧唐书》200卷。2.[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225卷。3.[北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150卷,正史中首创《选举志》。中國史學史3CreatedbyLHX4.[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74卷。5.[元]:《辽史》116卷,《金史》137卷,《宋史》496卷,“二十四史”中卷帙最浩繁。6.会要体史书创始于唐代。7.[宋]王博:《唐会要》100卷,现今传世最早会要体史书,史学价值与文献价值最为突出。8.[南宋]徐天麟:《西汉会要》70卷,《东汉会要》40卷。9.[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现存最早地理总志。10.[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00卷,[北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10卷,《元一统志》,[元]徐明善:《安南行记》,[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元]汪大渊:《岛夷志略》。11.司马光:《资治通鉴》294卷,上起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12.朱熹:《资治通鉴纲目》59卷,纲目体。13.袁枢:《通鉴纪事本末》42卷,纪事本末体。1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15.[南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卷。16.[南宋]郑樵:《通志》200卷,上起三皇,下迄隋末,纪传体通史,“会通”史学思想,《二十略》。1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348卷,上起上古,下迄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叙宋代典制最详。18.萧韩家奴:辽代史家中成就最大。19.《蒙古秘史》(《元朝秘史》),突出记述成吉思汗一生及其业绩。《圣武亲征录》,王国维校注。20.[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2卷,丘处机。第四章.中国古代史学的总结和嬗变(明、清(1840前))1.李贽:《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2.黄宗羲(梨州先生):清代浙东学派开创者。《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体制为核心。《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中国古代学术史著作的最高成就,奠定了学案体史书体制。3.王夫之(船山先生):《读通鉴论》、《宋论》,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最高成就,总结性成果。4.顾炎武(亭林先生):“文需有益于天下”。《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历代宅京记》,中国古代第一部辑录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5.顾祖禹(宛溪先生):《读史方舆纪要》130卷。6.李善长等撰:《元史》210卷。7.张廷玉等撰:《明史》332卷。8.实录体裁源于南朝,至唐以后历朝皆有实录。现存最早实录:[唐]韩愈等撰《顺宗实录》5卷。中國史學史4CreatedbyLHX9.《大明会典》、徐学聚《国朝典汇》、冯应京《皇明经世实用编》、陈子龙《明经世文编》。10.“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1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00卷。12.赵翼:《廿二史札记》37卷。13.钱大昕:《廿二史考异》100卷。14.崔述:《考信录》,对先秦古史作系统考证第一人。15.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在基本体系发展上的终结。史书两大系列:撰述(圆神)、记注(方智)。《史通》着重史书内容和形式的评论,《文史通义》着重史家撰述思想的评论。16.《大清一统志》是历代全国总志中涉及空间范围最大、内容最丰富、部帙最宏伟的著作。第五章.中国近代史学的兴起(1840—1899)1.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①.传统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注入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意识;②.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了近代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想,成了近代改良活动的历史理论上的根据;③.古代史学中的朴素的历史进化观点注入了近代进化论思想,使中国史学在历史理论方面开始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内涵和形式。2.魏源:《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第一部系统研究外国史地的巨著)。3.张穆:《蒙古游牧记》、何秋涛:《朔方备乘》、姚莹:《康輶纪行》、王韬:《法国志略》、《扶桑游记》、黄遵宪:《日本国志》、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枏:《夷氛闻记》、夏燮:《中西纪事》。第六章.中国近代史学的演进(1900—1949)1.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传统史学“四弊二病”:①.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②.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③.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④.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⑤.能铺叙而不能别裁;⑥.能因袭而不能创作。2.王国维:《观堂集林》,“二重证据法”、“古史新证”。3.陈垣“古教四考”:《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校勘学、史源学。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考》、《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以民族为本位的关于中国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论述。中國史學史5CreatedbyLHX第七章.中国现代史学的深刻变革和历史学的理论建设(1949—)1.“五朵金花”:①.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问题;②.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③.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⑤.汉民族形成和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春秋笔法”一种作者不直接发表评论,但却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的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写史方法。《春秋》在撰述上的特点,一是“属辞比事而不乱”,“属辞”就是讲究用词,连微文辉。例如记人之死,因身份的不同而有薨、崩、卒、死等不同表述。这种严谨有序反映了孔子对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二是在撰述上言少意明、意义深远,表达婉转而又顺理成章,直言其事而无迂曲,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笔法”使作奸之人受到历史的批判。《春秋》孔子所修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编年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记载了鲁国242年的重要史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部书被称为“春秋三传”,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左丘明所撰。《左传》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悼公四年,对东周王室和各主要诸侯国的盛衰兴亡,对春秋时代的重要政治和军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此外还保存了一些夏商西周的事迹和传说。《左传》是研究春秋史重要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他担任过兼职史官太史令,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写作了记载上起我国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纵观3000年历史。《史记》这部拙作开创了纪传体史,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司马迁具有倾向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历史进化观点,有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对史学的社会作用有比较深刻的社会认识。《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班固班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纂了第一部我国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除八表和天文志以外的部分,汉书在继承史记纪传体实体的基础上,又对纪传体例进行整合,开创了纪传史体的新纪元。《汉书》东汉班固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凡百篇,以西汉一朝兴衰为断限,突出了皇朝史的地位,重点撰述了汉武帝太初以后的史事。《汉书》确定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开创了职官、刑法、地理、艺文诸志的先河,内容恢弘,结构严谨,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中國史學史6CreatedbyLHX《汉纪》东汉荀悦所著的中国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全书三十卷,记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汉献帝觉得班固的《汉书》文繁难读,于是让荀悦根据《左传》编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